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興化市教育局教研室江蘇興化225700)
自2009年以來,我市各高中推出了各具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一年來,筆者通過對本市城區(qū)三星高中所推行的化學教學模式的構建過程、實施過程及取得成效等各方面的比較研究,試圖尋找各校模式中的亮點,發(fā)現(xiàn)存在問題,提出改進建議,以供各校完善本校的課堂教學模式,從而適應實際教學的需要,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
1.A校的“預習案”教學模式指教師依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jīng)驗,為指導學生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制的預習學案。它通過學生有效預習,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所知而教,有所疑而教,有所惑而教,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
2.B校的“導學案”教學模式是以“導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在教學中實施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先導,師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
由于兩所學校教學模式都建立在“學案”編制的基礎上,因此兩校對學案的編制和使用都提出了具體要求。A校提出了:
1.預習案的編制分為“預習目標”、“預習自測”、“我思我疑”三個部分。
2.建立學生合作學習小組,盡可能均衡分配學習能力高低及學習習慣優(yōu)劣的學生。
3.課堂教學遵循“5+30+10”模式進行。即課堂前五分鐘進行預習案的檢查、訂正;課中三十分鐘進行師生合作探究,建構知識網(wǎng)絡;最后十分鐘進行當堂訓練,并要求當堂收交,及時反饋。課后教師還要做好“預習案”的批閱與點評,做好個別輔導,做好教學反思與小結。
B校則要求:
1.分為“基礎自查”、“自主探究”、“交流討論”、“練習鞏固”、“課堂小結”五部分編制“導學案”。
2.教師提前將編制的學案發(fā)給學生,學生在課前自我檢查好知識準備情況,找到疑難點、生長點,然后按步驟完成學習目標。
3.課上學生應根據(jù)自己存在的問題,對照教材、學案進行自主學習,當出現(xiàn)不理解的知識點或方法時,教師要進行個別指導。
4.“交流討論”部分在自主探究之后,學生進行組內(nèi)、組間的交流,互助式的學習。
5.“練習鞏固”環(huán)節(jié)由學生當堂完成,再進行組內(nèi)交流。
6.最后,通過學生的自主小結,教師的適時指導,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對所學知識的總結,構建思維導圖。
從以上比較可以看出,“學案”的編制質量直接影響模式的實施成效。從學案編制的側重點看,“預習案”模式更側重于學生的預習和當堂訓練,而“導學案”模式則更關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和互動。
為了解兩校教學模式實施效果,筆者在兩所學校開展了學生問卷調(diào)查和教師座談。學生調(diào)查問卷采用李克特五點量表設計編制,對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溝通協(xié)作能力、課堂學習效率是否提升,學習成績是否提高,學業(yè)負擔是否加重等六個方面進行了調(diào)查。在結果統(tǒng)計時,依據(jù)每份問卷選項中的完全符合、基本符合、說不準、不太符合、完全不符合分別賦分為+2、+1、0、-1、-2(其中0分為中位數(shù))。得分越高表示對于教學模式的認可度越高、獲得成效越高,反之亦然。
從調(diào)查結果看,A校前五題賦分后平均值分別為0.42、0.37、0.43、0.33、0.34,賦分平均值均高于中位數(shù)0分。B校則分別為-0.20、-0.13、-0.10、-0.07、-0.15,全部低于0分,結果表明A校學生認為現(xiàn)行的“預習案”模式效果較好,對其認可程度較高。B校學生則持相反態(tài)度。
表兩校學生調(diào)查問卷賦分平均值比較
從學習負擔的調(diào)查情況看,A校得分為-0.08,也是幾題中得分唯一低于0的,因此可以看出,“預習案”模式由于對學生明確提出了預習、設疑的學習要求,使得學生感覺課業(yè)負擔略有加重。而B校則為-0.51,學生學習負擔更顯加重。
教師訪談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內(nèi)容展開:
1.現(xiàn)行模式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溝通協(xié)作能力、學習興趣、學習成績是否有提升作用,對教師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是否有幫助;
2.教師的工作與實施前相比有哪些變化;
3.實施過程中有哪些困難,要注意哪些問題,如何改進。
從兩所學校的訪談結果看,兩校教師對本校教學模式實施情況的看法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如:
1.“學案”的編制花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且由于“學案”中各個章節(jié)由不同教師編制,破壞了其連續(xù)性,導致質量不穩(wěn)定。
2.學生能力水平不高影響了教學模式的實施。
同時,兩校教師觀點也存在諸多差異,有些甚至截然相反。如:
1.A校教師認為實施了“預習案”模式,課堂教學結構調(diào)整為“5+30+10”后,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課前的預習、課上的探究均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溝通協(xié)作能力的提高作用顯著。而B校教師則認為“導學案”實施以來對學生的影響不大;
2.A校教師認為,實行“預習案”模式后,教師的作用發(fā)生了變化,在課上主要起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自學、探究,授課程序按照要求逐步進行,有利于學生的學,也有利于部分青年教師更快地適應這種模式教學,因為授課建立在編制好的預習案基礎上,顯得更易于進行。而B校教師由于平常教學并未完全按“導學案”模式實施,最多只是將其作為作業(yè)使用,因此感覺教學無太大變化。
3.對于模式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A校教師認為主要由于“學案”質量的不穩(wěn)定性及學生學習小組的劃分方式。而B校教師則歸咎于“導學案”模式本身的不成熟,不適應學校校情。
通過對學生問卷、教師座談情況的比較研究可以看出,兩所高中從實施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至今,在教育教學各個領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尤以A校成效比較明顯,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fā),學習效率有所提高
(2)學生自學能力得到了提升,學習成績有所提高
(3)教師授課形式發(fā)生了變化,課堂結構更為合理
在構建過程中,兩校也都存在各自的問題。如B?!皩W案”在改革過程中完全借用他校“成功模式”,脫離學校實際情況,導致收效不佳。A?!邦A習案”在構建時量化標準略顯呆板,“學案”形式過于單一,未能凸顯學科特色,不能滿足所有課型。
在實施過程中,均發(fā)現(xiàn)學生習慣未能轉變,合作能力有所欠缺,教師工作強度加大,學案編制質量下降。
鑒于以上研究發(fā)現(xiàn)的問題,筆者認為在構建教學模式時,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因素:
模式的構建只有建立在適合校情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有效,切忌將他校模式生搬硬套。
無論是教學模式的制定、實施,還是教學案例的編制、使用都離不開教師這個主體。因此各校要創(chuàng)造條件為教師提供進修和培訓學習的機會,有目的、有計劃地送骨干教師外出學習培訓,以獲取先進地區(qū)的教改信息,學習外地先進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為本校教學模式改革所用。
對于各校的教學模式不能僵化實施,應考慮到在不同科類、不同課型的變化。可以考慮分課型、分年級設計學案的版塊。本市也正在這方面作嘗試和探索。
在教學模式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借鑒以下幾個方面建議:
(1)開設學法指導講座,提升學生合作能力;
(2)安排專人編制學案,提高學案整體質量;
(3)評價反思教改經(jīng)驗,定期進行交流總結。
由于調(diào)研時間有限,對各校教學模式的研究也許還不夠全面和客觀。提供的改進建議也是根據(jù)本人這一年的調(diào)研結果得出,也許還不夠系統(tǒng)和成熟。希望能以此文章為起點,為契機,觸發(fā)本人以及各所學校的研究興趣,繼續(xù)深入調(diào)研、挖掘現(xiàn)行模式中的優(yōu)點和弊端,不斷對現(xiàn)行模式進行優(yōu)化,為其他學校提供參考,這樣也就達到了本次研究的真正目的了。
[1]Bruce Joyce,Marsha Weil,Emily Calhoun.荊建華,宋富鋼,花清亮譯.教學模式[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2,(2)
[2]余文森.有效教學的理論和模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1)
[3]肖學平.導學課堂教學模式[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4)
[4]高文.現(xiàn)代教學的模式化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
[5]鐘東臣.基于建構主義的化學教學模式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0
[6]高變英.“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2006
[7]葉瀾.教育研究方法論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8]楊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與方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9]繆建新.高效課堂:模式與案例[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10]王磊.化學教學案例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1]《化學教學》編輯部.《化學教學》“學案設計討論會”會議紀要[J].化學教學,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