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紅軍
經(jīng)過三年努力,我校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符合農(nóng)村初中學?,F(xiàn)狀的自主分層教學模式。本人是從事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多年的專職教師。在三年的自主分層教學探索中,我有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與時俱進,轉變教師觀念
以前教學時,我們認為教學是教師的事,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的任務就是聽課、被動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F(xiàn)在必須改變這種觀念,這種觀念扼殺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一種典型的包辦教學,會使學生形成對教師的依賴性。杜郎口中學門口有這樣一句名言:“教師最大的悲哀是包辦,學生最大的悲哀是依賴”。為了避免這種悲哀的出現(xiàn),我們教師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因材施教,做好分層工作
1. 對學生進行分層。具體就是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充分考慮學生在智力、能力、學習水平、學習習慣、認識前提等方面的差異性和共同性,以學業(yè)成績和學習品質為主,綜合分成C、B、A三個層次:其中C層學生學習能力較弱,B層學生學習能力稍好,A層學生學習能力最強。
2. 對學習目標進行分層。課堂教學時,要把學習目標進行分層,分層時要根據(jù)課程標準和教參要求進行。課程標準和教參要求識記的內容可定為C層學習目標;課程標準和教參要求理解的內容可定為B層學習目標;課程標準和教參要求運用的內容可定為A層學習目標。例如,在九年級思想品德課第五課《與誠信同行》第一框題“人貴誠信”的教學中,我根據(jù)課程標準和教參的要求對學習目標進行了如下分層:(1)了解誠信的含義,了解誠實和守信的關系。(C)(2)理解誠信是一種資源。(B)(3)做人忠誠,實事求是,言行一致,辦事盡職,把誠信作為立身之本。(A)
3. 對課堂檢測題目進行分層。例如,在九年級思想品德課第五課《與誠信同行》第一框題“人貴誠信”的教學中進行課堂檢測時,我對檢測題目就進行了分層:簡單的選擇題我定為C層;對需要理解的漫畫題定為B層;對需要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的實際問題定為A層。
4. 對課后作業(yè)進行分層。例如,在九年級思想品德課第五課《與誠信同行》第一框題“人貴誠信”的教學中,我對課后作業(yè)進行了分層:概念性的簡答題定為C層;需要閱讀材料以后,理解材料內容才能解決的分析題定為B層;需要動腦筋才能完成的“以‘誠信為主題,創(chuàng)造一條宣傳標語”題定為A層。
三、大膽放手,開展自主學習
1. 上課時,首先對上節(jié)課內容進行簡單復習,然后導入新課。新課開始后,先展示當堂課學習目標,并讓學生齊讀了解。然后,為了實現(xiàn)學習目標,教師展示自主學習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文。
2. 在學生自主學習時,教師巡視課堂并強調每一層次學生要完成對應的自主學習題。具體說:C層學生要完成C層學習題目;B層學生要完成C層和B層學習題目;A層學生要完成C層、B層和A層學習題目。要求學生在課文相應位置記好問題,劃下答案以及其他重要的知識點,并鼓勵低層學生在完成本層學習題目后,再努力嘗試完成高一層次的學習題目。
3. 在學生基本完成自主學習題目后,讓小組同學交流自學成果(層次相同學生安排在同一小組,這樣大家在一個小組里要完成的問題都是自身所能解決的,容易有成就感,從而學習也更有興趣了)。交流的目的是讓學生做出的答案更接近正確答案。因為合作可以集思廣益、優(yōu)勢互補,不斷產(chǎn)生新思想和新成果。
4. 在學生交流結束后,讓每組派出代表展示自學成果,教師適當點評,對明顯錯誤的答案鼓勵其他組同學幫助解決,學生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提示、引導學生解決。
5. 在學生展示結束后,教師示意學生還有哪些疑問,如有,就讓學生提出來,教師提示、引導學生去解決;如學生沒有疑問,教師可針對教學重點、難點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解決。
6. 在解決完疑難問題后,小結課堂學習內容并進行課堂檢測(要當堂完成),然后布置課后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