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水產(chǎn)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丁德明
(續(xù)第8期第36頁)
青魚、草魚、鰱魚、鳙魚是我國的四大家魚。
1.親魚的來源 可直接從江河、湖泊、水庫等水體中選留性成熟或接近性成熟的個體,現(xiàn)在規(guī)定要求從國家級湖南省魚類原種場購買原種。為了防止近親繁殖帶來的不良影響,最好在不同來源的群體中對雌雄親魚分別進行選留。親魚需專池培育一段時間,至第2年再催產(chǎn)效果較好。
2.親魚的選擇 ①雌雄鑒別:方法基本相同,主要是從胸鰭上來區(qū)別,用手撫摸,雄魚有粗糙、刺手感覺,雌魚胸鰭光滑、無割手感覺,擠壓成熟雄魚泄殖孔有精液流出。②成熟年齡和體重:鰱魚三四齡,體重3公斤;鳙魚四五齡,體重7公斤;草魚四五齡,體重5公斤;青魚5~7齡,體重15公斤。③雌雄搭配比例:一般為1∶(1~1.5),即雄魚略多于雌魚。
3.親魚培育池 要求水源條件好、排灌方便、水質清新,不能有工業(yè)污染,陽光充足,距產(chǎn)卵池、孵化場不能太遠。魚池面積一般2000~2667平方米,水深1.5~2米,長方形為好,池底平坦。草魚、青魚的親魚池池底最好無淤泥。每年要對親魚培育池進行一次清整,主要是清除野雜魚和淤泥,平整加固池坎,魚池消毒殺滅病原體等。
4.親魚放養(yǎng)密度 主養(yǎng)鰱魚池每667平方米放親魚120~140公斤,可搭鳙魚2~4尾。主養(yǎng)鳙魚池每667平方米放親魚80~100公斤,可搭草魚2~4尾。主養(yǎng)草魚池每667平方米放親魚100~150公斤,可搭鰱魚或鳙魚2~3尾。主養(yǎng)青魚池每667平方米放親魚100~150公斤,搭配鰱魚或鳙魚2~3尾。
5.親魚培育的方法 ①鰱、鳙親魚的培育。鰱、鳙魚都是食浮游生物的魚類。鰱魚主要吃浮游植物,人糞尿的合理施放能有效地促進浮游植物的生長繁殖;而鳙魚是主食浮游動物的魚類,施肥應以牛糞為主。在親魚下池前可根據(jù)底泥多少、水質肥瘦及肥料濃淡等情況每667平方米施底肥300~500公斤。當浮游生物大量產(chǎn)生時放入親魚。以后根據(jù)水質情況一般每月施4~6次追肥,總量為每667平方米400~600公斤。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厘米左右。秋冬季節(jié)是親魚育肥和性腺發(fā)育積累物質的關鍵時期。入冬前要加強施肥,使水質較濃。入冬后水位可加深些,以保持水溫,少量施肥以保持水的肥度,天氣晴暖時還可按魚體重1%~2%的量投喂些精飼料。春季是親魚性腺發(fā)育最快的時期,要適當增加施肥量,還需投喂精飼料。催產(chǎn)前半個月到催產(chǎn)后20天應經(jīng)常沖注新水。產(chǎn)后的1個月到1.5個月也應多加注新水。②草親魚的培育。草親魚的培育關鍵是飼料投喂技術及定期沖水保持水質清新。秋冬季節(jié)主要是讓親魚育肥和冬季保膘,前期投喂以青飼料為主,配以少量精飼料。日投喂量:青飼料占體重的30%~50%,精飼料占體重的2%~3%。入冬后則以喂精飼料為主,投喂量逐漸減少。進入春季,應增加換水次數(shù),水位降低到1米左右,以提高水溫。水溫回升后,魚類攝食日漸旺盛,性腺處在大生長發(fā)育時期,應投足食物。3月份可投喂少量豆餅、麥芽和谷芽,投喂量為體重的1%~2%,并逐漸轉為以青飼料為主、精飼料為輔的投喂方式。日投喂量:青飼料為體重的40%~60%,精飼料為體重的2%~3%。產(chǎn)前1.5個月左右,過渡到全部投喂青飼料。沖注水次數(shù)可由每周1次開始,逐漸過渡到3~5天1次,到臨產(chǎn)前可每天沖水1次,每次沖水3~5小時。如果草親魚攝食量明顯減少或停食,則表示親魚性腺發(fā)育成熟,可以人工催產(chǎn)了。剛催產(chǎn)完的親魚可投喂少量新鮮嫩草和精飼料。產(chǎn)后1個月應保持清新的池水。③青親魚的培育。青親魚一般搭養(yǎng)在其他親魚池中,青魚的投喂以螺、蜆、蚌肉為主,輔以配合飼料和豆粕等精飼料。投喂量以青魚當天吃完為宜,吃剩的飼料要撈出,防止水質敗壞。青魚也喜清新水質,故要注意經(jīng)常沖水,產(chǎn)前1個月可每天沖水2~3小時。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