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菁菁
(浙江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杭州310053)
理想信念教育是指包括共產主義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與個人理想在內的系列理想教育的總稱。當前理想信念教育遇到諸多挑戰(zhàn),需要進行理念的革新、課程再造與實踐創(chuàng)新。
調查顯示當前高職學生理想信念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絕大多數高職學生政治立場堅定,政治方向正確,他們擁護黨的領導,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對黨領導全國人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國富民強和民族復興充滿信心。學生的個人理想目標明確、愿意為之努力奮斗[1]。從基本面上來說,理想信念教育還是值得期待的。不可否認的是當前的理想信念教育遇到越來越多的挑戰(zhàn),主要集中在:首先是傳統(tǒng)性的挑戰(zhàn)。社會轉型帶來的誠信意識淡薄、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xié)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社會思潮泛濫引起的對西方思潮和民主社會主義的盲目信仰;個體私欲膨脹對公眾生活和公共利益冷漠和置之不理,對社會抱著本能的不信任,極度缺乏信心等。其次是新媒體傳播的挑戰(zhàn)。新媒體傳播帶來網絡輿論的異化,各種“毀三觀”、“黃、賭、毒”嚴重侵蝕學生的身心健康。新媒體給學生的現實生活帶來影響,也深深影響理想信念教育教學方式。理想信念教育應該對此進行矯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讓學生敢于擔當,敢于通過艱苦奮斗實現個人理想并進而為社會理想的實現做出貢獻。
高校對理想信念教育抓得緊,雖然也取得一定的成就,但總體上來說還是存在一種制肘,沒有實現預期的目標。高職學生在談到理想信念時不是沒興趣就是感覺太空虛、太玄乎,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因此,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需要進行理念上的重塑。首先理想教育應該和職業(yè)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職業(yè)教育與高職學生的生存、生活及未來息息相關,貫穿于職業(yè)教育的理想信念教育才有會堅實的依靠。其次教學理念上進行重塑,倡導多元教育方法,引入體驗式教學。采用何種教育方法是根據一定的情景具體設計的,不是亙古不變的。傳統(tǒng)性教學方法雖然有許多弊端但并不是一無是處,在某些條件下還是能用得上。但作為對傳統(tǒng)教學弊端的規(guī)避,在理想信念教育里引入體驗式教學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體驗式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guī)律,通過積極創(chuàng)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主動、自主、創(chuàng)造性地對教學情境進行體驗,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fā)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達到促進其主體性充分、自由發(fā)展[2]。身臨其境、親身體驗獲得感受往往能帶來心靈的震撼,這比千遍萬遍的教學要效果明顯得多。如重走長征路讓眾多學子感受到萬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管做什么都要持之以恒、艱苦奮斗。可以說,體驗式教學是傳統(tǒng)教學的一種有效補充,以直接經驗和反思為基礎進行學習,要求我們在教學設計適當引入直接經驗的感受[3]。
體驗什么?這是體驗式理想信念教育需要首要考慮的問題。以前在談到教育方法的時候我們往往犯矯枉過正的錯誤,用一種教學法去替代另外一種教學法。教學是個復雜的過程,既需要在一定周期內讓學生快速掌握各種間接知識和經驗,又需要對各種間接經驗直觀、感受和體驗,需要綜合運用講授法、體驗法、建構主義教學、實踐教學、模擬教學及項目教學等各種教學法。具體到理想信念教育也需要進行體驗式教學。根據筆者的實踐,我認為體驗式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是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什么是理想信念,二是理想信念如何實現。
當前青少年學生面臨激烈的生活壓力,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重塑學生的信心。開展體驗式理想信念教育是讓學生對此有種種直觀的體驗和感受。對此,我們有必要在課程理念重塑的基礎上借鑒再造的理念,對理念信念教育的內容進行補充和更新,在教學中應明確三方面的體驗:1.我們接受三大選擇是歷史的選擇,也是現實的選擇。高職學生由于閱讀不夠,對此很難理解和認同,甚至認為這是上代人的事。教學需要一種體驗,讓學生仿佛有身臨其境之感??刹捎糜^看電影、情境模擬、角色扮演和情境再現等體驗教學法。2.作為學生的個體樹立什么樣的中國夢。中國夢本質上就是自己的夢想。只有學生自己的夢想實現,中國夢才會有所依靠、有所期待。高職學生經歷高考的失利存在著自卑的心理,以為自己技不如人,往往得過且過,早把理想拋到九霄云外。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就要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發(fā)現自己的“一技之長”,在“大中國夢”的引導下樹立自己的理想并激發(fā)出為之奮斗的決心。3.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實踐,尤其是職業(yè)教育實踐?!皩W生在職業(yè)實踐層面感受個體職業(yè)理想、職業(yè)生涯、職業(yè)生命等價值范疇;在信仰層面感受社會時代的變遷、政治理想的追求、改革發(fā)展的特質等等。正是在職業(yè)實踐作為立足點的基礎之上,學生的社會時代感被加深,學生的政治理想愿望與愛國情懷被激活。”[4]因此在教學中要很好地利用職業(yè)教育這個媒介,通過職業(yè)成就感獲取信息以達到政治理想的認同。
高職院校理想信念教育應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創(chuàng)新,探索適合自身的體驗式教學路徑。筆者所在的浙江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根據近幾年的教育探索,逐步形成一套成熟的路徑方式。
(一)將體驗式教育方法帶入理想信念教育課堂。理想信念教育要善于使用體驗。課堂之上的體驗式教育主要有角色扮演、情境模擬、影視再現、反歷史事實推理等。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一是革命先烈們義無反顧地投身革命斗爭的動力是什么?在經歷白色恐怖之后革命力量和基礎很薄弱,是什么理想支撐著先烈們的信念?二是革命事業(yè)依靠誰?三是我們肩上的使命和責任有多重?四是作為高職學生我們應當如何承繼先賢遺愿,繼往開來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篇章?或者開展現場教學,在重要的紀念館、教育基地或者基層社區(qū)現場講學等。通過種種體驗讓學生加深認識,獲取直接經驗感受。
(二)打造體驗式實踐教育。理想信念由理想到認同,內化為自身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離不開一定的體驗活動,并通過體驗來反思。我校積極建立起社會實踐教育基地,簽訂實踐協(xié)議,定期帶領學生參觀。還與企業(yè)、社區(qū)、農村豐富的教育資源,共建基地、共同開展活動,引導學生自我成長。當然實踐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規(guī)范化的管理,確定好帶隊老師和指導老師,嚴格要求,對于學生的實踐報告嚴格把關,確保言由心生,體驗貨真價實。
(三)理想信念教育與職業(yè)生涯教育有機結合。個人理想信念建立在一定的個人信心之上。我校借鑒部分高校的經驗,將理想信念教育與職業(yè)生涯教育放在一起,通過向職業(yè)生涯的回歸讓學生更好更快地適應社會生活,增強職業(yè)競爭力以期實現學生的個人理想,為社會理想的共同實現添磚加瓦。首先,我們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在大一、大二和大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yè)生涯輔導,讓學生對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和職業(yè)規(guī)劃充實完善。中國夢的口號提出后,我校課題組加強相關理論研究,在課堂上對此探討,引導學生通過生涯規(guī)劃建立自己的中國夢,鼓勵學生從現在開始努力為夢想奮斗。其次,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建立實訓基地。以學校招畢辦牽頭規(guī)劃,各系分別實施,與實力強的企業(yè)開展合作,建立實訓基地,邀請企業(yè)骨干來校講學,向學生貫徹艱苦奮斗、勵志于行、腳踏實地等精神。
(四)利用新媒體開展體驗式教學。新媒體對理想教育信念是一把雙刃劍,帶來挑戰(zhàn)也帶來機遇。若善于利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新媒體對體驗式教學就是很好的補充。首先補充課堂體驗?,F在高校都裝備有多媒體教室,在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時可采用播放記錄片、戰(zhàn)爭片等影視資料來讓學生體驗特定時期的特定選擇。通過播放戰(zhàn)爭片能讓學生理解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中國作為大國為什么始終恪守和平發(fā)展道路。其次可以利用新媒體來進行體驗式的宣傳?,F在微博、微信平臺的建設日益成熟,有些地方已經建起地方性社交平臺,如上海高校的易班建設。通過在這些平臺發(fā)布與理想信念教育、職業(yè)教育相關的信息,能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1]葛軍燕.基于高職特點的體驗式理想信念教育:問題與對策[J].華章,2012,(28).
[2]陳潔.體驗式學習在高職思政主題教育課程中的應用[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1,(26).
[3]龐維國.論體驗式學習[J].全球教育展望,2011,(6).
[4]王飛,沈小勇.面向職業(yè)生活的體驗式理想信念教育芻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