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秋 趙志弘 王冰 趙紅
洗滌紅細胞是指采用物理方法,在無菌條件下將保存期內(nèi)全血、濃縮紅細胞、懸紅紅細胞制品用大量0.9%氯化鈉溶液洗滌,去除絕大部分非紅細胞部分,并將紅細胞在0.9%氯化鈉溶液中所制成的混合物。洗滌紅細胞是紅細胞制劑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洗滌中同時除去了鉀、氨、乳酸、抗凝劑和血型抗體[1]。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在河北醫(yī)科大學(xué)第二醫(yī)院就診的貧血患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齡16~71歲,平均年齡(42±15)歲;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11例,地中海貧血2例,腎功能衰竭及各種原因所致高鉀血癥貧血患者5例,因反復(fù)輸血引起非溶血性反應(yīng)2例;均有重度貧血貌。
1.2 血液來源 本血液中心采集血液,保存在2~6℃的冷藏箱中,保存時間(35 d)內(nèi)并已濾除白細胞的懸浮紅細胞和全血。
1.3 試劑與儀器 MAP洗滌紅細胞袋(長春泰爾茂);一次性使用塑料袋血袋(山東威高集團醫(yī)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Rc12BP大容量低溫離心機(美國Kendro公司);全自動無菌管對接機(日本Terumo公司)。
1.4 方法 (1)聯(lián)袋式MAP洗滌紅細胞(2 U)制備。全血經(jīng)離心后首先分出血漿及白膜層,分漿畢將洗滌液全部加入紅細胞中混勻,二次離心后,去除殘余的白細胞和血漿蛋白,如此反復(fù)洗滌3次最終去除98%的血漿蛋白,白細胞去除率80%以上,紅細胞回收率70%以上,最后加入100 ml紅細胞保存添加劑,此即為制備的MAP洗滌紅細胞產(chǎn)品。(2)無菌連接式MAP洗滌紅細胞的制備取懸浮紅細胞(2 U),則不進行分漿直接加入洗滌液進行洗滌,其他操作方法相同。
2.1 臨床體征 20例貧血患者,重度貧血貌,治療后面色紅潤,無胸悶,氣短,沒有頭暈,手指粉紅,精神好轉(zhuǎn)。
2.2 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提高值及不良反應(yīng)情況 輸血后患者紅細胞提高值為(2.5±0.8)×1012/L,血紅蛋白提高值為(77±21)g/L,無不良反應(yīng)情況發(fā)生。
2.3 典型病例
2.3.1 患者1,18歲,女,因腹瀉5 d,發(fā)熱4 d,極重度貧血貌,于10年7月13日入院,入院后常規(guī)輸血檢測,RBC 0.4×1012/L,PLT 280 × 109/L,WBC 10.1 × 109/L,HGB 24.3 g/L,NEUT 64.9%,經(jīng)醫(yī)囑于7月14日輸注MAP洗滌紅細胞治療后臉色紅潤,無胸悶,精神好轉(zhuǎn),沒有頭暈,再次檢測,RBC 3 ×1012/L,NEUT 80.2%,WBC 6.79 ×109/L,HGB 108 g/L。于7月15日再次輸注MAP洗滌紅細胞治療后檢測RBC 3.2×1012/L,PLT 206×109/L,WBC 5.86×109/L NEUT 86.5%。血清學(xué)檢測結(jié)果:自身抗體陽性,抗IgG陽性,抗C3d陽性。
2.3.2 患者2,女,48歲,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甲狀腺功能亢進13年,進行性蒼白4個月于10年10月25日入院,查體T 37.5℃P 140次/min BP 150/85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情消瘦,皮膚潮濕蒼白,診斷粒細胞缺乏癥,入院后常規(guī)輸血檢測WBC 0.7 × 109/L,NEUT 51.3%,HGB 65.0g/L,RBC 1.6×1012/L。經(jīng)醫(yī)囑于10月31日輸注MAP洗滌紅細胞治療后無發(fā)熱,咳痰,精神好轉(zhuǎn),再次輸血檢測 WBC 2.3×109/L,NEUT 83.5%,RBC 2.7×1012/L,HGB 91.7 g/L,于 11月 2日再次輸注MAP洗滌紅細胞WBC 2.6×109/L,NEUT 98.4%,RBC 2.9×1012/L,HGB 103 g/L。血清學(xué)檢測結(jié)果:抗IgG陽性,抗C3陽性,自身抗體陽性。
2.3.3 患者3,女,44歲,糖尿病15年,腎病6年,下肢水腫一個月,乏力,于10年10月6日入院,入院后常規(guī)輸血檢測WBC 6.4×109/L,NEUT 68.5%,RBC 1.1 ×1012/L,HGB 54.2 g/L。經(jīng)醫(yī)囑于10月19日輸注MAP洗滌紅細胞治療后沒有心慌,氣短,手指粉紅,再次輸血檢測 WBC 6.98×109/L,NEUT 71.2%,RBC2.5×1012/L,HGB 90 g/L。血清學(xué)檢測結(jié)果:患者血清中存在同種抗體抗-cE。
MAP洗滌紅細胞適用于存在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藥物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免疫性抗體和患有自身免疫疾病紅斑狼瘡等患者的輸血治療,通過上面三個病例我們看到,洗滌紅細胞的輸入極大改善了患者的貧血癥狀,達到了治療目的。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AIHA)患者的特征是具有紅細胞自身抗體,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DAT)陽性率可達96% ~98%?;颊叩募t細胞由于受到致敏于紅細胞表面或游離于血清中自身抗體的作用,破壞加速而產(chǎn)生溶血。AIHA患者有時會出現(xiàn)嚴重的貧血而需要輸血治療。鑒于本病的免疫血清學(xué)特點,這些患者的輸血一直以來就是一個棘手的問題。MAP洗滌紅細胞由于去除了大部分的血漿、白細胞及血小板,所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患者宜選用WRC[2]。
患者的最適輸血量依臨床情況而定。輸入的紅細胞量僅需達到維持氧交換和心肺功能即可。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首次輸注的洗滌紅細胞量應(yīng)不超過100 ml,一般沒有必要將血紅蛋白水平提高到80 g/L。但手術(shù)時可補充到100 g/L。AIHA患者過量輸血的危險性大。如果患者貧血嚴重,特別是老年或心肺功能不全者,輸血量不當易導(dǎo)致循環(huán)超負荷和心力衰竭,對此,應(yīng)控制輸血量和速度,不超過 1 ml·kg-1·h-1[3]。
寒冷性凝集素疾病和陣發(fā)性寒冷性血紅蛋白尿患者輸血時,對是否先將血液加溫存在不同觀點。比較能被大家接受的觀點是寒冷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輸血不必強調(diào)加溫,但需注意慢輸,保持患者溫暖;而對病情嚴重者,可適當將供血者的血加溫,但必須嚴格操作,避免紅細胞過熱破壞和污染等問題。
AIHA患者輸血時應(yīng)輸注洗滌紅細胞。以往一些學(xué)者認為由于制備洗滌紅細胞費時費力,可能對輸血帶來不必要的延誤,得不償失,事實證明這樣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1 黃麗雅,孫愛農(nóng).洗滌紅細胞去除白細胞后的臨床應(yīng)用效果.海南醫(yī)學(xué),2008,19:82-83.
2 劉雋湘主編.輸血療法與血液制劑.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93-140.
3 肖星甫主編.輸血技術(shù)手冊.第1版.四川: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92.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