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宏政
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zhèn)衛(wèi)生院,重慶 墊江 408300
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療效觀察
黃宏政
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zhèn)衛(wèi)生院,重慶 墊江 408300
目的:探討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48例經(jīng)電子結腸鏡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給予美沙拉嗪口服一年半;對照組給予口服柳氮磺吡啶 (SASP)一年半。結果: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美沙拉嗪治療明顯改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臨床癥狀,安全,可靠;為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提供了一個較可靠的手段。
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 (SASP);潰瘍性結腸炎;療效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種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腸和結腸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病變主要限于大腸粘膜與粘膜下層。臨床表現(xiàn)為腹瀉、粘液膿血便、腹痛。病情輕重不等,多呈反復發(fā)作的慢性病程?;颊叽蠖嗨枷腩檻]較重、抑郁或焦慮,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應用美沙拉嗪治療24例,取得了顯著療效,現(xiàn)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48例患者均為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門診和住院的患者,且均為電子結腸鏡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年齡為20~40歲,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4例,男14例,女10例;病史半年至一年左右。對照組24例,男13例,女11例;病史半年至一年左右。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①具有持續(xù)或反復發(fā)作腹瀉和粘液膿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伴有 (或不伴)不同程度全身癥狀;②左下腹輕壓痛或明顯壓痛和鼓腸;③排除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腸結核等感染性腸炎及克羅恩病、缺血性腸炎等;④電子結腸鏡檢查符合潰瘍性結腸炎診斷標準。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強調(diào)充分休息、合理飲食、加強營養(yǎng)。有繼發(fā)病變者給予支持、對癥治療。對照組給予柳氮磺吡啶(SASP)4g/d,分4次口服,用藥3~4周后病情緩解減量使用3~4周,然后改為維持量2g/d;治療組給予美沙拉嗪1.5g/d,分3次口服。兩組治療療程均為一年半。
1.4 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自覺癥狀明顯好轉(zhuǎn)或消失,大便成形,質(zhì)軟,每日排便一次,電子結腸鏡檢查潰瘍愈合。有效:自覺癥狀改善,間斷大便成形,每日排便1~2次,電子結腸鏡檢查病變明顯好轉(zhuǎn)。無效:自覺癥狀無改善,或加重,大便不成形,每日排便數(shù)次,電子結腸鏡檢查病變無明顯改善或加重。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評定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96%,觀察組總有率為83%,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 對照組惡心、嘔吐發(fā)生率,頭痛發(fā)生率分別與治療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算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例 (%)]
潰瘍性結腸炎屬炎癥性腸?。╥m fammatory bowel disaes,IBD)之一,其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已知腸道粘膜免疫系統(tǒng)異常反應導致的炎癥反應在其發(fā)病中起重要作用,目前認為這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壞境、遺傳、感染和免疫因素。本病以歐美國家發(fā)病率為最高,而亞非國家發(fā)病較低。江學良等[1]統(tǒng)計了1981~2000年20年間中國醫(yī)學文獻報告的UC病例共計10218例。胡仁偉[2]統(tǒng)計1989~2003年國內(nèi)文獻,15年共報道IBD143511例,其中UC140114例,CD397例,表明UC在我國發(fā)病率有明顯增高趨勢。本病一般呈慢性過程,大部分患者反復發(fā)作,輕型及長期緩解者預后較好,病程漫長者癌變危險增加。UC相關性結腸結癌(ulcerative colitis related colorectal cancer,UCRCC)雖然僅占所有結腸癌的1%~2%,但卻占UC患者死亡原因的15%[3]。
“亞太炎癥性腸炎病處理共識意見”認為:IBD的治療目標是誘導、維持臨床癥狀和黏膜炎癥的緩解,重建黏膜屏障平衡,減少復發(fā)和并發(fā)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4]。中華醫(yī)學會消化分會于2007年公布了我國IBD治療規(guī)范的共意見,強調(diào)了根據(jù)病變范圍、活動性、嚴重度等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案[5]。UC治療目的是控制急性發(fā)作,維持緩解,減少復發(fā),防治并發(fā)癥。除強調(diào)休息、飲食和營養(yǎng)等一般治療外,目前用于臨床的藥物主要是氨基水楊酸制劑。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治療組患者的治療情況比較理想,臨床治療效果,治療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6%,而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83%,且兩組患者無效人數(shù)對比中,對照組無效人數(shù)相對高出很多。
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 (SASP)均屬氨基水楊酸制劑,柳氮磺吡啶 (SASP)口服后大部分到達結腸,經(jīng)腸菌分解為5-氨基水楊酸 (簡稱5-ASA)與磺胺吡啶,前者是主要有效成分,其滯留在結腸內(nèi)與腸上皮接觸而發(fā)揮抗炎作用。其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是綜合作用,通過影響花生四烯酸代謝的一個或多個步驟,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清除氧自由基而減輕炎癥反應;抑制免疫細胞的免疫反應等。不良反應分為兩類,一類是劑量相關的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食欲減退、頭痛反應等。另一類不良反應屬于過敏,有皮疹、粒細胞減少、自身免疫性溶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美沙拉嗪屬5-ASA特殊制劑,能到達遠端回腸和結腸發(fā)揮藥效。不良反應明顯減少。本文顯示,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有效率為96%,副作用明顯少于對照組,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安全,無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值得臨床推廣。
[1]江學良,崔慧斐.中國潰瘍性結腸炎10218例的特點[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1,9(8):869-873.
[2]胡仁偉,歐陽欽,陳曦,等.近15年我國炎癥性腸病文獻分析 [J].胃腸病學,2007,12(2):74-77.
[3]Vagefi PA,LongoWE.Colorectal cancer in patients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Clin Colorectal Cancer,2005,4(5):313-319.
[4]歐陽欽,Rakesh Tandon,KLGoh,等.亞太地區(qū)炎癥炎腸病處理共識意見(二)[J],胃腸病學,2006,11(5):301-305.
[5]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病協(xié)作組,對我國炎癥性腸病診治規(guī)范的共識意見[J].中華消化雜志,2007,27(8):545-550.
R574.62
A
1007-8517(2013)08-0079-01
201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