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通過一個學期的實證研究,證明應用詞項語法于大學商務英語語法教學是可行和有效的。根據統(tǒng)計,實驗組相較于控制組在語域、語篇、語法以及總分水平上有著更顯著的提高。實驗表明,詞項語法可以幫助學生在傳統(tǒng)語法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語義和實際任務。
關鍵詞:詞項語法;大學商務英語教學;傳統(tǒng)語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3-0200-02
引言
詞項語法中語言的形式、結構和功能服務于意義[1]。詞項語法不僅是有效的描述和解釋理論的方式,亦可直接應用于語言教學。哈德森指出,“從詞項語法的角度解釋和描述語言,可改善語言教學和學習”[2]。本文以商務英語專業(yè)英語語法課程教學為研究界面,比較詞項語法與傳統(tǒng)語法在語法課堂的差異,探討應用詞項語法于大學英語語法教學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理論框架
詞項語法揭示了社會文化背景下的語言系統(tǒng)的意義,其建立的語言認知網絡對語法系統(tǒng)的解釋體現在語言的三大純理功能,即人際功能、概念功能和語篇功能[3]。它關注的是詞的依賴關系如何體現語言的深層結構,為語法結構和各功能在話語和語境中賦予其特定含義。
詞項語法句法分析的曲線箭頭方式,是對文本和語法網絡意義的解釋[4]。在語法課堂上使用此方式,可使學生從社會文化角度理解語義并認知語法結構,增強分析語篇的話語能力。這種方式比傳統(tǒng)語法的分析標簽具有更豐富的語義內容[5]。如下圖所示:
這樣形象的分析方式比傳統(tǒng)語法的“主語+謂語+賓語”的句法功能序列有更多意義,有助于學生更好理解語法。
二、實驗設計
本研究通過實驗調查詞項語法在教學中的效果。被試共48人(實驗組24人,控制組24人),為哈爾濱商業(yè)大學外語學院商務英語專業(yè)二年級學生,被試有7年的傳統(tǒng)英語語法學習經歷。實驗組和控制組分別使用詞項語法和傳統(tǒng)語法教學;教學內容和學時相等。實驗前后采用英語專業(yè)四級寫作測試,以體現全面的語法測量維度。詞項語法中,語法并非孤立的系統(tǒng),而是更宏觀的語義層的反映。因此,本研究使用了羅斯等人[6]所設計的社會語言理論和書面話語評價系統(tǒng)為工具。
實驗分為五個步驟:(1)實驗前測試。(2)實驗組詞項語法和術語的介紹。(3)分組實驗。對兩組使用詞項語法與傳統(tǒng)語法進行一個學期的教學。(4)期末測試,比較與實驗前差異。(5)統(tǒng)一評分標準。
統(tǒng)計軟件為SPSS13.0,配對t檢驗以測試實驗前后數據差異。單向方差分析ANOVA軟件測試組間數據對比的顯著性差異,顯著性水平為.05。
三、實驗結果
實驗前寫作測試方差統(tǒng)計表明,兩組P值均大于.05??梢哉J為在實驗前,兩組的英語水平一致。
(一)組內試驗
通過對比顯現實驗組和控制組在實驗前后測試中的變化,以推測不同的語法教學對兩組的影響。
1.實驗組
實驗組兩次測試成績均值比較可見,語域、語篇、語法和總分項較之實驗前分別增加了6.56%、17.8%、6.8%和7.1%,而書寫項分值持平。通過配對t檢驗表明,被試在語域、語篇,語法和總分四項在實驗后發(fā)生了顯著變化,雙側P值均小于.05,分別為.000、.000、.001和.002。
2.控制組
通過t檢驗統(tǒng)計結果表明,控制組在語域、語法和總分三項上與試驗前有顯著不同,雙側P值分別為.015、.000和.011,其中的語法和總分兩項的平均值比實驗之前增加了8.3%和2.5%。書寫項P值為1,與實驗組表現基本一致。
(二)組間測試
檢測實驗前后結果可得出結論,兩種語法教學效果差異顯著。實驗組和控制組測試之前寫作成績顯示沒有顯著差異,說明寫作水平相當。實驗后發(fā)現除書寫無變化外,其他各項差異值都有所變化。實驗后,實驗組除書寫外,其他各項都高于控制組。由此可認為詞項語法在這三方面的教學效果要好于傳統(tǒng)語法。
四、發(fā)現與討論
實驗組在語域、語篇和語法三項明顯改善,即詞項語法對學生這三方面的學習有很大幫助。書寫方面沒有顯著變化,說明詞項語法對此方面的幫助不大。對于控制組來說,語法和總分項有顯著性提高,可見在大學層次繼續(xù)加強傳統(tǒng)語法教學仍然能提高學生的語法水平。
對比各項成績可以發(fā)現,語域、語篇和總分三項呈現顯著性差異。由于實驗前測試表明學生英語水平基本相同,可以認為在這三項上,傳統(tǒng)語法的教學效果表現不如或慢于詞項語法的教學效果。而書寫項沒有顯著差異,可以認為這兩種語法在這方面的教學效果基本上一致。
傳統(tǒng)語法對語法能力加強的作用不遜于詞項語法,但在語域、語篇等方面遜于詞項語法。這可能是因為傳統(tǒng)語法強調句子結構,而不是語義,對于語言認知的效果不顯著。而詞項語法對語義認知的積極作用明顯。實際上,作為處于某種文化背景層面的語言,很難在短時間的語法教學中就可以學到很精深的程度,但不排除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將語法水平提高的可能性。詞項語法對語法層面促進并不比傳統(tǒng)語法效果更好,可能是由于學習該語法的時間較短的緣故。此外,對于書寫并未發(fā)揮作用,可能是寫作任務并不涉及使用語域,而其表達和拼寫、標點符號和布局段也并不受語法的很大影響。綜上所述,由于在語域、語篇和語法這三方面,實驗組成績比控制組好,再考慮到學生接觸詞項語法時間較短,因此總體上看,在大學階段,采用詞項語法比傳統(tǒng)語法起著更全面的促進作用。
五、結論
本研究通過實驗發(fā)現,詞項語法在大學英語語法教學上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效果好于傳統(tǒng)語法。然而,如何有效使用詞項語法進行語言教學仍有待長期的、系統(tǒng)的、多角度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因此,本文建議在教學中將詞項語法作為傳統(tǒng)語法的補充,而非替代。
參考文獻:
[1]Hudson, R. Language Networks[M].Oxford: Blackwell, 2007.
[2]Hudson, R. An Introduction to Word Grammar[M].Oxford: Blackwell, 2010.
[3]Martin, J.R. Grammar meets genre: Reflections on the “Sydney School” [J]. Educational Research on Foreign Languages & Arts, 2006, (2): 28-54.
[4]楊炳鈞.詞項語法評介[J]. 當代語言學,2001,(1).
[5]薛金祥.詞項語法評析[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1).
[6]Rose, D., M. Rose, S. Farrington, & S. Page. Scaffolding academic literacy with indigenous health science students: An evaluative study [J]. The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08,(7): 165-179.
(責任編輯:姚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