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婧,吳振蘭,徐玉靜
(濰坊市人民醫(yī)院,山東濰坊 261041)
子癇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組多器官功能障礙癥候群,嚴重威脅母嬰健康[1,2]。目前,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子癇前期是母體對妊娠產(chǎn)生的一種過度性全身非特異性炎癥反應[3],大量炎癥細胞因子如白細胞、IL、腫瘤壞死因子、凝血系統(tǒng)和補體系統(tǒng)等共同參與了血管內(nèi)的過度性炎癥反應[4]。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我們對60例子癇前期患者血清IL-17水平進行了檢測,旨在進一步探討子癇前期的發(fā)病原因并為臨床終止妊娠時機的選擇提供參考。
1.1 臨床資料 子癇前期患者60例(子癇組),年齡(27.5 ±1.52)歲,孕周(34 ±3.48)周,其中足月妊娠22例、未足月妊娠38例;正常妊娠孕婦60例(對照組),年齡(26.7 ±2.09)歲,孕周(37 ±2.56)周。均排除原發(fā)性高血壓、糖尿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先天性心臟病、肝腎功能受損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無輸血、免疫治療史,無放射線及毒物接觸史,無家族性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史,無不良妊娠如復發(fā)性流產(chǎn)史等。兩組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血清IL-17水平檢測 兩組均于入院時采集空腹肘靜脈血5 mL,置于干凈無熱原和內(nèi)毒素的試管內(nèi),室溫凝固30 min,2000 r/min離心5 min,收集血清,分裝后-20℃低溫冰柜冷凍保存待測,使用時迅速融化。采用ELISA法檢測IL-17,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試驗結果判定以酶標儀讀數(shù)為準。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數(shù)據(jù)以表示,行t檢驗;采用ROC曲線分析血清IL-17預測子癇前期的價值。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子癇組和對照組血清IL-17分別為 (65.19±22.42)、(38.73 ±19.65)pg/mL,子癇組顯著高于對照組,t=-4.982(P=0.000)。子癇組足月妊娠與未足月妊娠者血清 IL-17 分別為(69.56 ±37.18)、(63.31 ±15.36)pg/mL,前者顯著高于后者,t=7.625(P=0.003)。血清IL-17預測子癇前期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91,其中質(zhì)量濃度在64 pg/mL時靈敏度為73.8%、特異度為81.0%。
IL-17由Th17細胞產(chǎn)生,分化途徑不同于Th1和Th2細胞,主要由活化的CD4+記憶性T細胞分泌。IL-17具有強大的募集中性粒細胞及促進多重炎性細胞因子產(chǎn)生的作用,其通過與受體特異性結合參與機體多種炎癥反應,并發(fā)揮細胞內(nèi)免疫應答、造血及促進血管生成等功能。研究顯示,IL-17有促炎癥反應、調(diào)節(jié)Th1與Th2型細胞因子、促進血管生成和促進滋養(yǎng)細胞侵襲性的生物學作用[5]。IL-17在孕婦血清中普遍存在,而高濃度的IL-17與促炎癥反應是不可分的,其一方面可與多種細胞因子配合發(fā)揮作用,以放大胎盤小血管炎癥反應;另一方面可在釋放活性物質(zhì)損害內(nèi)皮細胞的同時,生成大量氧自由基,成為子癇前期血壓升高、血管痙攣、水腫、蛋白尿等一系列臨床表現(xiàn)的病理基礎[6]。更重要的是,IL-17與其受體結合后可刺激巨噬細胞/單核細胞產(chǎn)生TNF-α和IL-1β,同時釋放 IL-6、IL-10、IL-12 等細胞因子,損害血管內(nèi)皮細胞,增加血管的通透性[7]。
研究[8]顯示,子癇前期患者的胎盤組織中IL-17 mRNA表達增加,促使其胎盤間質(zhì)細胞釋放出多種生長因子和細胞因子,并募集中性粒細胞抵達胎盤組織;同時 IL-1、IL-6、IL-10和 TNF-α等水平提高,進一步影響絨毛外滋養(yǎng)層細胞的侵蝕和移行,合體滋養(yǎng)層細胞明顯減少、細胞滋養(yǎng)層細胞增生,滋養(yǎng)細胞凋亡率增加。病理觀察顯示,胎盤組織凋亡明顯增多時,可出現(xiàn)螺旋小動脈管腔狹窄和胎盤著床較淺等典型的形態(tài)學變化,最終使胎盤無法維持正常的功能,導致胎兒嚴重的缺氧、缺血。故檢測血清IL-17對子癇前期的診斷和治療具有積極的意義,有利于指導臨床上對高危孕婦的病情監(jiān)測及子癇前期患者終止妊娠時機的選擇。本研究顯示,子癇組血清IL-17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足月妊娠者顯著高于未足月妊娠者;血清IL-17為64 pg/mL時預測子癇前期的靈敏度為73.8%、特異度為81.0%。提示以血清IL-17≥64 pg/mL作為子癇前期的一種臨床診斷指標,具有較高的特異度和靈敏度,有望成為新的終止妊娠時機的重要參考指標。
[1]Ehsanipoor RM,F(xiàn)ortson W,F(xiàn)itzmaurice LE,et al.Nitric oxide and carbon monoxide production and metabolism in preeclampsia[J].Reprod Sci,2013,20(5):542-548.
[2]Tal R.The role of hypoxia and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alpha in preeclampsia pathogenesis[J].Biol Reprod,2012,87(6):134.
[3]易萍,李力.過度性炎癥反應與子癇前期[J].中國醫(yī)藥生物雜志,2005,14(6):495-497.
[4]林力華,何曉宇.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與子癇前期[J].吉林醫(yī)學,2011,2(32):325-327.
[5]劉鳳娟.白細胞介素17與妊娠相關疾?。跩].國際婦產(chǎn)科雜志,2009,4(36):140-143.
[6]周曄,孫曉溪,林婧.子癇前期孕婦血清及胎盤中IL-6和IL-17的表達及意義[J].同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5(31):75-78.
[7]田美榮.IL-17在子癇前期患者胎盤組織和外周血中的表達[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5(48):105-112.
[8]王海霞.滋養(yǎng)層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與鑒定[J].中國臨床醫(yī)學,2010,5(17):724-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