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輸出民主”的悖論
        ——從伊拉克戰(zhàn)爭透視美國“輸出民主”的傳統

        2013-04-10 08:47:39高正波
        山東行政學院學報 2013年3期
        關鍵詞:伊拉克民主

        高正波

        (蘭州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蘭州 730000)

        美國人一直堅信美國式民主具有普世性,因此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chuàng)造出一個世界成為美國建國伊始就一直在做的夢。所謂美國的“民主輸出”戰(zhàn)略,是指美國依照自己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標準,以雄厚的經濟實力為基礎,以強大的軍事實力為威懾,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影響和改造其他國家的政治發(fā)展,在全世界實現美國式的民主制度,最終實現其稱霸世界的圖謀。美國人“以自己的是非標準衡量其他國家,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的行為與文化傳統,并認為美國有義務和責任將美國的民主制度推廣到世界各地,即以美國的民主制為模式或原型,促進與美國文化不同的發(fā)展中國家的政治制度向著美國規(guī)定好的方向運行,最終實現美國式的民主體制一統天下。”[1]蘇聯東歐劇變后,美國將冷戰(zhàn)的結束看作是自身意識形態(tài)的勝利,并將“推進民主”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克林頓政府更是將此視為美國對外政策的三大支柱之一,稱“民主的傳播將幫助解決所有其他的美國外交政策問題”。

        一、美國“輸出民主”的傳統

        (一)二戰(zhàn)后美國歷屆政府“輸出民主”

        源于意識形態(tài)、民族國家安全及國家利益等因素的考慮,美國在二戰(zhàn)后針對蘇聯在全球范圍內推行美式民主。在赤色鐵幕席卷東歐、中亞等華約地區(qū)的同時,美式民主所代表的西方意識形態(tài)也在全球各地擴展開來。美蘇兩國不僅在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角逐,更重要是在社會制度上的比拼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爭斗。美國對外制度輸出的歷史也正是起源于同蘇聯的冷戰(zhàn)。冷戰(zhàn)后的美國更是行動不斷,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式向世界輸出自己的民主模式。

        布什政府時期美國一面鞏固冷戰(zhàn)成果一面構建世界新秩序。首先,針對已演變的東歐國家,以經濟援助的方式扶持其政權;其次,采取強制性措施,直接插手并結束中美洲的動蕩局勢,幫助其組建親美政權;再者,也是最主要的,采取滲透政策,在不穩(wěn)定的蘇聯內部,支持要求民主的改革派加快文化價值觀滲透;此外,不斷促進亞太地區(qū)“民主化”的發(fā)展進程,強化共同體的意識形態(tài),把“專制主義的冒險”行動降到最低,為其所要達到的“太平洋共同體”掃清障礙;與此同時,支援拉丁美洲剛剛確立民主制度的國家,企圖建立一個所謂的“民主化半球”。

        克林頓政府實施擴展外交,建立民主國家大家庭。在輸出民主的范圍上,克林頓主張只有向更多的地方輸出民主,才能有效地維護和促進美國的霸權地位,因此提出并實施了以擴大“民主國家大家庭”為主要內容的“擴展戰(zhàn)略”和“參與擴展戰(zhàn)略”。在輸出民主的方式上,堅持其慣用的對被輸出國的文化滲透。其一,通過公共傳媒,如建立針對對象國的國際電臺、圖書館、新聞處等來宣傳美國民主,影響對象國的公眾輿論;其二,通過發(fā)布一年一度的人權報告,對有關國家進行民主滲透和干預,并施加政治壓力和影響;其三,通過向外國留學生和知識分子提供獎學金等方式,鼓勵他們來美國留學或作訪問學者,讓這些被輸入國的精英們接觸美國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政治體制。在此基礎上,克林頓政府還奉行以人道主義干預為主要內容的新干預主義,也更加注重通過經濟手段包括經濟援助和經濟制裁來進行民主輸出。

        小布什政府更是將推行美國民主、價值觀作為美國的對外戰(zhàn)略,小布什本人也對推行美式民主具有一種近乎宗教式的狂熱。在輸出民主的范圍上,小布什政府采取選擇性輸出,主要的輸出對象是那些對美國利益生死攸關的地區(qū),包括中東地區(qū),東歐和中亞,以及亞洲的重要戰(zhàn)略地區(qū)(緬甸、中國、朝鮮、越南等)。在輸出民主的手段上,小布什政府則傾向于“先發(fā)制人”,以武力等強硬手段輸出美式民主。

        (二)美國“輸出民主”的又一目標—伊拉克

        冷戰(zhàn)結束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在經濟、科技和軍事等眾多領域優(yōu)勢超群,并基于此確立了以維護美國霸權為總目標的國家安全戰(zhàn)略,制定出維護美國及盟國的安全,擴展美國經濟和在世界推進美式民主等具體目標。冷戰(zhàn)結束后,美國的對外政策就是圍繞這“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展開的。美國認為它的未來不僅是其自身的未來,也是人來的未來,世界的未來,甚至宇宙的未來。就個案而言,美國早期對于德國和日本的改造是成功的范例,此后其對東歐和中亞地區(qū)的顏色革命、對中東地區(qū)民主進程的干預、對拉美的民主移植均以失敗告終。同樣是輸出民主,為什么只在德日成功,而在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就會失敗呢?這與美國輸出民主的出發(fā)點是自私還是高尚沒有直接的聯系,而是與民主確立的要件密切相關。伊拉克戰(zhàn)爭開戰(zhàn)之前,小布什同樣宣稱他的目的是要為中東地區(qū)樹立一個“民主的樣板”,進而向整個阿拉伯世界實行民主輻射,為建立一個美國治下的世界新秩序開辟道路?!懊绹藦膰疑钜婚_始就堅信他們的命運是以身作則地向一切人傳播自由和社會正義,把人類從罪惡之路上引導到人世間新的耶路撒冷”[2]。那么,美國以戰(zhàn)爭方式對于伊拉克的民主輸出能否取得成功呢?

        二、伊拉克戰(zhàn)爭與民主的條件

        伊拉克戰(zhàn)爭是一場以打擊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為借口、以推翻薩達姆獨裁政權為內容的戰(zhàn)爭,實質上是一場利益爭奪、價值輸出的戰(zhàn)爭。對伊拉克的打擊“是對中東地區(qū)進行道德重建的第一個偉大的里程碑似的標志”[3]。薩達姆的倒臺意味著伊拉克威權制政權的結束,然而美國大兵真的能夠給伊拉克帶來小布什所描繪的民主藍圖嗎?本文對民主在一國確立所需要的各方條件進行分析,試圖回答這一問題。

        (一)民主的物質條件

        實現民主,首先必不可少的要求是某些普遍存在的物質條件,包括地理條件、設施條件和經濟條件。在政治領域中,民主需要的地理條件一方面為不會帶來太大阻礙的地理位置、氣候、地形等自然環(huán)境,另一方面為可以為人類所利用的地理環(huán)境。優(yōu)良的地理環(huán)境因素是經濟發(fā)展的基礎,不管是地理位置還是資源分布,都能夠成為某個國家和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決定性因素之一。伊拉克位于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北部,波斯灣西北處;北接土耳其,東鄰伊朗,東南瀕臨波斯灣,南連沙特阿拉伯、科威特,西毗連敘利亞、約旦。伊拉克位于中東地區(qū)的中心位置,為紅海、阿拉伯海、里海、黑海和地中海所環(huán)繞,幼發(fā)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東南貫穿其全境;西南為阿拉伯高原,東北部有庫爾德山地,西部是沙漠地帶,高原與山地間為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除東北部山區(qū)屬地中海式氣候外,其他屬熱帶沙漠氣候。伊拉克公路和航空運輸在海灣戰(zhàn)爭中遭到嚴重破壞,而由于出??趦H有東南端位于波斯灣的一小段海岸,其海運也不甚發(fā)達。雖然隨著高速的運輸體系和電子化通訊的不斷發(fā)展,所有的區(qū)域都可以連接在一起,但就伊拉克目前而言“道路和港口的缺乏、山脈沙漠的阻礙、運輸情況的落后”[4]依然是影響社會成員普遍參與的嚴重障礙。美國對伊拉克的入侵不但阻礙了其交通運輸系統的恢復,而且造成了其更大規(guī)模的癱瘓。

        民主需要通過具體設施來實現,“所謂設施,不是指代表制,而是指物質意義上的設施——票箱、公文柜、議會址與辦公室等”[4],同時還需要對上述設施進行維修與管理。民主設施條件的不足,必然會降低公眾參與的寬度與廣度,同時導致現有設施的濫用,無助于民主的實際。雖然在伊拉克這樣的小國中,人們對這些設施的需要是微不足道的,但美對伊的入侵使原本就薄弱的民主設施更加消失殆盡。

        公民的物質福利及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也是實施民主的重要的條件。民主作為一種全民參與的制度,要求公民有能力在公共事務上起積極的作用,其中最基本的要求則是體力方面的。社會成員若處于無衣無食或疾病纏身的狀態(tài),自是無心踐履民主。在薩達姆時期,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水平雖然不是很高,但是基本生活需求可以保障。而伊拉克戰(zhàn)爭后,“該國失業(yè)率居高不下。目前伊拉克總體失業(yè)率為15%,青年人失業(yè)率甚至高達24%;大量無業(yè)青年為恐怖分子滲透提供了機會。發(fā)展經濟成了當下伊拉克政府維護安全局勢的關鍵”[5]。除此之外,據維基解密統計,伊拉克戰(zhàn)爭還導致8000 名士兵和10—100 萬平民死亡,產生280萬國內難民和200 萬流亡海外的難民。國內難民的不利影響自是不言而喻,流亡國外的難民雖然大多數是普通民眾,但也包括很多工程師、醫(yī)生等專業(yè)技術人員和熟練的工人這些伊拉克重建急需的人才,這就對伊拉克的重建和經濟復興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無論這些人的政治傾向如何,選擇難民之路對伊拉克現政權都是一種背棄和政治上的否定,是對當權者執(zhí)政能力的直接挑戰(zhàn)。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也顯示,伊拉克財政情況嚴重惡化,政府在2011年前很難消除財政赤字。由此看來,美對伊的戰(zhàn)爭不但沒有對伊境內民主建立的經濟條件雪中送炭,反而是雪上加霜。

        (二)民主的法制條件

        西方民主國家的政治制度多是建立在一定的,諸如君權神授、主權在民、權力分立等理論基礎上的。雖然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在各個國家的具體形式不同,但其理論原則是相同的,即“主權在民”?!懊裰髦篇氂械奶攸c,就是國家制度無論如何只是人民存在的環(huán)節(jié)”,“……不是國家制度創(chuàng)造人民,而是人民創(chuàng)造國家制度”[6]。公民選舉政府,代表他們行使權力;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權力濫用,與此同時,公民又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監(jiān)督政府。所以,采用資產階級民主的國家的政體雖然各不相同,但都具備下述條件。

        1.選舉制度,即按照一定的程序選擇掌握政治權力的人員。二戰(zhàn)后,普選制的全面實行為民主創(chuàng)造了更好的條件。選舉制度主要包括確定選舉人或被選舉人的資格;選舉的基本程序等規(guī)則。2005年12月15日,伊拉克舉行了伊戰(zhàn)后首次正式議會選舉,全國6000 多個投票站向1500 萬選民開放。這次選舉為伊拉克選出首屆任期4年的正式國民議會,并由此組成伊拉克戰(zhàn)后第一個正式政府。通過這次投票率達70%左右的選舉,用伊拉克多數政界人士的話說,伊拉克人將把未來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墒乾F實并非如此,2010年3月7日的大選當天,巴格達響起此起彼伏的炸彈聲;4月1日,伊衛(wèi)生部副部長被槍殺于家中;4日,埃及駐伊領館、伊朗使館和德國駐伊官邸接連發(fā)生3起劇烈爆炸和多次炮彈襲擊,造成30 人死亡、224 人受傷;14日,阿德哈米亞區(qū)一名遜尼派教長被暗殺于自家門前;同日,伊反恐部隊準將阿汗阿里被安裝于汽車內的炸彈炸死;諸如此類的恐怖襲擊事件頻繁,在這樣的情形下,伊拉克選舉制度的順利實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行。

        民主的指標之一是程序化,即政治領導地位的獲得是通過競爭獲得。競選是這種競爭的最主要方式,因此,所謂的程序主要是指競選。競選不僅要按時間進行,而且在競選中反對黨不會受到壓制。不僅如此,反對黨還會被就任者承認其合法性質,競選也不意味著政治精英們在進行權力交管或接替時發(fā)生任何意外[7]。從表面上看,戰(zhàn)后伊拉克民主的發(fā)展是較為順利:2005年,伊拉克進行了首次議會選舉;2009年初,舉行了省級選舉;庫爾德地區(qū)也舉行了議會選舉和總統選舉;2010年3月又舉行了國民議會選舉。但在這背后,仍存在許多隱憂和問題,它們將制約伊拉克民主的存續(xù)和發(fā)展。這些隱憂和問題主要包括:按民族和教派人口比例分權的“黎巴嫩模式”組建的政府和議會,在這一基礎上,政府主要官員經常置國家利益于不顧,為各自教派謀利;遜尼派對政治現狀的不滿;庫爾德地區(qū)“獨立王國”的現狀;什葉派的貪得無厭和民兵勢力抬頭等等。

        2.代議制度,其核心是經選舉產生的代表所組成的擁有立法權、監(jiān)督權和通過國家預算權等權力的議會。根據伊拉克憲法草案,未來伊拉克議會將由國民議會和地方事務委員會兩院組成,國民議會由選民按區(qū)域選舉產生,地方事務委員會按各省人口分配議員名額,兩院均為直接選舉。同選舉制度一樣,伊拉克的代議制度亟待進一步發(fā)展。

        民主指標的第一條是回應,即政治精英或決策者對人民的需求做出回應,或者與人們的偏好一致?;貞潭仍礁撸裰鞯某潭仍礁?。伊拉克石油收入大約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70%,財政收入的95%,其經濟嚴重依賴石油收入;而且,由于伊石油收入由國家控制,政府擁有足夠的財政資源而無需仰仗稅收來維持運轉,也就無需接受公民監(jiān)督和質詢,更不用說對人民的請求做出回應。

        3.政黨制度,“是指由國家法律規(guī)定或在實際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政黨領導、參與政權和干預政治生活的方式、程序的制度性規(guī)定的總稱,它是政黨出現以后統治階級實現其統治的一種方式?!保?]在2005年伊拉克戰(zhàn)后首次議會選舉中,307個實體參加選舉,其中19個是由多黨組成的競選聯盟,包括庫爾德聯盟、什葉派的伊拉克團結聯盟、遜尼派的伊拉克共識陣線等。在2006年至2007年間,伊拉克爆發(fā)嚴重的教派沖突。從2007年4月開始,遜尼派政黨聯盟“伊拉克共識陣線”、什葉派“薩德爾組織”以及世俗政黨“伊拉克名單”相繼宣布退出或抵制政府,造成伊內閣約半數部長職務空缺的局面。2010年選舉對個別遜尼派重要政治人物候選人資格的剝奪仍為伊拉克的政黨形勢增添了變數??偠灾?,伊拉克的政黨制度還不穩(wěn)定。

        4.分權制度,即國家權力由憲法授予立法、行政和司法機構分別行使,這三個機構的法律地位大致平等,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相互制約,實現以權力制約權力,從而保證國家權力行使的均衡協調。2005年8月28日伊拉克憲法草案的“最終版本”敲定,除遜尼派代表拒絕簽字,什葉派和庫爾德代表均在憲法草案上簽字;10月25日,伊拉克新憲法在全民公決中以78%支持、21%反對的高支持率獲得通過。根據伊拉克憲法草案,在權力分配結構上,未來伊拉克將采取類似美國的三權分立制度,但又與美國不同。在聯邦制原則下,未來伊拉克國家權力將由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組成。立法權歸議會,司法權歸聯邦法院(最高法院),行政權由總理行使??偫硗瑫r又是最高武裝總司令??偨y任期四年,為國家名義元首,由國民議會選舉產生。國防部長的產生則同美英一樣,必須由文官出任。

        民主的另外一個指標是負責,即指能夠讓那些精英形成觀念的結構,這個觀念就是他們政治利益要求他們能夠根據公共利益的一些想法,來證明他們統治的結果是正當的。在伊拉克,政府扮演的是“施與者”的角色,向公民提供高福利,而不是根據公共利益來證明他們統治的正當,這也制約了伊拉克民主的發(fā)展。

        (三)民主的心理條件

        民主的心理條件包括國家的心理條件和個人的心理條件兩部分。其中國家的心理條件又可稱為民主的智力條件,即公民理性能力中有可能運用于解決一般問題的那些條件,可以分為三類:“首先,提供能使社會公民能依此采取明智的行動信息。其次,通過教育使公民能有效地使用所提供的信息。最后,完善協商的藝術,使智力以合作的方式應用于解決社會問題?!保?]

        在教育方面,由于兩伊戰(zhàn)爭、海灣戰(zhàn)爭以及國際社會對伊拉克的全面制裁,尤其是在2003年3月爆發(fā)的美伊戰(zhàn)爭,嚴重破壞了伊拉克的基礎設施。2004年10月發(fā)布的《伊拉克教育普查》報告指出,由于經濟制裁時代教育投入嚴重不足以及戰(zhàn)爭的破壞,伊拉克數千所學校缺乏基本的教學設施。盡管登記在冊的小學超過1.4 萬所,但僅有不到1.14 萬座學校建筑,其中大約2700 座建筑需要大面積重修。很多學校只有最基本的用水和衛(wèi)生設施,校舍破舊不堪,有些學校不得不共用學堂。同時,在美英聯軍推動下,伊臨時政府對教育體系進行了旨在剔除薩達姆執(zhí)政時期教材中滲透的復興黨意識形態(tài)的內容的全面改造,并重新展開對教師隊伍的培訓。

        在傳媒方面,戰(zhàn)前伊拉克僅有3個電視頻道,而且節(jié)目非常單調無聊。雖然薩達姆倒臺后不到一年時間間,伊拉克國內的衛(wèi)星頻道接收器增加到50 多萬個,極大地豐富了伊拉克人民的生活,但是衛(wèi)星電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毋庸置疑的,即伊拉克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被逐漸瓦解。伊拉克媒體在伊戰(zhàn)后的蓬勃發(fā)展,本應使信奉言論自由的美國人感到開心,但一些美國官員認為,伊拉克現在這種脆弱的社會狀況并不合適“言論自由”,伊拉克臨時政府應該嚴加管教那些不聽話的伊拉克媒體。毋庸置疑,不管是戰(zhàn)前薩達姆專制的統治,還是戰(zhàn)后的臨時政府,即使是2010年大選產生的聯合政府,都無法通過傳媒提供能使社會公民能依此采取明智的行動信息,也無法通過教育使公民能有效地使用所提供的信息。

        個人的心理條件在民主所有條件中是最基本的,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氣質:相信錯誤難免;重視實踐的驗證;持批判態(tài)度;要有靈活性;要有現實的態(tài)度;愿意妥協;能容忍;要客觀;要有信心??傮w而言,民主的心理條件“大致像這樣一個人的氣質,這個人準備在這無常的與危險的世界上生活并與之握手言和”。我們不能說伊拉克人民全部不具備上述的氣質,但多數人暫時已沒有表現出部分特性。

        塞繆爾·亨廷頓在《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寫道,伊斯蘭文明和基督教文明是世仇,伊斯蘭社會固有的價值取向同西方的價值取向是很難融合的[9]。伊斯蘭文明超越并結合了宗教和政治,而西方基督教文明則持有政教分離的觀念。如果美國想要永久性地讓阿拉伯世界同美國親近,甚至于服從美國的安排,就必須讓西方價值取向在中東占上風。美國在伊拉克想要推行的是一種跨越民族與宗教的,弱化宗教勢力影響的,最好是消除極端宗教勢力的民主體系。但是,美國人的美好愿望必然會在這個有著濃厚伊斯蘭傳統的國家陷入困境;伊拉克這一具有輝煌歷史的民族,在深感挫敗之余,定會反生倔強,對外來的文化產生本能的質疑與排斥。

        (四)民主的保護性條件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不論民主的其他條件實行的多么好,如果這個國家不能戰(zhàn)勝或擊退他的敵人,民主將會功虧一簣。民主的保護性條件也可稱之為國家能力,包括對外和對內兩方面。對外防止來自外部的進攻,保衛(wèi)領土和政權完整。外來侵略者以直接使用武力或間接以武力相威脅的方式使一個國家陷入對抗、斗爭,甚至是戰(zhàn)爭狀態(tài),在這種情形下,無論一國內的民主如何完善,公民的參與終會受到外部力量的干擾。民主國家尚且如此,像伊拉克這樣民主并未完全建立的國家更將受到嚴重的打擊。這次美攻伊的醞釀時間長達15個月之久。在此期間,薩達姆政權也進行過積極地備戰(zhàn)工作,如開展全民練兵、調整兵力部署、尋求國際援助等。同時,伊拉克還開動所有的宣傳機器,大肆吹噓伊拉克人民同仇敵愾舉國迎敵的情形。然而實踐檢驗的結果是:伊拉克的戰(zhàn)爭準備只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空話多實事少。最精銳的王牌部隊—共和國衛(wèi)隊—既未隱蔽于堅固的掩體里,又未藏身于大街小巷之中,終在聯軍接二連三的空襲中不知所蹤。這些狀況絕不是伊軍施放的誘餌,也不是伊軍心慈手軟,只能說明其戰(zhàn)備極為不力。長時間的戰(zhàn)爭使得伊拉克面臨外患內憂。

        民主的保護性條件在國內則為防止來自內部的威脅,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具體包括來自內部對民主條件(信息條件、法制條件等)和對參與過程(其范圍、深度、廣度)的進攻。歷時7年多的伊戰(zhàn),不僅嚴重削弱了伊拉克對外防衛(wèi)能力,而且造成伊拉克國內的滿目瘡痍,暴力襲擊事件不斷,安全局勢動蕩不安。首先是派別斗爭未停,不僅涌現出代表不同派別利益的眾多政黨集團,而且同一派別也分化出不同陣營。雖然前任總理馬利基上臺后曾努力推動民族和解,但未取得重大實質性進展。其次是安全挑戰(zhàn)嚴峻,宗教極端分子、“基地”組織和地區(qū)武裝組織等都對伊拉克安全局勢構成挑戰(zhàn),暴力襲擊事件時有發(fā)生。最后是重建步履維艱,失業(yè)、高物價、貧困等問題依然突出。官方數據顯示,伊拉克失業(yè)率高達50%,貧困人口大1000 萬;作為主要財政收入來源的石油,也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價格大跌。

        三、結論:美國“輸出民主”的失敗

        2011年12月18日,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簽署官方文件,正式結束伊拉克戰(zhàn)爭。伊拉克戰(zhàn)爭的結局對伊拉克來說是禍也是福:伊拉克戰(zhàn)爭的結束使伊拉克原來潛伏的各種矛盾被激化,新增的矛盾也會日益凸顯出來,很可能造成該國長期的動蕩不安,這對伊拉克人民來說則是禍。伊拉克戰(zhàn)爭的結束也帶來了該國可預見的經濟復興和政治解放。伊拉克人民終于擺脫了薩達姆的專制統治,走上政治民主的道路,過上正常的政治生活,這對伊拉克人民來說的確是福音。但是,福禍相依,相比而言,伊拉克戰(zhàn)爭給當地帶來的福要遠遠小于禍。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民主從來都不是別國賜予的,真正實現了民主的國家必然是一個獨立自主、主權在民的國家。國家利益永遠是決定國家對外行為的最主要因素,霸權國家對外“輸出民主”的政策只能也只是服務于它的霸權利益。所以,出現一個真正民主團結,能夠對美國的霸權政策說不的伊拉克,是美國永遠不想看見的。伊拉克戰(zhàn)爭雖初步發(fā)展了民主的法制條件,但阻礙了民主的物質條件,影響了民主的心理條件,破壞了民主的保護性條件。雖然從邏輯上說,民主的條件有時可以缺少一項或多項,但是,美國的輸出民主沒有達到了其目標。時任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曾在戰(zhàn)前說道,伊拉克戰(zhàn)爭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政權的改變,建立一個民主、自由的伊拉克,并將其樹立成為中東國家人民的典型;伊朗、敘利亞人民都將從中得到啟示,沙特阿拉伯等國也會為固有的政權形式而感到不安,從而實行改革。所以,我們可以說,美國對伊拉克的輸出民主就其本身所要達到的目標而言是失敗的。

        [1]施愛國.“民主和平論”剖析[J].現代國際關系,2002(09).

        [2]斯帕尼爾.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外交政策[M].段若石,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3]Bruce Anderson.The Champion of Human Rights is in the White House[J].The Independent,2003(02):15.

        [4]卡爾·科恩.論民主[M].聶崇信,朱秀賢,譯.北京:商務印書社,1988:108.

        [5]熊敏.美國宣布月底結束伊拉克戰(zhàn)爭:戰(zhàn)略中心東移[N].21 世紀經濟報道,2010-08-05(003).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81.

        [7]Robert Alan Dahl.Procedural Democracy[M].Philosophy,Politics and Society,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79:97-133.

        [8]張新平,王學儉.政治學原理新編[M].甘肅:蘭州大學出版社,2006:212.

        [9]Samuel P·Huntington.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M].New York:SIMON&SCHU STER Rockefeller Center,1996.

        猜你喜歡
        伊拉克民主
        伊拉克立法反對以色列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美國的民主與尊嚴
        激戰(zhàn)正酣
        帶貓?zhí)与x
        伊拉克戰(zhàn)爭關鍵人物今何在
        海外星云(2016年15期)2016-12-01 04:18:24
        關于現代民主的幾點思考
        好民主 壞民主
        學習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6
        欲望的位置:論兩種慎議民主取向之爭
        周恩來的民主觀
        欧美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99亚洲精品久久久99| 九九久久精品大片| 亚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专区一区 | 又粗又黄又猛又爽大片app| 女女女女bbbbbb毛片在线| 久久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亚洲无人区一码二码国产内射|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超碰97久久|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男男性恋免费视频网站| 中文字幕人妻中文| 人妻乱交手机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软件 | 97无码人妻Va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虎白m粉嫩小在线播放| 少妇高潮流白浆在线观看| 99re在线视频播放| 日本最新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一本久道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少妇无码av无码一区| 亚洲AV一二三四区四色婷婷| 中文字幕丰满人妻被公强| 狠狠综合亚洲综合亚洲色|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第一牛牛| 毛片成人18毛片免费看| 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五十路熟久久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免费看| 人妖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真实国产老熟女粗口对白|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a|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 | 日本熟妇中文字幕三级| 国产成人大片在线播放| 看黄a大片日本真人视频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