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以持續(xù)存在的氣流受限,伴有氣道及肺對有害顆?;驓怏w所引起的慢性炎癥反應增加的一種疾病。呼吸衰竭為COPD急性加重期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多由嚴重呼吸道感染及呼吸肌疲勞,患者痰液粘稠不易咳出,進而引起肺功能嚴重損害[1]。臨床多采用超聲霧化吸入慶大霉素、地塞米松等藥物治療,祛痰效果不佳,長期應用可引起局部真菌感染。筆者對2007年12月~2010年12月咸陽市禮泉縣婦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別采用氧氣驅(qū)動氨溴索霧化吸入及靜脈滴注氨溴索治療,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齡20~86歲,平均(64.5±8.2)歲;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學組制定的COPD相關(guān)診斷分級標準[2]。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表現(xiàn) 所有患者既往均有吸煙史、職業(yè)性或環(huán)境有害物質(zhì)接觸史及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史等。所有患者均有咳嗽,早晨較重,有少量粘液性痰。均有氣短或呼吸困難表現(xiàn),勞累時加重,部分患者休息時也有明顯氣短表現(xiàn)。部分患者有喘息及胸悶表現(xiàn)。查體見胸部過度膨脹、前后徑增大,劍突下胸骨下角增寬等胸廓形態(tài)異常,肺部叩診可見過清音,聽診可聞及兩肺呼吸音減低,呼氣相延長,可聞及干性啰音,肺底或其他肺野可聞及濕啰音。肺功能檢查異常,胸部X線片可見肺紋理增多、紊亂、肺容積增大及胸腔前后徑增長。血氣檢查有呼吸衰竭表現(xiàn)。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抗感染、糾正酸堿失衡、支氣管擴張劑及靜脈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營養(yǎng)支持等治療。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氨溴索治療,將氨溴索30mg溶于100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2次/d。觀察組采用氧氣驅(qū)動霧化吸入氨溴索治療,將氨溴索30mg溶于氯化鈉溶液4mL中,霧化吸入,2次/d。
1.4 療效標準 參考鄧清軍的相關(guān)標準進行[3]:(1)顯效:經(jīng)治療后,患者咳嗽、咳痰及喘息癥狀顯著好轉(zhuǎn)或恢復至穩(wěn)定期水平,咳痰量及肺部啰音顯著減少甚至消失,肺部X線片提示肺紋理及陰影明顯好轉(zhuǎn),血氣分析正?;蝻@著改善;(2)有效:經(jīng)治療后,患者咳嗽、咳痰及喘息癥狀及體征有所好轉(zhuǎn),肺部X線片有所改善,血氣分析有所改善但未達上述顯效標準為;(3)無效:經(jīng)治療后上述癥狀及體征未見好轉(zhuǎn)甚至加重,肺部X線片及血氣分析指標未見改善??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對照組:顯效16例,有效9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73.5%;觀察組:顯效24例,有效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4.1%。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分析情況比較 對照組:治療前PaO2、PaCO2分別為(51.3±3.6)mmHg和(66.3±6.2)mmHg,治療后PaO2、PaCO2分別為(70.6±5.9)mmHg和(48.9±3.3)mmHg;觀察組:治療前PaO2、PaCO2分別為(51.2±3.4)mmHg和(66.1±5.9)mmHg,治療后PaO2、PaCO2分別為(80.5±5.4)mmHg和(41.6±2.9)mmHg。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PaO2、PaCO2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PaO2、PaCO2狀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COPD為呼吸系統(tǒng)常見病、多發(fā)病之一。多由于炎性細胞浸潤氣道壁,引起支氣管黏膜增生,上皮細胞及鱗狀細胞化生,纖毛運動發(fā)生障礙甚至脫落,進而引起腺體分泌亢進,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反復急性加重促進COPD患者缺氧及CO2潴留,最終引起呼吸衰竭,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鹽酸氨溴索為溴已新衍生物,可通過加速呼吸道上皮恢復,促進呼吸道纖毛上皮運動,降低粘度對呼吸道壁的粘附。氨溴索可使痰液變稀薄,減少纖毛與粘液間的粘合吸附,利于痰液咳出。氧氣驅(qū)動霧化顆粒小,可減少水蒸氣對吸氧濃度的影響及濕化氣體對呼吸道的阻力,從而減輕患者呼吸做功,避免呼吸肌疲勞。氧氣驅(qū)動霧化量較大,可使藥物沉積于呼吸道,局部藥物濃度高,吸入時間短,易于被患者接受[4-5]。
本組研究結(jié)果顯示,采用氨溴索氧氣驅(qū)動霧化治療,療效優(yōu)于氨溴索靜脈滴注,治療后患者血氣指標顯著改善,使用方便,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劉仙嶺,劉艷芹,劉鵬珍.氨溴索霧化吸入治療AECOPD的療效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3):540-541.
[2]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3]鄧清軍.大劑量鹽酸氨溴索治療AECOPD并呼吸衰竭的臨床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4):719-720.
[4]印國強.鹽酸氨溴索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醫(yī)學信息,2011,1(1):154-155.
[5]蘇宏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5例臨床診治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2,18(15):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