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喜傳 劉德謙 吳碧濤 李新華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重,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遭受到了骨質疏松性疾病的困擾與折磨,由于胸腰段脊柱活動度較大,也是脊柱受力集中的部位,所以胸腰段椎體骨折就成為了老年骨質疏松性患者最常見的疾病類型,且多伴有其它疾患,由于老年患者應受能力較差,不適宜做開放性手術治療,長期臥床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且本病的致死率、致殘率也一直處于較高水平,在臨床上也是一個重要問題[1]。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醫(yī)院對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段椎體骨折采用了非手術治療方法,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數(shù)據(jù)中,共有患者23例,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均為64~87歲,平均年齡(76.3±10.6)歲,其中64~75歲患者9例(39%),75歲以上患者14例(61%)。造成骨折損傷的直接原因主要有:跌倒損傷17例,交通意外6例。其中部分患者同時伴有高血壓(8例),糖尿?。?例),呼吸系統(tǒng)疾?。?例),心血管疾?。?例)等。入院后,對所有患者行X線檢查后確診,其中,單個椎體骨折患者14例,多塊椎體骨折患者9例,其中6例患者為壓縮性骨折,3例患者還伴有肋骨骨折、尾骨骨折等其它部位的骨折。
本組23例者均以腰背部位疼痛及活動受限入院,其中,6例患者尚伴有胸腰段后凸畸形現(xiàn)象,經外科查體及患者主訴,所有患者均無感覺、運動神經損傷。對所有入院患者行X線平片及CT掃描,主要表現(xiàn)為椎體不同程度壓縮性、或楔形骨折,骨皮質不連續(xù),可見明顯骨折線,CT平掃示骨折部位多以椎體前端為主,4例患者骨折后凸導致擠壓椎管,在椎管內形成占位,但尚未有壓迫馬尾及神經表現(xiàn)。據(jù)X線胸腰段側位片所示,骨折可分為楔形骨折15例,雙凹變形骨折6例,爆裂型2例。20例患者脊柱生理弧度均有改變,3例伴附件骨折。所有患者胸腰椎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如椎管狹窄、椎間隙狹窄等。
1.2 治療方法 對于以上患者,均采取了非手術治療。給與患者硬板床休息,胸腰段骨折部位給與圓柱狀軟枕等保護措施,逐步增加其高度,至離床面10cm左右。對疼痛難以耐受患者,可給與消炎止痛藥物或處理措施,同時給與口服骨化三醇、阿侖膦酸鈉或接骨七厘片等幫助促進骨折愈合類藥物。要求患者絕對臥床休息,一周內制動,一周后則可以適當進行腰背部肌肉功能的訓練。具體康復鍛煉方法有:(1)五點法:患者取仰臥位,以頭部、雙側肘關節(jié)及雙側足跟五個支撐點支撐全身,背部盡量后伸,每日4~5次,每次30下左右。(2)三點法:傷后2周后,患者一般狀態(tài)良好,可采取仰臥位,以頭及雙足三點作為支撐點,全身騰空鍛煉。4~6周后練習站立行走,必要時可加用護腰[2]。以上23例患者于8~12周后,可離床活動、正常行走。出院時,醫(yī)生應做好患者家庭康復訓練的輔導工作,囑咐患者佩戴護腰,避免劇烈大幅度運動等。
1.3 療效評價標準 本組研究病例中,采取以患者臨床表現(xiàn)與X線等輔助檢查結果作為療效判斷標準。臨床癥狀采用中華醫(yī)學會疼痛醫(yī)學會監(jiān)制的視覺模擬評分(VAS)卡作為測定患者疼痛程度,主要標準:優(yōu):腰痛及各種體征完全消失,日常生活完全自理;X線片顯示損傷椎體原壓縮部分已復原或基本正常,VAS評分減少>5分。良:日常生活基本自理,但偶有腰痛;X線片顯示損傷椎體高度恢復至3/5~2/5,VAS評分減少>3分。差:正常的工作生活受影響,遺留長期的慢性腰痛,X線片顯示椎體壓縮未恢復或加重,VAS評分減少≤2分。X線檢查標準依據(jù)醫(yī)學影像診斷學標準執(zhí)行[3]。
本組研究中對以上23例患者,實施跟蹤隨訪6~24個月,平均時間15個月。得出以下結果,在23例非手術治療的患者中,14例患者的椎體高度恢復到正常錐體的三分之二以上,6例患者的椎體高度恢復到正常錐體的90%以上,3例患者椎體高度改變不明顯。治療前后VAS評分顯著下降,平均減少(5.56±2.58)分,23例患者的治療滿意度為87%。
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全身性的骨疾病,其主要病理特點為骨量骨松質減少,骨強度相應性下降,骨脆性增加,易引發(fā)各種病理性骨折現(xiàn)象,主要累及全身骨骼,而胸腰段椎骨則是骨質丟失最早,程度最嚴重的部分。對于骨質疏松性胸腰段骨折,其最為理想的治療是復位、固定、功能鍛煉和抗骨質疏松治療的有機結合[4]。
針對以上23例患者的非手術治療,主要采取了如下具體治療措施:西藥調節(jié):由于在骨質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的早期,骨吸收較強,完全制動導致骨量丟失,因此,在臨床上宜選用抑制骨吸收的藥物,如骨化三醇、阿侖膦酸鈉或接骨七厘片等藥物,有止痛固鈣、提高骨密度、改善骨質量、防止急性骨丟失的重要作用。功能訓練:對于以上提到的“三點法”及“五點法”, 能有效地效預防脊髓或硬膜囊受壓,還使肌肉力量得到加強,維持了脊柱的外源性穩(wěn)定,且能夠使患者背部肌肉的肌力逐日增加,加強了脊柱穩(wěn)定的外源性支持,保持了復位的持續(xù)性及復位后脊柱的穩(wěn)定性。器械復位:在臨床骨科的研究實踐中,出現(xiàn)了大量應用醫(yī)療器械進行康復訓練的例子,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專家采用三維牽引床對68例外傷性和骨質疏松性胸腰段骨折患者行三維牽引床牽引復位治療,損傷小,安全,低費用,復位效果好[5]。該院借鑒先進經驗,也采取了相應的器械康復治療措施,作為輔助治療手段。
與此同時,我們不僅關注骨折復位后減輕局部血運的障礙,在骨折早期也應注意相應的功能訓練,固定骨折部位椎骨,使骨折的愈合及生理功能達到臨床最優(yōu)化效果。老年患者不同于其它普通患者,其自身各項機能均已減退,且難以耐受手術的病痛,因此,不能對老年患者采取單純的外科手術治療,而是應進行以積極調解骨質疏松為目標,骨折康復復位訓練為措施的非手術治療方法。非手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段椎體骨折的優(yōu)點是避免破壞局部骨骼的血運,避免二次創(chuàng)傷,促進骨折椎體愈合,劣勢在于需要患者長期臥床制動,容易造成其他疾患,骨折端較易移位,造成畸形愈合,進而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殘率[6]。因此,老年骨質疏松骨折的治療必須把處理局部骨折部位和治療骨質疏松癥結合在一起,才能提高其整體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1]林華.前言──骨質疏松及其所致骨折的危害與干預[J].實用老年醫(yī)學,2008,22(6):403.
[2]戴居云.骨質疏松癥的中西醫(yī)治療[M].上海: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出版社,2002:89-91.
[3]戴力揚,徐印坎.老年人骨質疏松與脊柱壓縮性骨折[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199l,10(1):58-61.
[4]黃儒收,趙輝,陳永真.老年性骨質疏松繼發(fā)胸腰椎骨折64例治療體會[J].現(xiàn)代康復,2001,5(2):96-97.
[5]何升華,彭俊宇,趙祥.按壓法治療胸腰段壓縮性骨折的臨床研究[J].中國骨傷,2007,20(1I):752-753.
[6]陳圣華,徐衛(wèi)國.中西醫(yī)綜合治療胸腰椎骨質疏松性骨折57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08,16(5):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