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慶
(蘭州商學院隴橋學院藝術設計系,蘭州 730101)
室內環(huán)境設計是性格因素影響的結果,性格因素對在室內設計中的色彩、布局、材質使用中起主導作用,這些因素都可看作為是性格因素視覺化、具體化的一種的外在表現,更是一種對空間構想的物化。
無可否認色彩在室內設計中是最能體現居住者性格與追求的因素,可以看做是物化了的性格最突出的表現。
經過太陽光的照射,物體的顏色與周圍環(huán)境的顏色相混合,相互融合、排斥或反射,從而影響人們的視覺效果,從視覺上形成不同形狀、大小各異、空間層次豐富的視覺效應。色彩的物理性具體包括溫度感、重量感、體量感和距離感4種特性,恰恰是這種物理效應使業(yè)主或設計師有傾向性地選擇了不同的色彩與組合形式。同時色彩具有很強的聯想性,色彩性質的更深層次,在于能夠表現人類的觀念和信仰,使人們看到某種色彩時產生某種聯想。如:使人們聯想到太陽、鮮血、火焰的紅黃橙色,本身還具有溫暖的感覺;綠色、藍色、紫色時聯想到大海、草地、天空等。同時也可產生抽象聯想,如:看到紅色想到革命、熱情;綠色想到和平、希望等。正式這種聯想性的存在起到引導和調節(jié)人們情緒的作用,這也與環(huán)境使用者的性格和情緒得到了有機的結合。[1]
性格因素影響下的色彩選擇往往對于人類的身心健康有著極大的影響,正確利用色彩設計將有利于人類的身體健康。如:紅色的使用,雖然是熱情的性格決定的,但天棚設計中如果使用則會產生干擾、沉重;墻面使用有向前和進犯的感覺,地面使用則會產生警示之感。長期處于此環(huán)境中會增加心理壓力,產生焦慮、疲勞等,因此臥室、休息場所、會議室等不宜采用紅色。但一些有激情與刺激要求的空間則正需要這種色彩,如:KTV和舞臺等空間。綠色的性格特征是有安全感的,用于墻面產生安靜、冷之感,地面產生自然之感。綠色使人冷靜、但視認性不高,常搭配使用,和黃色出現明快清新之感,和藍色搭配出現寧靜之感,和灰褐色產生衰老和終止之感。從以上色彩的性格特質可看出,不同的色彩都有不同的性格,同時性格因素決定了人們對色彩的選擇也有傾向性。典型的是兒童居所空間色彩的設計,考慮兒童的心理與性格特征是活潑的,臥室整體的色調應該是一種多彩度的色彩應用,即多色相、非單色的運用方式[2]。所有這些都彰顯著人的性格與追求。
就整體空間而言,不同的空間應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這是人的生理與心理需要所決定的,人們從事各種活動就要有相應氣氛的空間支持,如果空間氛圍與活動性質錯位就會出現各種不適,妨礙活動的順利進行。同時,人的活動是多面的,空間性格也應該豐富多彩,這樣才能以人為本滿足人們的空間定位需求。不同的性格特征對于空間要求也大相徑庭,如:對于部分好客的人群來說,在餐飲空間、娛樂空間及會客空間設計中要求有創(chuàng)造歡快氣氛的潛能,或能動情地娛樂,或能融洽的交流。為適應這一主題思想的需要,在設計中應采用相應的手段以獲得所需的性格空間。在處理光環(huán)境的時候從光源的布局、形態(tài)及顏色等方面入手,有效地表達居住者的思想與意識。在光源的顏色方面應當以鮮艷的暖色為主,因為暖色使人聯想到陽光與火焰很容易引起情感波動,產生熱烈歡快的情緒共鳴。相對而言部分人群則喜歡寧靜,不喜歡太過于熱鬧,滿足簡簡單單的生活與學習要求即可。這種性格決定了空間設計必須具備嚴肅、沉靜、穩(wěn)重的空間特征并盡量避免雜亂無序,反映在視覺上應當滿足條理化及規(guī)范化要求,使人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能夠靜心且能夠深入地思考問題。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也影響著空間結構的性格,典型的有職業(yè)特點、年齡、工作習慣等。
室內陳設是指室內空間各個對象的陳列與擺放。室內陳設主要是為空間提供實際使用功能,同時裝飾室內空間。良好的室內陳設不僅使人怡情遣興,還能陶冶人性,對人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室內設計中,家具的陳設在整個室內設計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正確的選擇作為美學和藝術結合的家具,可以創(chuàng)造出空間的情調和氛圍。家具的適當布局可以形成韻律感和節(jié)奏感,使家具布局形成一種獨特的陳設語言,傳遞出一種情感,從而達到吸引感染消費者的目的。[3]
在西方設計中,如北歐簡約風格設計迎合了部分空間使用者恬靜、純美的性格特征,其色澤素雅、靜穆,多追求一種單純、寧靜之美。個人不同的性格也決定了選擇家具的差異。不同的文化差異、氣候環(huán)境以及特定時期的流行色,常常能體現不同人的心理狀態(tài)與性格特征,以及對社會文化價值的認識。家具的選擇和整體陳設的關系相輔相成,相互依賴,相互影響。
個人性格特征與滿足在建筑材料的應用方面被體現得淋漓盡致:倔強、遲重的性格與堅硬的石材,堅韌與可塑性格與金屬的多變之間似乎都有某種內在的聯系,這種聯系的背后便是性格特征在材料使用中的最好體現。新石器時代留下的石材建筑遺跡說明了石材的一個重要特質:永恒。人們在運輸、抬起、加工這些石材,以及運用他們建造房屋時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這表明了人們希望安定下來并建造自己的社群。石材意味著永恒,永恒意味著地位。但是新石器時期的人類不僅僅關注于房屋如何抵御惡劣、嚴苛的氣候,同時也要能為使用者提供舒適的環(huán)境。[4]
材料的使用還須重視文化內涵,在設計發(fā)展的歷程中,我們漸漸發(fā)現人們對傳統文化與鄉(xiāng)土文化開始重新認識和重視,呼吁室內設計要有自己民族的特色,要強化地域特點,重視文化內涵[5]。室內環(huán)境設計中文化因素的融合正是人們認識世界、感知世界的一種客觀反映與表現形式,他的選擇同樣與性格相關。
與歷史上一直將金銀作為財富和地位象征的觀點不同,鋼鐵是以鐵匠的技術、手藝和誠實作為評判標準的——正如唯美主義運動時期所崇尚的原則。隨著建筑的鋼鐵結構日趨合理,金屬的重要品質也完美地呈現在室內裝飾中。工匠們可以根據各種材料的固有本性做各種設計:或是調整鍍金表面的光澤,或是暴露鍛鐵的粗糙冷色表面,或是塑造金屬對接所生成的環(huán)狀紋理——細節(jié)觸動感觀,設計創(chuàng)造的物理過程也成為難忘的紀念和回憶。
例如,不銹鋼擁有用途廣泛、表層處理形式多樣、使用便捷的特點,這些特質衍生出了各種優(yōu)美的、同時又能體現出設計師和使用者環(huán)保意識的室內設計,更符合了人類對美的追求與形態(tài)的塑造。木材的觸感溫和,可以是光滑的、粗糙的,或是充滿紋理的。木材的天然紋路展現了它的獨特性,而通過精細的機械加工或表面處理工藝,這些天然的紋路會更加明顯,甚至會變成另一種花紋。有一些木材,經由手工匠加工,被制成漂亮而獨特的產品,這些產品往往呈現出錯綜復雜的紋樣或極其精巧的細節(jié)。這些木質材料滿足人的貼近自然但不失美感的追求。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建筑材料的應用是人類性格特征影響下的必然選擇,他是個人性格特征最清晰的映射。
由于每個人成長的環(huán)境與經歷不同,性格也各不相同,同時由于對事物的認識與理解的各異,導致對光的反應存在較大的差異。同樣的光照對于不同人的感受也有差異,如燈光的冷暖、明暗、光照方式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應。如此種種不同的性格導致對于燈光形式、布局、照明方式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的性格室內光環(huán)境直接影響人們的生理、心理感受,因此,室內光環(huán)境的設計極具重要性。
創(chuàng)造不同的光環(huán)境空間應具備不同的性格與表情。另外人的活動是多面的,空間性格也應該豐富多彩,這樣才能以人為本,滿足人們的照明需求。不同的燈光設置也折射著不同的審美需求,專注于燈光絢麗與吸引可以聚集人的注意力;懶散的燈光給人以浪漫與自然,可以給人以心靈上的“回歸”。因此,室內燈光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居住空間質量的優(yōu)劣,對于塑造個性與追求,創(chuàng)造氛圍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認識和利用性格因素,首先是建立在對人的本質認識的基礎之上,尊重人的特點與個性,尊重個體發(fā)展的不同需求,實現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的社會滿足。籍以此為出發(fā)點滿足人的個性需求的同時又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順應發(fā)展趨勢,這樣在室內設計中既能考慮個性特征又不失對規(guī)律的尊崇,從而使室內環(huán)境設計煥發(fā)青春與活力。
倘若我們生活在一個缺乏變化、古板的環(huán)境中,久而久之恐怕連最基本的意識與反應都會變得麻木和遲鈍,室內環(huán)境設計也是這樣,如果我們的居所空間單調而乏味,千篇一律,我們都不敢想象生活會怎么樣。所謂個性化的追求正是從人的特質出發(fā),充分挖掘人的不同社會屬性,進而將其反映在居所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出適合人類宜居環(huán)境的同時又能與人的個性追求高度一致,不同的空間滿足了不同的性格與追求,環(huán)境與人得到了有機的結合,這是人類居住設計的一貫追求,也是“以人為本”這一理念的核心。
在室內設計時,正確引導和使用性格因素,有利于改善居住環(huán)境,營造宜居的室內空間氛圍。性格因素是一把雙刃劍,設計師的引導和取舍對于室內環(huán)境設計的成敗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選擇得當或者說引導的合理會大大促進室內設計的科學化與人性化;選擇不當則會過于注重性格而忽視科學性與嚴謹性,導致設計不切實際最終失敗,設計者的作用顯得格外突出。
室內環(huán)境設計是環(huán)保意識與審美意識相互結合的產物,是從建筑內部把握空間的一項實踐活動,它講求材料的合理使用,工藝與技術手段的科學性以及視覺的美觀化,從而能夠提供給人愉悅的居住與工作環(huán)境。室內環(huán)境設計中要充分認識性格因素的影響作用,要建立在尊重人的特點與個性,尊重個體發(fā)展的前提下,滿足實現人的居住需求。同時要考慮到性格因素的特殊性,設計師不能完全盲目的遵從,要進行科學的引導,最終才能設計出符合人類居住又富有個性特征的宜居環(huán)境。
[1]陳晨.室內設計中的人性化設計[J].美術大觀,2009(4).
[2]張超,李欣,劉曉榮.住宅室內設計[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9:60.
[3]張玲,沈勁夫,汪濤.室內設計[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 114.
[4][瑞士]羅素·蓋格.建筑裝飾材料[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 14,62.
[5]嚴肅.室內設計理論與方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