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芹
小學英語是初中英語的基礎,初中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學了三年英語,在基本的交際用語、簡單的句型以及基本語音知識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基礎。而初中英語是小學英語的延續(xù)和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是建立在小學英語基礎上的更高層次教學,兩者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如果教師此時沒能注意將小學初中英語教學相互銜接起來,則很容易造成初一學生英語短時間內就開始兩級分化的后果。因此,小學初中英語的銜接教學在初一新生入學后就顯得十分必要。那么在初一英語教學中,應如何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幫助學生盡快尋找小學初中英語教學的銜接點,以引導學生度過學習“困難期”呢?
一、掌握心理,了解學生英語學習基礎
新生升入初一年級后,因為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量的詞匯和句型,能用英語閱讀和會話,而且初一內容中的好多詞匯是小學階段學過的。因而,那一個月對他們來講興趣不高,收獲甚微,機械地重復可能會讓他們失去對英語的新鮮感。因此,教師此時不應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而應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讓他們丟掉心理包袱,輕裝上陣,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轉變他們的學習心理,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促使他們由“被動學習”變?yōu)椤爸鲃訉W習”;同時引導他們不斷探索初中英語學習方法,初步了解初中英語學習的特點,增強緊迫感,盡快讓小學、初中英語學習銜接起來。例如,在小學時學生總是記住了“I am…, he is…, you are…”等句型,而上初中后就要用到謂語動詞,如不是為了構成某一時態(tài)和語態(tài)的需要,“am ,is ,are ”等be動詞就不能與謂語動詞共用了。所以,就只能說“I work in Nantong.”(我在南通工作),而避免出現(xiàn)“I am work in Nantong”這樣的錯誤。
二、鉆研教材,熟悉知識體系之間異同
教師首先應明確哪些知識點在小學已經基本解決;哪些知識點應在小學解決而實際上并未完全解決;哪些知識點在小學未解決,應在初中拓寬和加深等,做到心中有數(shù)。每個單元開始授課前一周,我精心備課,立足于新課標,制定教學目標,尤其注重在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從而在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基礎上提前預設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不打無把握之仗。例如,在學習文具的詞匯時,我們通過集體備課,設計了利用pen, pencil, pencil-case, eraser, ruler, crayon等實物或圖片進行猜謎游戲,讓學生猜書包中的物品,猜對者有獎,所以學生積極性特高,參與熱情高漲。在學習“The animals”話題時,我們設計了形式多樣的幻燈片,給出某些動物的部分身體部位,讓學生猜出可能是什么動物,并口頭描述相應動物的更多特征,如elephant, cat, dog, monkey, tiger等動物的特征, 并能說I like monkey and why I like the animal。這些措施都有利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既掌握了相關的語言知識,同時又操練了學生的口語。
三、加強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每年我接手初一年級時,總要對教學進行調查,從英語水平、學習興趣、自信心、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著手,以制定切實有效的教學舉措。我利用課外時間收集了大量的幽默、笑話、謎語、諺語、成語、小故事,加以精選改編,適時地在課堂上增加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活潑中掌握知識;為了讓學生輕松熟記單詞,我注重靈活采用多種形式來幫助他們加深印象。如,教west單詞時,我聯(lián)系他們學過的best,然后再讓學生換成其他字母變成另外一個單詞。新舊有機結合,想方設法讓學生少走彎路,盡快適應初中學習。由于在小學階段,每學期只有100來個簡單的常用單詞,且很多不作四會要求,而到了初中,僅初一上冊單詞量就增至400多個,而且大多需要牢記。為了讓學生能盡快適應初中英語學習,我在教學中常常抓住小學教材里的單詞進行擴展,找出它們的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或相關詞語,還注重用英語來解釋英語,學生學會新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聽力,一舉兩得。例如,教學單詞west,east,north,south時,引導學生學習方位的其它詞組,如north east,south west等。還可以在平時舉行一些單詞競賽、看誰組織的單詞鏈多且大等等,以此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和營造濃厚的學習競爭意識。
四、優(yōu)化教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階段教學內容少、進度慢,教師對重難點內容均有充足時間反復強調,學生也有足夠時間進行鞏固,從而形成了學生思維的惰性,遇到新的問題不是自主分析思考,取而代之的是靜候老師的“標準答案”。那么,初一教師如何改變這種局面呢?我積極采用師生換位法,讓學生參與教的過程。師生換位法就是讓學生充當小老師,使其成為學習的促進者或指導者,及至顧問。通過學生上講臺講解教學內容,歸納重難點,既滿足了部分學生的表現(xiàn)欲,也調動了整個班級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體現(xiàn)了教學民主,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正如魏書生所說的:“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即不僅學而且參與教,參與的多了,才會增強主人翁意識?!眲倓偛饺氤踔械膶W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詞匯和語法基礎,這就為開展換位教學提供了可能性。當然,由學生的角色轉換成教師的角色需要一個過程,在教師的指導下可從講解一兩條試題到整個試卷,從講解某個知識點到駕御整個課堂,從個別學生到全體學生。實踐證明,大多數(shù)學生很珍惜上講臺的機會,如提前聽錄音、查閱生詞,或向其他同學請教,形成了濃厚的探究學習氛圍。
五、加強合作,搭建學習實踐交流平臺
我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成績將全班學生分成四類,每小組四人兼有各類成員,盡量讓學生自由組合編排座位。小組之間、小組各成員之間是相互幫助又相互競爭的個體。教師通過設計問題情境促使學生提前預習課文,以便更好地參與小組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閱讀、討論、交流等方式主動尋找答案,嘗試獨立解決問題,進行自主性學習。另外,我還十分注重作業(yè)評價及考試評價。小學的作業(yè)很容易獲得A等或Good。但到了初中,作業(yè)越來越難,學生想得到Good很難,所以我經常根據(jù)教學的需要采取隨機組合的方法組織教學,如多用Good/Great/Good job/Well done/Wonderful等對學生進行評價等,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也爭取一個星期做至少兩次課堂作業(yè),學生在給定時間內獨立完成,教師當場面批,給出分數(shù),實踐證明效果不錯。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進行小學初中英語教學銜接教育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要避免過分強調應試,而忽視了對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進入初中后,不讓學生過早接觸中考題,忽視口語練習,以致學生漸漸失去了小學時培養(yǎng)的對英語會話和表演的興趣。另一方面,要避免中小學教學交流缺失。每當新學年開始,初一年級英語教師應主動到小學聽課,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師的教學風格,為中學教師在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心理等方面的銜接提供感性認識,圓滿完成小學英語到初中英語教與學的銜接。
總之,英語教學銜接,是當今英語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難點,是中學階段實施素質教育成敗的關鍵。我認為,在初一的英語教學中,只要重視了小學與初一英語知識的有機銜接和教學方法的銜接,就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良好興趣,讓所有的學生在經過努力之后,都能摘到相應的果實,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初一英語教學質量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