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搜神記》中的鬼神與“神道”

        2013-04-02 00:04:05
        關(guān)鍵詞:搜神記搜神神道

        孔 毅

        (重慶師范大學(xué) 政治學(xué)院,重慶 401331)

        《搜神記》為東晉干寶所撰?!端焉裼洝吩疽焉⑹?,今本系后人綴輯增益而成二十卷?!端焉裼洝贰凹沤裆竦o靈異人物變化”[1](序),虛實相混,精彩紛呈,傳統(tǒng)將其歸到志怪小說類。20世紀(jì)以來,不少研究者從民俗學(xué)、宗教觀、人文精神等方面對《搜神記》進(jìn)行解讀。[2]其實,干寶自謂撰《搜神記》的目的是“發(fā)明神道之不誣”[1](序),也即闡發(fā)并證明“神道”并非虛妄。因而一部《搜神記》,就是用人的道德觀對鬼神道德的詮釋。

        一、《搜神記》中的鬼神

        何謂鬼?《說文解字》:人所歸為鬼。從人,像鬼頭。鬼陰氣賊害,從厶。凡鬼之屬皆從鬼。[3](鬼部)古人認(rèn)為,人死之后化為鬼,而歸于幽冥之間。所以鬼又稱亡魂、亡靈、幽靈、幽魂。何謂神?《說文解字》: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從示、申。[3](示部)《辭?!?鬼是“宗教及神話中所幻想的主宰物質(zhì)世界的、超自然的、具有人格和意識的存在”[4](3623)。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鬼與神雖然是不同的生物狀態(tài),但都有某種非凡法術(shù)神力,所以鬼神常常合稱。如魯迅所言:“天神地祇人鬼,古者雖若有辨,而人鬼亦得為神祇。”[5](10)同時,古人也認(rèn)為,鬼神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無法觸摸或看到的,因而不宜去證明其實在性,但可以通過真誠祈禱、祭祀等等方式與鬼神溝通。所以孔子說:“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論語·八佾》)

        (一)《搜神記》中鬼神的特點

        鬼神的觀念源于原始社會時期。鬼神的觀念又與靈魂不滅觀念相聯(lián)系。兩漢以來自然科學(xué)的發(fā)展,促使人們對肉體和靈魂關(guān)系有了重新認(rèn)識。如王充說:“死人不為鬼,無知不能害人?!保?]鬼神是社會政治敗壞和人“思念存想”所致。[6]又如西晉楊泉在《物理論》中用“薪盡火滅”這一形象的比喻,否認(rèn)靈魂不滅觀念,認(rèn)為“人死之后,無遺魂矣”[7]。然而隨著魏晉亂世的到來,佛教的神不滅和道教的神仙思想大行其道。雖然干寶沒有參與到神滅與神不滅的論爭之中,但是“寶以為人死神浮歸天,形沈歸地,故為宗廟,以賓其神”[8]。寶父有嬖人死而復(fù)生,寶因此“有所感起”(《世說新語·排調(diào)》注引《孔氏志怪》)[9],而作《搜神記》。干寶之作《搜神記》雖然不是為“神不滅”作論證,卻是為極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神道”捧場,即所謂“發(fā)明神道之不誣”。即是說,《搜神記》講鬼神的故事只是形式,闡發(fā)神道以警示人倫才是目的,因為如果人們“上則順于鬼神,外則順于君長,內(nèi)則以孝于親”(《禮記·祭統(tǒng)》),社會秩序就不會混亂,人際關(guān)系就會和諧。所以,《搜神記》中的鬼神,也就與佛、道之鬼神有一定的差異。

        其一,鬼神是氣化的產(chǎn)物。

        干寶的鬼神觀,有其傳統(tǒng)宇宙觀的淵源,這就是宇宙生成論。“中國哲學(xué)宇宙成因論的最高理論思維成果是元氣論”,“漢代以后,大多數(shù)哲學(xué)家都認(rèn)同元氣說”[10](80)。干寶也不例外,認(rèn)為鬼神靈怪與人一樣,都是氣化的產(chǎn)物:“然則天地鬼神,與我并生者也;氣分則性異,域別則形殊,莫能相兼也。生者主陽,死者主陰,性之所托,各安其生,太陰之中,怪物存焉?!保?](卷十二)不同的是,干寶賦予氣以鮮明的道德特性。他認(rèn)為:“天有五氣,萬物化成。木清則仁,火清則禮,金清則義,水清則智,土清則思:五氣盡純,圣德備也。木濁則弱,火濁則淫,金濁則暴,水濁則貪,土濁則頑:五氣盡濁,民之下也。中土多圣人,和氣所交也。絕域多怪物,異氣所產(chǎn)也。茍稟此氣,必有此形;茍有此形,必生此性。”[1](卷十二)即是說,宇宙間有金、木、水、火、土五氣,這五氣有清有濁,且各具道德屬性,其流行不息變化成就了萬物。一般來說,中土多圣人,這是因為氣和之故。而偏遠(yuǎn)之地多怪物,也是由于氣異的產(chǎn)物?!盃杽t萬物之變,皆有由也”[1](卷十二),這個“由”,即是氣的變化。世間千奇百怪之物的變化如“千歲羊肝,化為地宰;蟾蜍得苽,卒時為鶉。此皆因氣化以相感而成也”[1](卷十二)。同樣,怪異之物也是氣化的產(chǎn)物?!把终撸w精氣之依物者也。氣亂于中,物變于外,形神氣質(zhì),表里之用也?!保?](卷六)

        其二,鬼神有大德。

        在《搜神記》中,鬼神有許多美好的品德。這一點將在下文詳論之。認(rèn)為鬼神有德,源于古人對鬼神浩大無邊、無所不能之功德的想像。如《禮記·中庸》載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边@種想像,導(dǎo)致人們對鬼神的敬畏、崇拜,乃至于“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從而心生誠、敬之德。

        其三,鬼神能施禍福予人類。

        干寶認(rèn)為,萬物之生死變化都是鬼神施以神力的結(jié)果。鬼神并非虛幻,“神仙豈虛感,應(yīng)運來相之。納我榮五族,逆我致禍菑”[1](卷一)。而且,鬼神的功能又是人所不能及的,“從此觀之,萬物之生死也,與其變化也,非通神之思,雖求諸已,惡識所自來”[1](卷十二)。同樣,人世間的禍福吉兇也不是無來由的,王祥臥冰,“孝感天神”[1](卷十一),諒輔 “至誠”,“一郡沾潤”[1](卷十一),孫策瘡崩而死[1](卷一),孫綝被誅[1](卷一),皆為鬼神的賞罰所致。所以,“鬼神者,其禍福發(fā)揚之驗于世者也?!保?](卷十二)

        (二)《搜神記》中鬼神的分類

        《搜神記》中的464條故事中直接涉及到鬼神的約一半左右。[11]

        第一類,始祖神類。如神農(nóng)鞭百草、赤松子掌管雨水、陶安公鑄冶、寧封子出五色煙等,這些神人同形的、具有神力的華夏始祖,敢于為民眾的生存與天斗,與地斗,創(chuàng)造出不朽的惠及萬民的業(yè)績。

        第二類,仙道類。如赤將子轝、師門、冠先、琴高、劉根、偓佺、彭祖、葛由、王子喬、陰長生、魯少千、于吉、左慈、葛玄等,不僅長生,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神術(shù)。他們來自各行各業(yè),往往生活在社會下層,周濟(jì)救急則是他們的特點。

        第三類,死而復(fù)生類。這類在《搜神記》中很多,因其情況靈異,所以也被視為神:冠先被宋景公所殺后數(shù)十年復(fù)活[1](卷一),平常生數(shù)死而復(fù)生[1](卷一),徐光被孫琳所殺,后復(fù)活作大風(fēng)使琳車為之傾[1](卷一),張璞二女投水后又復(fù)生[1](卷四),李娥死后十四日復(fù)活[1](卷十五),賀瑀死后三日復(fù)活[1](卷十五),等等。

        第四類,鬼魂類。穎川太守史祈的父母死而為鬼。[1](卷一)胡母班見父母在陰間著械徒作。[1](卷四)丹陽丁氏女被姑虐待自殺死而為鬼。[1](卷五)顓頊?zhǔn)嫌腥樱蓝鵀橐吖?一居江水,為瘧鬼;一居若水,為魍魎鬼;一居人宮室,善驚人小兒,為小鬼。[1](卷十六)

        第五類,下凡的神仙類。尤以仙女居多。有助園客養(yǎng)蠶的“神女”[1](卷一),有助孝子董永織縑的“天之織女”[1](卷一),有與弦超共飲食的“天上玉女”[1](卷一),等等。

        第六類,精怪類。這一類型特別多,是由一些人及動植物發(fā)生變異,獲得某種超自然力而化為帶有詭秘色彩的靈異精怪。如“馬化狐”[1](卷六)、“人產(chǎn)龍”[1](卷六)、“馬生人”[1](卷六)、“女子化男”[1](卷六)“木生人狀”[1](卷六),“狗作人言”[1](卷七)、“女化蠶”([1](卷十四)、“人化鱉”[1](卷十四)、“頓丘鬼魅”[1](卷十七)、“客化老貍”[1](卷十八),等等,它們是鬼神的異型。

        以上這些形形色色、光怪陸離、神彩各異的鬼神,大多被干寶塑造成或善或惡的倫理典型。然而支配著這些鬼神的根本精神是對道德的尊崇,對邪惡的鞭笞。這種道德精神既體現(xiàn)在那些對華夏文明和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具有重大貢獻(xiàn)的超人身上,也蘊含于蕓蕓眾生平凡而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從而形成了政治化、倫理化和世俗化了的“神道”。

        二、“神道”及《搜神記》中的神道

        《辭?!丰尅吧竦馈庇邢嚓P(guān)的四義項:天道、神術(shù)、神祇、墓道。[4](3625)后人對“神道”的詮釋可謂五花八門。有學(xué)者把它們歸納為神妙無形說、自然無為說、至誠如一說、禮樂刑政說、祭祀禮儀說、巫筮鬼神說等六種觀點。[12]《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質(zhì)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即神道與天道相通,君子要比照神道考察人道,如果二者沒有沖突,才算知天。也即神道是溝通天道與人道的中介,所以“圣人”以神道教化百姓,此謂神道設(shè)教。“神道設(shè)教”的實質(zhì)即《晉書》卷六十五《藝術(shù)傳序》所云:“藝術(shù)(即溝通人神的巫術(shù)數(shù)術(shù)之類)之興,由來尚矣。先王以是決猶豫,定吉兇,審存亡,省禍福。曰神與智,藏往知來;幽贊冥符,弼成人事;既興利而除害,亦威眾以立權(quán),所謂神道設(shè)教,率由于此。”《搜神記》中的神道,即指具有道德屬性之鬼神“既興利而除害,亦威眾以立權(quán)”的政治倫理功能。

        前已述及,干寶自云作《搜神記》是為了“發(fā)明神道之不誣”。言下之意,時人或以為神道虛妄。這是因為,神道的功能被無限的擴(kuò)張,如《中庸》說鬼神之德浩大無邊,包納萬象,但只可意會不可名狀,亦難以把握。這樣一來,神道就成為一種形上的存在了。由于神道被不斷改造和夸張,乃至于“詭托近于妖妄,迂誕難可根源,法術(shù)紛以多端,變態(tài)諒非一緒,真雖存矣,偽亦憑焉”(《晉書》卷六十五《藝術(shù)傳序》)。其教化功能的發(fā)揮必然受到限制,以致后人有“神道幽昧,探賾之求難以常思,錯綜之理不可一數(shù)”(《晉書》卷八十三《江逌傳》)之嘆。干寶的功勞就是通過鬼神的記載,闡發(fā)和證明了神道的實在和可信,從而使神道由無形轉(zhuǎn)為有形,由幽昧變得清晰。

        (一)作為華夏民族的精神象征的神道。

        《搜神記》中的神道,突出地體現(xiàn)在那些富于道德色彩,對華夏文明有重大貢獻(xiàn)的具有神性的超人身上。這些具有神性的超人在今人看來多半是神話或傳說。發(fā)生這些神話和傳說的時空雖然難以指實,卻是保留在民族記憶中的不滅印記,并作為神道的象征而定格。首先,他們是華夏始祖,還是啟蒙先知。他們的形象是神道的觀念與華夏始祖觀念的融合體。他們的行為鮮明地體現(xiàn)出華夏民族的自我關(guān)懷,具體表現(xiàn)為對人的尊嚴(yán)、價值和命運的維護(hù)、追求及關(guān)切,也昭示著華夏民族精神追求的方向。其次,他們是華夏先民,有無比的聰明才智,支配各種自然原質(zhì)與自然力相對抗,教人們用各種方法去獲取生存的手段。這些都反映出華夏先民對自身創(chuàng)造力的自信,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以及支配自然力量使之為自己服務(wù)的幻想和愿望,同時也是先民奮起與各種災(zāi)害頑強(qiáng)抗?fàn)幍木駥懻铡?/p>

        其一,以天下為己任,勇于抗?fàn)幍木瘛?/p>

        華夏始祖舜雖然為歷山一勞苦農(nóng)夫,但“知天命在己,體道不倦”,最終成就了大事業(yè),眾甚懼。武王為拯救生民而伐紂,面對“雨甚,疾雷,晦冥,揚波于河”等自然障礙而無所畏懼,英勇抗?fàn)?,體現(xiàn)了鮮明的主體精神及斗爭精神。[1](卷八)

        其二,厚生愛民,自強(qiáng)不息。

        早期人類處境惡劣,華夏先祖?zhèn)儾晦o辛勞,鍥而不舍,以超群的智慧和勇氣,為人們解決各種生存問題,如“播百谷”的神農(nóng)、掌管施雨的赤松子、木工之父赤將子轝、制陶業(yè)之父寧封子、采藥父偓佺、鑄冶師陶安公,[1](卷一)等等。在這些故事中,作者把華夏民族在自身發(fā)展過程中,為了改變生存條件,克服各種自然障礙,并涌現(xiàn)出各種日用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的事跡,都加在一個個有著神異的經(jīng)歷或本領(lǐng)的人身上。這些具有神性的主人公的行為也詮釋了神道之厚生愛民意識,涌動著華夏民族自強(qiáng)不息的壯闊氣象。

        其三,為民謀利,勇于犧牲。

        華夏先民生存環(huán)境的艱苦,激發(fā)了其頑強(qiáng)不屈的奮斗精神,由此而孕育出一大批以至誠之心,不惜犧牲自己與自然抗?fàn)?、為民謀利的民族英雄。商湯“既克夏,大旱七年,洛川竭。湯乃以身禱于桑林,翦其爪、發(fā),自以為犧牲,祈福于上帝。于是大雨即至,洽于四?!保?](卷八)。后漢諒輔“時夏枯旱,太守自曝中庭,而雨不降;輔以五官掾出禱山川,自誓曰:‘輔今敢自誓,若至日中無雨,請以身塞無狀?!朔e薪柴,將自焚焉。至日中時,山氣轉(zhuǎn)黑起,雷雨大作,一郡沾潤。世以此稱其至誠”[1](卷十一)。王業(yè),“漢和帝時為荊州刺史,每出行部,沐浴齋素,以祈于天地,當(dāng)啟佐愚心,無使有枉百姓。在州七年,惠風(fēng)大行,苛慝不作,山無豺狼”。[1](卷十一)這些故事的主人公,或為傳說,或為實有,但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明顯被神化了,且被用來闡發(fā)并證明神道。

        (二)作為日常生活之道德體現(xiàn)的神道

        《搜神記》中的神道,還體現(xiàn)在作為普通的各式各類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這實際上是當(dāng)時人們道德生活的反映。如魯迅所說:“蓋當(dāng)時以為幽明雖殊途,而人鬼乃皆實有,故其敘述異事,與記載人間常事,自視固無誠妄之別矣?!保?]這種神道不關(guān)心那些宏大的、終極的問題,例如世界的本原、萬物的根本等,甚至也不會涉及任何真正意義上的神靈,卻與蕓蕓眾生的生活、煩惱和憧憬密不可分,因而其內(nèi)涵更為豐富和實在。同時,這種神道通常是體現(xiàn)于看似明確卻不易坐實的時間和場所之中,即使是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因“不知所之”,“不知所從來”[1](卷一),“不知所在”[1](卷一、卷十四、卷十七),“不知何許人也”[1](卷一、卷四),“不知何氏之女也”[1](卷十一)而被范式化、神秘化,因而又具有超越時代和地域的普遍意義。

        其一,抗?fàn)幟\,為民除害。

        有何敞,“里以大旱,民物憔悴……嘆而言曰:‘郡界有災(zāi),安能得懷道!’因跋涉之縣,駐明星屋中,蝗蝝消死,敞即遁去?!保?](卷十一)又安陽城南有一亭,夜不可宿;宿,輒殺人。書生明術(shù)數(shù),乃過宿之,亭民曰:“此不可宿。前后宿此,未有活者?!睍?“無苦也。吾自能諧?!彼熳♀萆??!矚⑷?,亭毒遂靜,永無災(zāi)橫。吳時,“廬陵郡都亭重屋中,常有鬼魅,宿者輒死。自后使官,莫敢入亭止宿。時丹陽人湯應(yīng)者,大有膽武,使至廬陵,便止亭宿?!寥?。竟忽聞有叩閣者?!枪眵取!缘赌鎿?,中之?!允撬旖^(鬼魅)”。[1](卷十八)最為感人的是少女李寄為民除害,使更多的小姐妹免遭惡蛇的吞嚙。[1](卷十九)其智慧和勇敢超越常人,因而其形象也神性化。值得注意的是,《搜神記》中勤勞、善良、堅貞、勇敢的主人公不少是女子,因此,《搜神記》中的神道又多了幾分尊重女性的意蘊。

        其二,恪守孝道,孝感天地。

        孝道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在尋常百姓那里有著極其深厚的基礎(chǔ),因而既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習(xí)俗。在《搜神記》中,干寶輯錄了大量有關(guān)普通百姓恪守孝道,以至感天動地的故事。如曾子從仲尼在楚而心動,辭歸問母。母曰:“思爾嚙指。”孔子曰:“曾參之孝,精感萬里?!蓖跸椤靶灾列ⅰ!赋S~,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母又思黃雀炙,復(fù)有黃雀數(shù)十入其幕,復(fù)以供母。鄉(xiāng)里驚嘆,以為孝感所致”。郭巨念舉兒妨事親,“欲埋兒,得石蓋,下有黃金一釜,中有丹書,曰:‘孝子郭巨,黃金一釜,以用賜汝?!谑敲裉煜隆!保?](卷十一)因恪守孝道而得神助的還有東海孝婦、河南樂羊子之妻[1](卷十一)、健為孝女[1](卷二十一)等女性。這類故事說明,作為當(dāng)時社會道德規(guī)范和法律規(guī)范的孝道,因其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故在百姓口耳相傳的過程中逐漸神秘化、神圣化,進(jìn)而被納入神道的范疇。

        其三,堅守愛情,忠貞不渝。

        愛情本是人類社會所產(chǎn)生并專有的,它因異性間相互吸引,而彼此產(chǎn)生愛慕并引起心理變化的情感活動。愛情往往與婚姻相聯(lián)系,“夫婦陰陽二儀,有情之深者也”[1](卷六)。然而,中國古代社會婚姻的基礎(chǔ)是封建宗法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必然要求門當(dāng)戶對,由此導(dǎo)致具有神話色彩的愛情悲劇不斷發(fā)生,而男女主人公堅守愛情、忠貞不渝的美德亦由此彰顯。如秦始皇時,有王道平與與同村人唐叔偕女生死相戀的故事,“實謂精誠貫于天地,而獲感應(yīng)如此”[1](卷十五)。類似的事還有晉武帝世,河間郡男女的故事。更為感人的則是膾灸人口的韓憑夫婦的故事。[1](卷十一)韓憑夫婦為愛情生死相隨、精魂不滅的故事體現(xiàn)了神道與人類美好情感息息相通。

        其四,知恩圖報,有仇必報。

        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民間有深厚的土壤。佛教傳入中國以后,其教義中的不殺生、因果報應(yīng)等內(nèi)容廣泛傳播,使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珍愛生命、知恩圖報的思想影響更為深遠(yuǎn)。在《搜神記》中,這類故事的主角或為人,或為動物,無不體現(xiàn)出這一中華傳統(tǒng)美德。

        珍愛生命與知恩圖報往往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端焉裼洝肪矶涊d了不少這類故事。這類故事或發(fā)生在人與鬼神之間,或發(fā)生在人與動物之間,由于其體現(xiàn)的過程和方式特別奇異,所以也被視為神道的反映。如報恩于人類的龍,報恩于婦人的虎,報恩于孝子的玄鶴,報恩于楊寶的黃雀,報恩于隋侯的蛇,報恩于孔愉的龜,報恩于老姥的龍之子,報恩于董昭之的蟻,報恩于李信純、華隆的狗,報恩于龐企的螻蛄,以及報恩于麋竺的新婦(實為天使)[1](卷四)、報恩于老翁的丁氏女(已故)[1](卷五),等等。宣揚此類故事旨在訓(xùn)示人類要知恩感恩:“犬之報恩,甚于人,人不知恩,豈如犬乎!”[1](卷二十)同時,故事中的那些人往往因珍愛生命而得到善報,這不僅有勸導(dǎo)人們要有仁愛精神的意味,也宣揚了佛教因果報應(yīng)的思想。

        這種因果報應(yīng)的思想還體現(xiàn)在惡有惡報上,如因虐殺猿子而其家疫死滅門的臨川東興某人、因射殺大麈而死的虞蕩、因射殺大蛇腹痛而卒的陳甲[1](卷二十),等等。這些故事有兩方面意義,一是勸善,二是止惡。它既是神道的內(nèi)容,又是神道的體現(xiàn)。它勉勵人們修德避禍,“安身養(yǎng)德,從容光大,勿以神奸,污累天真”[1](卷三)。這樣,即使遇到妖孽也無憂,因為“夫神明之正,非妖能害也”[1](卷三)。

        此外,知恩圖報的另一面是有仇必報。人類的復(fù)仇現(xiàn)象及觀念淵源于古老的原始社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民間土壤。在《搜神記》中,最為普遍的復(fù)仇首先是冤死鬼報生前之怨。如漢時民女蘇娥“冤死,痛感皇天,無所告訴”,故其鬼魂向交州刺史何敞狀告殺害自己的兇手,使之受到懲罰。[1](卷十六)孫策既殺于吉,“每獨坐,彷佛見吉在左右。……如是再三。撲鏡大叫,瘡皆崩裂,須臾而死”。吳時大將軍孫綝殺徐光?!皩萘?,上車,有大風(fēng)蕩綝車,車為之傾。見光在松樹上拊手指揮嗤笑之,綝問侍從,皆無見者。俄而景帝誅綝?!笨准住安荒苄奁湫囊狻保瑲垘煄熼T“而埋之外野。一旦,風(fēng)雨迎之。山木皆燔。孔甲祠而禱之,未還而死”[1](卷一)。其次是為父母復(fù)仇?!俺蓪⒛盀槌踝鲃?,三年乃成……王怒,即殺之。莫邪子名赤,比后壯……日夜思欲報楚王。”后以自己的頭獻(xiàn)給刺客,讓刺客替自己報了殺父之仇。[1](卷十一)還有一類復(fù)仇是為捍衛(wèi)自己尊嚴(yán),便利用鬼神的超自然力來復(fù)仇,使那些蔑視、侵犯、有負(fù)自己的人或被震攝,或付出沉重的代價。卷一第19則載:“漢陰生者,長安渭橋下乞小兒也。常于市中丐,市中厭苦,以糞灑之?!瓰⒅呒?,屋室自壞,殺十?dāng)?shù)人。”卷二第48則載:東晉時,有“風(fēng)流令望”的鎮(zhèn)西將軍謝尚無兒,其原因是他年少時,“與家中婢通,誓約不再婚,而違約;今此婢死,在天訴之,是故無兒”。

        以上這些復(fù)仇者或是自己或親友有冤屈,或是自己被蔑視、侵犯,而復(fù)仇的對象往往強(qiáng)暴、邪惡,踐踏他人尊嚴(yán),因而復(fù)仇者被視為正義的化身,其復(fù)仇行為亦如有神助,從而昭示著神道懲惡揚善的意志。

        三、《搜神記》中的鬼神所折射的現(xiàn)實世界

        干寶自謂《搜神記》所載之人和事既有“承于前載者”,亦有“采訪近世之事”[1](序),說明其鬼神觀既有對魏晉前人思維模式的承襲,又是對時人生活狀態(tài)和精神世界的展示,同時也折射出當(dāng)時的社會政治現(xiàn)實。

        其一,兵連禍接。

        “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苦痛的時代”[13](149)。西晉末年,內(nèi)有八王之亂,外有“戎羯稱制”,導(dǎo)致晉室南渡,南北分裂,“兵兇歲饑,死疫過半”(《晉書》卷九《元帝紀(jì)》),人民隨時面臨死亡的威脅,一如《搜神記》中描述的下層民眾劉赤父、周式等面對死亡,哀告無用、逃避無門的悲苦與無助。[1](卷五)

        其二,政治昏暗。

        在《搜神記》卷六中,干寶集中記載了歷代種種妖孽怪異現(xiàn)象,極力指陳這些都是由于風(fēng)氣不正,政治黑暗所造成:“人君不用道士,賢者不興。或祿去公室,賞罰不由君,私門成群”;“宮刑濫”,“婦政行”;“興徭役,奪民時”;“有德遭害……行刑暴惡”;“政不順……賢士不足”;“執(zhí)政失”;“誅不原情”;“君不正,臣欲篡”;“君吝于祿,信衰賢去”;“臣私祿罔干”;“邪人進(jìn),賢人疏”;“棄正作淫”;“君有妄誅之暴,臣有劫拭之逆。兵革相殘,骨肉為仇,生民之禍極矣?!备蓪氈赋?要消除妖孽怪異,就要澄清風(fēng)俗,革新政治,如果“不改,乃成兇也”。這些評語具有強(qiáng)烈的暗示和指向性,實為借古喻今。

        其三,道德衰頹。

        干寶認(rèn)為,古先哲王以德化人,以德治國,“故其民有見危以授命,而不求生以害義,又況可奮臂大呼,聚之以干紀(jì)作亂之事乎?”然而,西晉末年以來,“民不見德,唯亂是聞,朝為伊周,夕為桀跖,善惡陷于成敗,毀譽脅于勢利”[14](卷一二七)。像《搜神記》中的蔣子文,生前好喝酒,喜歡女色,輕薄放縱沒有節(jié)制,死后仍索取無度,官府不僅無力制止,反而“使使者封子文為中都侯,次弟子緒為長水校尉皆加印緩,為立廟堂”[1](卷五)。這說明官府是道德衰頹的推波助瀾者。

        其四,風(fēng)俗淫僻。

        社會風(fēng)俗為社會文化群體精神的存在情形,并與統(tǒng)治階級的導(dǎo)向、政治狀況的好壞緊密聯(lián)系,所以干寶認(rèn)為,“蓋民情風(fēng)教,國家安危之本也”[18](卷一二七)。干寶所處的時代,政局復(fù)雜動蕩,民族斗爭劇烈,社會混亂無序,這也使得自漢以來社會風(fēng)俗發(fā)生深刻的變革。[15]這些變革在具有正統(tǒng)思想的干寶看來,卻是“風(fēng)俗淫僻,恥尚失所”[14]。一是衣冠服飾的變化。依儒家的說法,衣冠服飾的來歷可以追溯到圣人:“圣人見鳥獸容貌,草木英華,始創(chuàng)衣冠”(《晉書》卷二十五《輿服志》),可謂神圣之極。同時,衣冠服飾還是等級制度的重要表征:“《周禮》,弁師掌六冕,司服掌六服。自后王之制爰及庶人,各有等差。”(《晉書》卷二十五《輿服志》)因此,服飾飲食成為華夏文明區(qū)別與蠻夷戎狄的表徵。然而禮教失效、思想解放、王朝更迭頻繁、民族文化交融等諸種社會歷史因素使得魏晉以來風(fēng)俗巨變。干寶將這些變化與亂世、衰世、末世相聯(lián)系。如在卷七中,干寶評論晉武帝泰始初年,衣服上身簡單下身講究,穿衣服的都把上衣掩進(jìn)下衣里面,“此君衰弱、臣放縱之象也”。又說晉太康年間,婦女都穿方頭木屐,和男人沒有差別,“此賈后專妒之徵也?!睍x太康年間,全國用毛氈做頭巾和腰帶、褲口,以至于老百姓都互相開玩笑說:“中國其必為胡所破也?!庇謺x惠帝元康年間,婦女的服飾有五件是兵器。“蓋妖之甚者也”。二是飲食上的變化。如胡床、貂槃本是翟族的用具,羌煮、貊炙是翟族的食品,但從晉武帝泰始年間以來,中原地區(qū)都流行這些東西,此“戎翟侵中國之前兆也”。三是傷風(fēng)敗俗。干寶曾在《晉紀(jì)總論》中指陳當(dāng)時國風(fēng)民俗敗壞的情景,頗為痛心疾首。在《搜神記》中,干寶則將傷風(fēng)敗俗與國破君亡相聯(lián)系。如說晉惠帝元康年間,貴族子弟披散頭發(fā),赤裸身體,聚在一起飲酒,互相玩弄婢女和妾,這是“胡、狄侵中國之萌也”[1](卷七)。

        其五,巫術(shù)、讖緯和佛道盛行。

        巫術(shù)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初始階段形成的一種原始宗教形態(tài),魯迅先生說:“中國本信巫,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大暢巫風(fēng),而鬼道愈熾;會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漸見流傳。凡此,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5](24)干寶所處的兩晉時代正是這樣一種情形。在當(dāng)時亂世中,人力無法完全支配和控制個人、家族乃至王朝的前途和命運,而儒家思想又不能有效化解時人的精神困惑,人們只好訴諸巫術(shù)、讖緯和佛、道,因為它們不僅滿足了時人的共同精神需求,也撫慰著動亂社會里各階層人士的心靈。因此,在《搜神記》中,可見大量有關(guān)巫術(shù)、讖緯和佛教、道教的故事,這實際上是當(dāng)時儒學(xué)衰落、思想多元,以及時人精神和心理狀態(tài)的真實反映。

        四、《搜神記》中的鬼神及“神道”的意義

        《搜神記》中的鬼神承載著時人對政治清明、道德純厚以及自由、平等、愛情的渴望和追求,也折射出時人所憎惡的各種社會亂象。因此,鬼神在魏晉時的重新泛起,源于時人的現(xiàn)實需求,《搜神記》中的鬼神及“神道”的價值也在此體現(xiàn)出來。

        首先,干寶通過對鬼神之事的記載,“發(fā)明神道之不誣”,給亂世中無數(shù)絕望的人們以生存的希望。正如人類學(xué)家馬林諾夫斯基指出:“人事中有一片廣大的領(lǐng)域,非科學(xué)所能用武之地。它不能消除疾病和朽腐,它不能抵抗死亡,它不能有效地增加人和環(huán)境間的和諧,它更不能確立人和人間的良好關(guān)系。”[16](48)只有鬼神能夠施以神力和神術(shù),將人們從對現(xiàn)實的普遍絕望中拯救出來。對于人們在現(xiàn)實中難以實現(xiàn)的美好愿望和理想,鬼神就作為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的權(quán)威力量,使那些美好愿望和理想得到非凡的體現(xiàn)。例如那些被壓迫、被侮辱的人們在生前的冤屈與無助通過死后為鬼,或借助神力、神術(shù)進(jìn)行復(fù)仇,這就使得有類似經(jīng)歷的活著的人們在現(xiàn)實世界中毫無出路的情感得到痛快淋漓的發(fā)泄。同時,這也消解了人民潛在的叛逆傾向,將它引導(dǎo)至統(tǒng)治階級所期待的方向。

        其次,《搜神記》中的鬼神及“神道”是具有彌補功能的精神安慰劑。它“自有其另成一格的功能,這功能和傳統(tǒng)與信仰的性質(zhì),文化的綿續(xù),老幼的關(guān)系,以及人類對于過去的態(tài)度等,都有密切的關(guān)系。其功能在于追溯到一種更高尚,更美滿,更超自然的,和更有實效的原始事件,作為社會傳統(tǒng)的起源,而加強(qiáng)這傳統(tǒng)力量,并賦與它以更大的價值和地位”[16](73)。通過對鬼神及“神道”體現(xiàn)出來的原始精神要素和古樸道德的重溫,彌補了底層百姓生活中諸多缺憾和不足,使“君子勤禮,小人盡力,廉恥篤于家閭,邪僻銷于胸懷”[14],“神道設(shè)教”的功能得到了進(jìn)一步的確認(rèn)。

        再次,對于統(tǒng)治階級而言,借助鬼神超自然的力量和神道強(qiáng)大的教化功能,提供給現(xiàn)實社會以正統(tǒng)道德價值的模式,“故眾知向方,皆樂其生而哀其死,悅其教而安其俗”[14],俯首聽從命運和秩序的安排。同時,對于堅守正統(tǒng)價值取向的干寶而言,相信并傳播這種神道,還有更重要的意義,這就是通過闡發(fā)和證明“神道之不誣”,一方面把現(xiàn)存的社會制度和道德規(guī)范加以神圣化和合法化,另一方面,為統(tǒng)治階級尋找政治權(quán)力和道德權(quán)威的理論依據(jù)。這樣,源自遠(yuǎn)古的鬼神和“神道”觀念通過《搜神記》活靈活現(xiàn)的闡發(fā)和證明,進(jìn)一步政治化、倫理化和功利化了。

        [1][晉]干寶撰,汪紹楹校注.搜神記[Z].中華書局,1979.

        [2]楊淑鵬.20世紀(jì)《搜神記》研究綜述[J].晉中學(xué)院學(xué)報,2010,(5).沈星怡.近十年《搜神記》研究綜析[J].鹽城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8,(5).

        [3][東漢]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辭海[Z].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

        [5]魯迅撰,郭豫適導(dǎo)讀.中國小說史略[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東漢]王充撰,袁華忠,方家常譯注.論衡全譯·論死[M].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

        [7][晉]楊泉.物理論[A].中國哲學(xué)史資料選輯(魏晉隋唐之部·上)[Z].中華書局,1982.[8][晉]干寶.駁招魂葬議[A].嚴(yán)可均輯.全晉文[C],卷一百二十七.中華書局,1958.

        [9]徐震堮.世說新語校箋(下)[M].中華書局,1984.

        [10]宋志明,向世陵,姜日天.中國古代哲學(xué)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1998.

        [11]王福棟,王中良.論《搜神記》中的現(xiàn)實題材故事[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2009,(5).

        [12]李定文.“神道設(shè)教”諸說考辨[J].福建論壇,2008,(7).

        [13]宗白華.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A].宗白華選集[C].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14][晉]干寶.晉紀(jì)總論[A].嚴(yán)可均輯.全晉文[C],卷一百二十七.中華書局,1958.

        [15]孔毅.論葛洪《抱樸子·外篇》的社會風(fēng)俗批判思想[J].重慶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09,(4).

        [16][英]馬林諾夫斯基.文化論[M].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

        猜你喜歡
        搜神記搜神神道
        按神道 促睡眠
        保健與生活(2022年7期)2022-04-08 14:56:34
        日本神道的《易經(jīng)》視野
        制造《搜神記》
        讀書(2020年6期)2020-06-11 00:32:47
        《搜神記》的主要版本流傳及研究概覽
        由對立走向友善—《搜神記》與《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中人怪關(guān)系
        讀者欣賞(2016年8期)2016-09-28 23:14:08
        由對立走向友善
        讀者欣賞(2016年8期)2016-09-28 23:12:35
        論《搜神記》中狐的形象類型及其文化隱喻
        日本社會への神道の影響
        科技視界(2012年14期)2012-08-15 00:54:11
        今夜,我們走過神道
        青春(2011年3期)2011-08-15 00:50:03
        国产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视频| 亚洲成人av在线第一页| 乱中年女人伦av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午睡沙发系列| 亚洲天堂无码AV一二三四区 | 欧美情侣性视频| 高潮社区51视频在线观看| av在线男人的免费天堂|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88精品综合| 日韩久久一级毛片| 成年男人裸j照无遮挡无码| 人妻少妇中文字幕久久hd高清| 人妻少妇-嫩草影院| 色老头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911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日本少妇浓毛bbwbbwbbw|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 免费人人av看| 青青草免费在线爽视频| 在线视频观看免费视频18|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久久精品日本美女视频| 日韩肥臀人妻中文字幕一区| 一本一本久久aa综合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尤物| 美腿丝袜网址亚洲av| 中文字幕av伊人av无码av| 又黄又爽又色又刺激的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av久久| 元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 青榴社区国产精品| 国产亚洲成年网址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在线| 性xxxx18免费观看视频| 囯产精品无码va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深夜福利啪啪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