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酒杯的權力之手要得到約束
時言平
媒體評論員
組織部長是管不好公務員喝酒的,能夠管住公務員喝酒的,還是“制度的籠子”。只有將公務員手中的權力監(jiān)視和管控起來,酒桌上的利益勾兌色彩才能夠消失。
近日,一位公務員的母親與浙江省委組織為部蔡奇的微博對話,為輿論所關注并引發(fā)熱議。
這位母親網名為樓曉芳(后改名青墨港灣),自稱為國稅管理科某公務員的母親。而發(fā)微博求教組織部長的原因,是兒子又喝醉了。并反映其子自從考上公務員以來,不勝酒力卻總是被迫喝酒。看到兒子醉酒難受的樣子,她心痛且困惑。
面對這位母親的求教,在微博上頗為活躍的浙江省委組織部長蔡奇犀利回應:告訴我你兒子在國稅哪個單位?今后可以不用喝酒了。
蔡奇的回答曾被有些人誤讀為“免喝令”。不過根據(jù)事件的進展,會發(fā)現(xiàn)這實際上是對公務酒局的質詢。蔡奇在微博解釋稱,網友對公務員陪酒事件的關注,正反映出對吃喝不正之風的厭惡。但并未聯(lián)系上這名母親,并要求嚴禁公款吃喝,公務不喝酒,違規(guī)者會做處理。
“如有屬實,請主動抓好整改,剎住‘酒局、牌局’?!笔∥M織部長隔空喊話了,涉事部門自然要迅速行動了。經調查核實,該科員當晚與同事聚餐,但系私人聚會而非公款宴請。
一場風波以“私人聚會”終結,這位母親也改了微博名。她顯然在為自己的行為懊惱不已。據(jù)她說,事情發(fā)生后,兒子受到單位同事的排擠和冷落。
公務員母親的擔憂,引發(fā)了一場關于公務應酬的思考。但當事情過去,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起偶然的喧囂并未改變什么。私人聚會也好,公款消費也罷,一些公務員們依然深陷酒壇子里不能自拔。組織部長管得了公務員喝酒嗎?在潛規(guī)則和人情意志紛繁糾葛的職場,似乎也顯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依靠喝酒來通融感情,似乎是這個社會根深蒂固的惡習。觥籌交錯間,對于普通人而言,是情感的勾兌;但是對于手握權柄的公職人員來說,到底是勾兌感情還是勾兌利益,在權力尚有不小的騰挪空間的情況下,恐怕更多的時候有著利益勾兌的嫌疑。酒桌上權力的私相授受,包房里的利益合謀,往往在現(xiàn)實中上演。無論是公款吃喝,還是私人設宴,酒局里的權力,總是閃爍著曖昧和迷離。
組織部長是管不好公務員喝酒的,能夠管住公務員喝酒的,還是“制度的籠子”。只有將公務員手中的權力監(jiān)視和管控起來,酒桌上的利益勾兌色彩才能夠消失。也許,并不是每場酒局都充滿著利益勾兌,也不是說公務員就不能與友人小酌。關鍵在于,舉起酒杯的權力之手要得到約束,否則,公務應酬中的利益置換色彩,怕是難以消除。
因此,管好酒桌上的公務員,表面上來看,是抓作風,實際上,還是權力的約束問題。喝酒作為個人喜好或者交流情感的手段,無論是普通民眾還是公職人員群體,都在所難免。管住公職人員的酒杯顯然是無濟于事的,關鍵還是得管住持有權柄的手。權力被約束了,喝酒才能變得純粹,才能變成生活的自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