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喜民
自主學習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最有效的基本途徑。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一定環(huán)境條件下,學生能夠對自己學習的內容、方法、時間、過程和環(huán)境等做出自主、積極選擇的決定,是主動地獲取知識和不斷提高能力的過程,是各種能力形成的基礎,是提高學習質量的有效途徑。為了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性,提出了培養(yǎng)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對策。
一、使學生對學習有正確的認識,建立良好的自主學習心態(tài)
1. 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是現代人生存的需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把人類帶進了信息時代,新知識的巨增和舊知識的快速老化,要求人們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與時俱進,否則終會被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所淘汰。
2. 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讓學生明白只有自己親自參與、獨立解決問題,才能真正鍛煉自己的思維、開發(fā)自己的智力、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否則,定會一無所獲。我們深知,教學的藝術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教師興奮的情緒、熱情的關注、勃勃的生氣和殷切的期望都會轉化為學生進步和發(fā)展的動力,在學習中獲得成功是學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在教學中,多給學生一些成功的體驗,要想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必須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掌握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建立良好的自主學習心態(tài)。
二、自主學習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
自主學習是現代教育的顯著特征,是人生成功的可靠途徑,初中教學應該將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的主導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改革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尤其是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養(yǎng)成自主學習習慣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這是當前我國初中教育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時代的呼喚需要教育做出積極的回應。歷史賦予了我們改進學習方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任,期望由課程改革、由自主學習方式的開發(fā)和實施,真正促成學習方式的變革,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適應社會發(fā)展要求的新型人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與需要、能力與興趣,給予每個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fā)展的廣闊空間,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初中階段是人生的重要發(fā)展時期,是人的獨立性、自覺性與能動性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階段。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使全體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自主發(fā)展,是現代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當務之急。要改變這一現狀,首先要求教師更新觀念,轉變教育教學理念:重視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要加強尖子生教育,更應加強多數學生的培養(yǎng),應把提高全體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水平擺到教學工作的重要日程上來。據此筆者認為,培養(yǎng)全體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當今教育、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做到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能夠對自己的學習制定合理的計劃,能對自己的學習內容產生興趣,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
三、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有“法”可依
好的學習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不但要幫助學生“學會”,更要指導他們“會學”。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做到以下五點:
1. 教學生“讀一讀”。開始可以為學生編好閱讀提綱,并指導學生掌握“讀讀、劃劃、算算、寫寫”的預習方法,逐步學會歸納整理、總結和提高,善于抓住重點以及圍繞重點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2. 讓學生“講一講”。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對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難以掌握的內容,應積極引導學生去議,鼓勵學生去講。在講的過程中,對于學生出現的差錯、漏洞,教師要特別耐心引導,分散化解難點,幫助他們逐步正確地理解和表述。
3. 帶動學生“做一做”。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和實驗中不斷總結規(guī)律,得出正確結論,鍛煉學生的思維和動手能力。
4. 引導學生“想一想”。養(yǎng)成解題后反思的習慣。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反思知識點和解題技巧,反思多種解法的優(yōu)劣,反思各種方法的縱橫聯系。適時地組織誘導學生展開想象,題設條件能否減弱?結論能否加強?問題能否推廣?把握知識的運用與拓展,弄清子命題和母命題之間的關系及規(guī)律等等。
5. 引導學生學會復習,學會不斷總結和提高。俗話說“溫故而知新”。這就是說,對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和技能要經常復習。要掌握復習方法,提高復習效率,根據復習的時間和內容,可以把復習分為兩種,一種叫課后及時復習;另一種叫系統總結復習,包括單元復習、階段復習、考前總復習等,教師要多向學生介紹復習方法、技巧。
四、培養(yǎng)和引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質量的策略
自主學習是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和不斷提高能力的實踐過程,是各種能力形成的基礎,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1. 以預習為基礎,指導學生總結讀書的方法。一是預習瀏覽,熟讀教材,全面感知;二是細讀理解,抓住重點,整體把握;三是精讀分析,批判吸收,概括總結還存在哪些有待于解決的問題?為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對話奠定基礎。
2. 以感知為前提,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全面感知的基礎上,學生會發(fā)現和提出許多問題,發(fā)現問題是求知的興趣和動力。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在讀中學會思考、在思考中學會學習,讓讀、思、學有機結合起來,在學習交流中他們必將闡述自己所知、展示自己所會、預見自己所想。鼓勵他們大膽質疑,并虛心地聆聽和借鑒他人的意見,引導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激勵他們知難而進、開拓創(chuàng)新,為提高自主學習積累經驗。
3. 以啟發(fā)式教學手段為主,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發(fā)展。課堂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師生合作為基礎的共同參與的活動。充分體現師生互交、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科學施教:教師要以“用教材教和以學論教”為指導,在充分尊重和了解學生的前提下,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從中提煉出重點和難點來指導課堂教學。教師要以啟發(fā)教學思想為主線,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師有效和高質量的啟發(fā)點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和效率,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發(fā)展,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以學生為本,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均衡發(fā)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斷地探索和總結教育教學規(guī)律,與時俱進、科學施教,培養(yǎng)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達到終身學習和全面發(fā)展的目的,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