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羅燕
學生“彈劾”老師:忤逆與維權
主持人 羅燕
近日,福州教育學院附中初二11班,有學生當場拍桌而起,大喊不喜歡英語老師的上課方式,要求全班表決,更換英語老師,獲得不少同學的舉手贊同。老師當即離開。事后學校德育處表示將對帶頭“鬧事”學生予以處分。
學生能不能“彈劾”老師?中學生到底有多大的自主權?活躍在教育一線的三位專家、教師對此進行了探討,是為本期話題。
當堂表決要求換老師的做法是不恰當?shù)?,這樣有可能激化矛盾,損傷老師的個人尊嚴。學校的老師都是經(jīng)過聘任程序,通過一系列考核之后才進入課堂的,在師德、業(yè)務能力方面應該都是合格的。現(xiàn)在教師處于供大于求的階段,有利于學校把好入口關,挑選優(yōu)秀的教師。即便有部分不好的老師,學生可以通過正常的途徑解決,比如通過班主任、學生會,把意見反映給學校,不應該采取這種過激的做法。
現(xiàn)在的問題在于,正常的渠道不夠暢通。一些學校對學生的要求不理會,只要求學生適應老師。老師和學生之間是一種雙邊活動,要形成師生互動,相互適應。學生會、班主任這套體系不能只是管學生,更要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了解并反映學生的民意,幫助學生維護利益不受損害。
學校領導也要經(jīng)常跟學生交流。比如北京第十一中學,每周都安排校長或者副校長到食堂跟學生一起吃飯、聊天。學生可以提前在學校網(wǎng)頁上報名,預約想一起吃飯的校領導,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意見都能反映到校領導那里。福州教育學院附中的這個事件是學校溝通渠道不暢、長期壓抑的結果。
中學生可以表現(xiàn)的自己的個性,但是有獨立的見解才是真正的個性,群體性的起哄就不是個性。自主權不是獨立存在的,學生在行使自己的自主權的同時,也要懂得遵守規(guī)則,服從紀律。
實際上,大多數(shù)學生跟老師的關系都是非常融洽的。尊師重教是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這個美德應該堅守。學生即便是表達自己的意見,也應該用更加和氣有禮的方式。
當前,教育環(huán)境發(fā)生了急劇的變化。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學生可以從多種途徑接受到新的知識和信息,教師不再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惟一渠道,因而傳統(tǒng)意義上教師的作用和地位逐步受到?jīng)_擊和弱化。這已然是一個不容否定的事實。
相比以往作為被動的接受者,學生渴求更自由開放的學校環(huán)境、追求更加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英語教師因教學方式落后被轟,班主任敷衍學生適應教師,德育處批評帶頭“鬧事”學生,本質(zhì)上是一種簡單的行政思維和教師本位在主導,而非基于教學本身和學生主體的立場考慮。
自2001年以來,我國開始進行新課程改革,便是秉持“自主、合作、探究”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讓學生擁有了更多的課堂話語權。那么,讓學生擁有話語權,就不僅僅反映在課堂上學生自由學習和平等對話,也應該還包括選擇教師的權利。
袁桂林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姜朝暉中國教科院寧波鄞州實驗區(qū)專家組成員
楊林柯陜西師范大學附中教師
盡管大多數(shù)教師的專業(yè)素質(zhì)和教育技能都具有相當?shù)乃?,但是,也不排除少?shù)人員投機取巧混進了教師隊伍。還有少部分教師在工作一段時期后,出現(xiàn)了職業(yè)倦怠,教育教學方式陳舊刻板,嚴重滯后于學生的需求。對待這些教師,學生提出相應的期待和要求,并不為過。
“炮轟”教師,看似讓教師顏面掃地,有違師道尊嚴。但是,作為學生,在意見未能得到班主任和家長的重視后,以民主的方式,自主選擇教師,又有何不可?
不管是河南柘城二中的學生打砸食堂,還是福州教育學院附中的學生“彈劾”老師,都不能從“好”或“壞”的二元對立的角度去看。
中學生本就是個問題群體,待成品。有些學生就是不知道對錯,因為他們還不成熟,不理解成人世界的標準,教育的過程本就是社會化的過程,是讓人成為人的過程。教師對學生先要有包容理解之心才能談教育,不然就成了管卡壓,不講道理,只講道德。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就是道術結合的實踐過程。
老師被學生攆下臺,主要是老師的問題。教師就是水平再高,如果和學生的學習狀況不對榫,不尊重學生的接受能力,都是有違教育規(guī)律的,不是好的搭配??祚R須健兒,健兒須快馬,教師和學生是對手,也是朋友,應相互促進。
很多老師把上課當成應試訓練。現(xiàn)在才開學不久,學生必然心生反感。這是升學逼出來的,與整個教育制度有關。但教師不應該做應試教育的應聲蟲,要力求把課上得有意思,讓學生喜歡。應試教育與趣味教育之間存在矛盾,關鍵在于教師的處理,要有教育智慧,在成長與成功之間達成和解。
教育就是一道難題,教師很不好做,做好教師更難。社會環(huán)境變了,大家越來越焦慮了,教育也一樣。
現(xiàn)在中學教育中存在過分功利化的問題。只關注分數(shù)和升學率,不怎么關注人的精神狀態(tài),不從整個人的成長考慮。就只進行一些惡性競爭,造成教育的緊張,影響到教師和學生的生活質(zhì)量。學生對抗老師,甚至攆老師,就是這種應試教育的后果。
解決這個問題,要從制度上著手。如果各個高??梢栽诠_透明的監(jiān)督體制下自主招生,應試教育就沒市場了,教育就好玩了,學生教師都解放了,那么離真正的教育就近了。
□ 編輯 羅燕 □ 美編 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