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波 韓 華 王 巖
(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浙江杭州 310058)
硒是動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對動物的生長發(fā)育和免疫調(diào)節(jié)具有重要作用。硒作為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的輔助因子,可減少動物體內(nèi)過氧化氫、脂肪酰氫過氧化物和脂肪酰乙醇的含量,從而減少脂肪的氧化[1]。動物飼料中添加的硒包括無機硒(亞硒酸鈉等)和有機硒(蛋氨酸硒等),而有機硒生物學效價較無機硒高[2]。在飼料中添加硒可顯著提高斑點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2]、非洲鯰魚(Clarias gariepinus)[3]、中國對蝦(Fenneropenaeus chinensis)[4]、凡納濱對蝦(Penaeus vannamei)[5]、大麻哈魚(Oncorhynchus tshawytscha)[6]、條紋鱸魚(Morone chrysopx×M.saxatilis)[7]、點帶石斑魚(Epinephelus malabaricus)[8-9]和銀鯽(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10-11]的生長速度、消化酶活性和免疫力。
卵形鯧鲹(Trachinotus ovatus)為熱帶廣鹽性魚類,其肉質(zhì)鮮美、生長快,在東南亞國家被廣為養(yǎng)殖。卵形鯧鲹飼料蛋白質(zhì)和能量需求已被確定[12],但其對飼料硒的需求尚未見報道。本文研究了飼料中添加硒酵母對卵形鯧鲹生長、食物利用效率和魚體組成的影響,為設計卵形鯧鲹高營養(yǎng)、低污染、廉價配合飼料篩選飼料添加劑。
根據(jù)卵形鯧鲹的飼料營養(yǎng)需求設計HF和LF兩種配合飼料,其中HF飼料中魚粉含量為45%,LF飼料中魚粉含量為35%(利用雞肉粉替代HF中的魚粉)。在LF飼料配方中,按0.5%(LF1)、1.0%(LF2)、1.5%(LF3)、2.0%(LF4)和 2.5%(LF5)的比例添加硒酵母。為檢驗配合飼料的飼養(yǎng)效果,設1組鮮雜魚(RF)做為對比飼料。所用硒酵母購自安琪酵母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富邦硒酵母,硒含量為0.16%),雞肉粉由美國NRA香港辦事處提供,魚粉及其它原料購自浙江省科盛飼料公司,維生素預混料由帝斯曼公司上??偛刻峁?。飼料原料粉碎后經(jīng)過80目篩,根據(jù)配方稱重并手工混勻,再在攪拌機中加水混合10 min,最后用單螺桿飼料膨化機制成3 mm×5 mm的慢沉性顆粒。飼料在室溫下風干,用塑料袋密封,使用前貯存在冰箱(-20℃)中。所用鮮雜魚于廣東省南澳縣深澳鎮(zhèn)吳平寨漁碼頭一次性購足并貯存在冰箱(-20℃)中。試驗飼料配方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1。
表1 試驗飼料配方和營養(yǎng)水平(%)
飼養(yǎng)試驗在廣東省南澳縣深澳灣進行。卵形鯧鲹購自廣東省饒平縣一家海水育苗廠,船運至深澳灣后暫養(yǎng)在近岸浮式網(wǎng)箱(3 m×3 m×2 m)中。試驗前挑選個體大小相近的魚在試驗網(wǎng)箱(1 m×1 m×1.5 m)中馴養(yǎng)2周,馴養(yǎng)期間每日分2次飽食投喂飼料LF。
試驗開始前將馴養(yǎng)的魚停食24 h,每次隨機取25尾魚,群體稱重后隨機放入一個試驗網(wǎng)箱中。試驗魚初始體重為(10.19±0.63)g。每個飼料處理設3個重復,共用24個網(wǎng)箱。
飼養(yǎng)試驗時間為42 d,試驗期間每天8:00和17:00飽食投喂試驗魚。每天上午測量水溫,每周測量1次鹽度(試驗期間水溫為26.5~27.9℃,鹽度為28‰~33‰)。飼養(yǎng)試驗結(jié)束后將魚停食24 h,然后將每個網(wǎng)箱中的魚依次捕出、計數(shù)并稱重。從每個網(wǎng)箱中取3尾魚(每組15尾魚),測量魚體長、體重和肝臟重后保存在-20℃條件下作為分析魚體成分的樣品。
所取的試驗魚樣品化凍后在高壓蒸汽滅菌鍋內(nèi)蒸煮(125℃)20 min,然后75℃下烘干。根據(jù)AOAC方法[13]分析試驗魚和飼料樣品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采用釩鉬酸銨法測定樣品中的磷含量。
試驗魚攝食率(FI)、增重(WG)、飼料系數(shù)(FCR)、肥滿度(CF)、肝重指數(shù)(HSI)、飼料氮儲積效率(NRE)、飼料磷儲積效率(PRE)、飼料氮廢物排放量(TNW)和飼料磷廢物排放量(TPW)分別根據(jù)以下公式計算:
式中:I——每個網(wǎng)箱投喂的飼料量(g);
W0和Wt——試驗開始和結(jié)束時魚體總重量(g);
N0和Nt——試驗開始和結(jié)束時每個網(wǎng)箱內(nèi)魚尾數(shù);
t——試驗時間(d);
Wd——每個網(wǎng)箱內(nèi)死亡魚的重量(g);
CN0和CNt——試驗開始和結(jié)束時魚體氮含量;
CNf——飼料氮含量;
CP0和CPt——試驗開始和結(jié)束時魚體磷含量;
CPf——飼料磷含量;
Ws、Ls和Wl——試驗結(jié)束時取樣魚的體重、體長和肝臟重;
CF——魚體肥滿度(g/cm3);
HSI——肝重指數(shù)(%)。
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方法檢驗硒酵母添加水平(LF~LF5)對 WG、FI、FCR、NRE、PRE、CF、HSI、魚體組成(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磷)、TNW和TPW的影響,采用Duncan's多重比較方法檢驗處理間差異。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檢驗飼料HF、LF和RF之間上述參數(shù)的差異。取P<0.05為差異顯著性水平。利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表2 不同飼料硒酵母添加水平下卵形鯧鲹的攝食、生長和飼料利用效率
表3 不同飼料硒酵母添加水平下卵形鯧鲹的肥滿度、肝重指數(shù)和魚體組成
圖1 不同飼料硒酵母添加水平下卵形鯧鲹的飼料氮、磷排放量
從表2可見,飼料LF3組的WG低于飼料LF組(P<0.05),而飼料LF1、LF2、LF4和LF5組的WG與LF組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除飼料LF2和LF5組外,其余組FI和FCR隨著硒酵母添加水平增加呈上升趨勢,但飼料LF1、LF2、LF3、LF4和LF5組與飼料LF組在FI和FCR方面均無顯著差異(P>0.05);飼料LF5組的FI和FCR低于飼料LF3和LF4組(P<0.05)。飼料LF1、LF2、LF3、LF4和LF5組的NRE與飼料LF組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飼料LF5組的NRE高于飼料LF3和LF4組(P<0.05)。飼料LF4組的PRE低于飼料 LF 組(P<0.05),飼料 LF1、LF2、LF3和 LF5組的PRE與飼料LF組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
從表 3 可見,試驗結(jié)束時飼料 LF1、LF2、LF3、LF4和LF5組的CF、HSI以及全魚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磷含量與飼料LF組相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從圖1可見,試驗期間飼料LF1、LF2、LF3、LF4和LF5組的TNW和TPW與飼料LF組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飼料LF5組的TNW低于飼料LF3和LF4組(P<0.05)。
表4 投喂不同類型飼料對卵形鯧鲹攝食、生長、飼料利用效率、肥滿度、肝重指數(shù)、魚體組成和氮、磷排放量的影響
從表4可見,飼料HF、LF和RF組之間WG無顯著差異(P>0.05)。飼料RF組的FI和FCR高于飼料HF和LF組(P<0.05),而其NRE和PRE低于后兩者(P<0.05)。試驗結(jié)束時飼料HF、LF和RF組之間CF、魚體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無顯著差異(P>0.05);飼料LF組的HSI低于飼料HF和RF組(P<0.05),而其魚體灰分含量高于飼料HF組(P<0.05);飼料RF組的魚體水分含量高于飼料HF組(P<0.05);飼料HF組的魚體磷含量高于飼料LF和RF組(P<0.05)。飼料HF和LF組的TNW和TPW低于飼料RF組(P<0.05)。
本試驗中,攝食飼料HF和LF的卵形鯧鲹增重高于攝食飼料RF組的魚,而FCR、TNW和TPW低于后者。這表明與投喂鮮雜魚相比,利用配合飼料飼養(yǎng)卵形鯧鲹,不僅可加快魚的生長,同時可降低飼料成本和養(yǎng)殖污染。攝食飼料LF的魚增重、飼料利用效率(FCR、NRE和PRE)以及氮、磷廢物排放量(TNW、TPW)與攝食飼料HF的魚相比無顯著差異,表明35%的飼料魚粉水平足以保證卵形鯧鲹的正常攝食和生長。
有關魚類硒需求的研究尚不多見。不同魚類種類之間硒需求量差異較大,如點帶石斑魚硒需求量為0.7 mg/kg[1],而斑點叉尾鮰硒需求量為0.25 mg/kg[14]。硒酵母是常用的飼料硒添加物,為無機硒和有機硒的混合物。常仁亮等[15]分別添加10%、20%和30%的硒酵母替代中國對蝦(Penaeus chinensis)飼料中的魚粉,發(fā)現(xiàn)添加10%硒酵母的處理組蝦生長較快且飼料系數(shù)較低。華雪銘等[16]發(fā)現(xiàn),在飼料中添加0.3%、0.6%、1.2%的硒酵母可不同程度地促進異育銀鯽的生長,但Lorentzen等[17]報道在飼料中添加硒并不會促進大西洋鮭(Salmo salar)的生長。飼料中硒含量過高也會對動物產(chǎn)生毒害作用[18]。例如,當飼料中硒含量超過3 mg/kg時可導致虹鱒(Salmo gairdneri)生長緩慢、死亡率升高[19];當食物中硒含量超過4.6 mg/kg時剃刀鯨幼體(Xyrauchen texanus)死亡率增加[20];向裂尾魚(Pogonichthys macrolepidotus)幼魚餌料中添加26.0 mg/kg的富硒酵母導致幼魚的死亡率升高,生長率下降[21]。在飼料中添加1 mg/kg硒時會對凡納濱對蝦產(chǎn)生毒害作用[22]。目前,有關卵形鯧鲹飼料硒的需求尚未見報道。本試驗中,在飼料LF中添加0.5%~2.5%的硒酵母,相當于向飼料中添加8~40 mg/kg的硒。攝食添加硒酵母飼料的卵形鯧鲹的生長和飼料利用效率與對照組相比未出現(xiàn)明顯差異,初步分析可能與飼料中魚粉含量較高有關,表明在含有高水平魚粉的飼料中通常無需添加硒酵母;同時也表明在飼料中添加2.5%硒酵母不會對卵形鯧鲹產(chǎn)生毒害作用。攝食添加硒酵母飼料的卵形鯧鲹的形體指標和魚體組成與攝食對照飼料的魚無顯著差異,這一結(jié)果與梁萌青等[23]的結(jié)論一致,后者指出在飼料中添加硒對鱸魚(Lateolabrax aponicus)魚體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水分含量無顯著影響。
飼料氮、磷廢物排放量是評價魚類養(yǎng)殖污染程度的重要依據(jù)[24]。本試驗中,由表4及圖1可知,投喂配合飼料(HF和LF)養(yǎng)殖卵形鯧鲹時,TNW和TPW分別為92.8~118.5 g/kg和33.8~37.3 g/kg。這一結(jié)果高于投喂配合飼料養(yǎng)殖點帶石斑魚(Epinephelus malabaricus)的TNW和TPW(分別為61.0和8.8 g/kg)[25]和投喂配合飼料養(yǎng)殖鮸狀黃姑魚(Nibea miichthioides)的 TNW(50 g/kg)[26]??梢姡研析K鲹網(wǎng)箱養(yǎng)殖氮、磷污染較為嚴重。有關飼料中添加硒酵母對魚體飼料氮、磷廢物排放的影響尚未見報道。本試驗中在飼料LF基礎上添加硒酵母對TNW和TPW未產(chǎn)生顯著影響,表明添加硒酵母不會明顯改善卵形鯧鲹養(yǎng)殖所產(chǎn)生的氮磷污染問題。
①在飼料中添加0.5%~2.5%的硒酵母不會顯著影響卵形鯧鲹的生長速度、飼料利用效率、魚體組成及氮、磷廢物排放量。
②當飼料中魚粉含量超過35%時無需在配方中添加硒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