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仁
(新鄉(xiāng)學院文學院,河南新鄉(xiāng) 453000)
《駱駝祥子》作為老舍自己最為滿意的作品,歷經(jīng)半個多世紀的洗禮,至今仍在文壇享有盛譽。從眾多文學評論中可以看出,無論是讀者還是學者對祥子的藝術(shù)形象定位都比較統(tǒng)一,而對于與祥子一生有緊密聯(lián)系的虎妞形象卻存在重大分歧??梢哉f,虎妞是個復(fù)雜的綜合體,不是非黑即白這樣單一的形象,是虎性和妞性的混合體,是舊社會的剝削者也是受害者,是主宰自己命運的強者也是導(dǎo)向自我命運悲劇的掘墓人?;㈡?,是多種藝術(shù)形象的混合體。茅盾曾說過,有分歧的作品恰恰值得深思,對于藝術(shù)形象,同樣適用。
小說中的虎妞,非常有個性,這種個性總結(jié)起來就是她的身上帶有濃厚的“女權(quán)主義”色彩?!芭畽?quán)主義”追求婦女解放、男女平等,政治權(quán)利平等等等,盡管小說中的虎妞不完全符合該主義,但仍帶有許多“女權(quán)主義”的色彩。
言語粗獷?;㈡o論當著什么人說話都是無遮無攔、快人快語,言語多具有男性才有的粗獷,甚至在罵人時,都是些男人的詞語,以至于她自己在其中加些花樣,野腔野調(diào)慣了,這也是虎妞長期以來一直嫁不出去的原因之一,這樣的形象與傳統(tǒng)的賢良淑德的婦女形象相去甚遠。
精明能干。在車場,她父親劉四爺主外,她主內(nèi),父女二人將車場打理得“如鐵桶一般”。主內(nèi),應(yīng)該說是側(cè)重車場內(nèi)部的管理,虎妞無論是在管理人員、收取賬目上面,還是在賭錢、喝酒方面樣樣都在行,她是車場上的能手,堪比當今職場上的“女豪杰”。其精明能干最突出的表現(xiàn)是在為自己辦理婚禮的過程中的一系列的操辦:從租房、裝修到迎娶出嫁,麻利快速的辦理妥當。
深諳人情世故。這表現(xiàn)了虎妞成熟的一面。在人世間歷練日久,她對世事有著自己的看法。在與祥子的婚姻上,她將父親劉四爺看得很透徹,她深知父親要面子,有著根深蒂固的“門當戶對”的觀念,她也深知父親害怕自己嫁給祥子后,祥子要繼承他的財產(chǎn),可是她又知道她與父親之間的血緣關(guān)系是可以超越這一切的,所以在她與父親鬧僵后,她為祥子支招:父親到底是父親,咱們?nèi)ベr個不是,服個軟,沒有過不去的事兒。
勇敢果斷。這表現(xiàn)她與祥子的關(guān)系上,作為一個年近四十尚未許配人家的女人來說,遇到除了身份低微,外在和內(nèi)在都無可挑剔的祥子時,她牢牢地將其抓在自己手中,她的這些深思熟慮在遭到父親的阻擾無法實現(xiàn)時,她為了自己的追求和幸福毅然選擇了離開,與祥子單獨生活。
法國女作家瑪麗·沃爾斯頓克拉夫特曾說過,對于女人來說,勇氣、能力以及將思想轉(zhuǎn)化為行動的魄力較之于美貌更重要?;㈡さ纳鲜鲂蜗笸昝赖卦忈屃嗽摷みM派作家的觀點?;㈡さ倪@些“虎性”是對中國傳統(tǒng)女性形象的一大突破。書中逆來順受、善良溫柔、一生從未敢有反抗之意的小福子是中國傳統(tǒng)女性典型形象的代表,虎妞與其形成了強烈對比,較之于小福子任由著社會擺布自己的命運,身帶“女權(quán)主義”色彩的虎妞則將命運抓在自己的手中。
帶有“女權(quán)主義”色彩的虎妞還不是完全的革命者,在那個“男權(quán)主義”當?shù)赖纳鐣?,她的身上仍帶有傳統(tǒng)的影子,封建傳統(tǒng)在其身上烙下的烙印依然清晰可見。具體表現(xiàn)在她的家庭觀、人生觀、價值觀依舊沒有突破舊時相夫教子的傳統(tǒng)。
遵循舊時的家庭觀念。年近四十未嫁的虎妞在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后,不惜離開父親來與祥子結(jié)婚,這表明舊時將婚姻視為人生歸宿的觀念依然為虎妞所遵循。結(jié)婚之后,虎妞依然抱有強烈的家庭觀念,并將其發(fā)揚光大,時時展現(xiàn)作為一個賢惠妻子的形象,“疼你、護著你”,又心甘情愿地接受傳統(tǒng)男女在家庭中的分工,做飯、操持家務(wù),變著法兒給祥子做好吃的。一舉一動儼然一個已婚多年的媳婦兒。
家庭生活中依舊依附男性。在得知父親離開自己來表示反對她嫁給祥子的時候,她有過動搖,有過后悔,由此可見,“三從四德”依然是浸潤到其骨子里的東西。結(jié)婚后,虎妞又表現(xiàn)出對祥子的依戀,讓祥子帶她出去玩兒,因為在娘家時,她什么都不缺,就缺個知心男子,現(xiàn)在她有了,她要大搖大擺在街上行走,好讓世人都知道。
小說中的虎妞,是個在當時社會中身處中等階級的車場主女兒,依照階級劃分法,自是剝削階級的一分子,相比較于窮人,她是“強者”。自小在衣食無憂的生活中長大,她不可避免地浸染了剝削階級的偏見和惡習。
她有著強烈的優(yōu)越感。她看不起體力勞動,連帶看不起勞動人民,車場里的車夫們與她說話,她都懶得搭理。婚后搬到大雜院居住,那些大雜院的窮人們,她同樣不屑一顧,高昂起她自以為優(yōu)越無比的頭顱。她對大院里的窮人們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加以鄙夷,對他們的行為加以提防,防著他們偷她的東西。她一直認為自己只是暫住在這里,不能與他們?yōu)槲?,自己的最終歸宿絕不是這里。她整日端著架子在大院里過活。
她還有好吃懶做的惡習。在車場,虎妞不缺吃、不缺穿,整日地熏雞燒酒地吃著,婚后到了大院之后,這些好吃的生活習慣依舊不改。祥子掙多少錢她都要拿來買零食吃。好吃則罷了,最為關(guān)鍵的是,她不勞動,不僅不勞動,她還看不起勞動,祥子拉車,她諷刺為“賤骨頭”,她只想著得過且過,想著有一天和劉四重歸于好,那時就又吃喝不愁。不再擁有中產(chǎn)階級的身份之后,她毫無安身立命之本,反倒好吃懶做,完全依靠他人生活。
盡管在大院的虎妞,端著架子,自認為高人一等,是命運的強者,但是從其命運從其所處社會來看,她是不折不扣的“弱者”,是“犧牲品”。
首先,虎妞在與其父劉四爺?shù)年P(guān)系上,她是個弱者。年近四十尚未嫁娶的虎妞,之所以如此,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其長的丑陋不堪,性格“男子化”,而是她父親受私利驅(qū)使,將其作為奴隸長期使用。她每天需要向劉四一分不少地交賬,劉四卻不會給她分毫。她自己也知道,任誰來說媒都不好使,因為劉四要在她和錢財之間算計,賠錢的事他不會做。這樣說來,虎妞是個受害者,同樣也是被剝削者,她二十多年的青春和勞動都被盤剝在這個車場,盡管車場主是其父親?;㈡け粍⑺膲赫ブ缓笥直黄湟荒_踢開。
其次,虎妞是其所處社會的“犧牲品”。在車場時身為剝削階級使虎妞養(yǎng)成了好吃懶做、貪圖享受的惡習,為了愛情與婚姻,虎妞離開了本階級加入到勞動階級中,而她卻不是心甘情愿,整日端著架子,最后由于自己惡習導(dǎo)致難產(chǎn)而死?;㈡さ乃辣砻嫔峡词莿⑺摹⒂贯t(yī)所致,實質(zhì)看來,造成虎妞命運悲劇的是那個封建的舊社會,虎妞是舊社會的“犧牲品”。
姑且拋開虎妞的個性與共性,是強者抑或是弱者,讓我們從虎妞身為女性這一最原始的角色出發(fā),對其形象進行深度挖掘?;㈡ぴ谛≌f中有兩種女性角色,一方面是劉四的女兒,另一方面是祥子的妻子,這兩種女性角色的混合、糾結(jié),從另一個角度展現(xiàn)了虎妞的形象。
首先,作為劉四的女兒。這是虎妞承擔時間較長的角色。從小至出嫁,她一直在車場和父親劉四生活。從文中未提及虎妞的母親可以看出,她母親可能早逝。因為從小缺少母愛,所以虎妞無法受到那種細膩、溫婉的女性教育。加上劉四從小將其當男孩兒養(yǎng),這樣就使得本應(yīng)該出落成知書達理、亭亭玉立的姑娘長成了豪放粗獷、虎虎生威的虎妞。這種母愛的缺失和錯誤的教育使得虎妞缺少了一份女性應(yīng)有的陰柔。加上劉四的貪財逐利的長期熏陶,使得虎妞的人生觀、價值觀畸變,她認為,只有掌握了錢財、掌握了經(jīng)濟權(quán)力,才有話語權(quán),才有主導(dǎo)力。這種性格最終導(dǎo)致了她和祥子共同的悲劇。應(yīng)該說,為女兒的角色是虎妞命運悲劇的根源,正是這個角色沒有在正確的道路上發(fā)展,才使得其一步步走向悲劇。
其次,作為祥子的妻子。年近四十尚未出門,一方面是長得丑、性格兇,無人問津,另一方面是父親的自私自利。這種種情況讓虎妞追求愛情的欲望長期被壓抑,這種壓抑使得虎妞對于愛情、對于性有著錯誤的認識。所以,終于有一天,她可將祥子抓在手中了,她便死抓著不放,并且不擇手段地占有,以至于有評論家認為虎妞是“性變態(tài)”,其實,這都是長期被壓抑所致。作為妻子,虎妞也是真愛祥子的,在她的生活夢想中,她為祥子做飯,祥子帶她去逛廟會,她像個賢惠的小媳婦一樣操持著這個家,希望這個小家幸福甜蜜。而祥子只想著拉車、賺錢,無視并逃避著她的愛。祥子的眼中只有錢,有錢才能實現(xiàn)他的夢想,而在虎妞心里卻有比錢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得到祥子的愛。在她懷孕的時候,沒人照顧她,她自己“照顧”自己:由著自己的性子吃喝卻最終導(dǎo)致了自己的悲劇。臨死的時候,她對祥子說等她好了乖乖和祥子過日子,可是卻沒有以后了。從這些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到虎妞終究是一個女人,需要人疼、需要人愛、需要被關(guān)懷,她的為愛勇敢的付出相比較于祥子對她的利用、厭惡顯得是那么的可愛又那么讓人同情和心酸。
總之,《駱駝祥子》中的虎妞是一個復(fù)雜的藝術(shù)形象,非一言所能概之,她的形象是立體的、生動的、飽滿的,她的多重形象一方面帶給我們強大的沖擊力,另一方面也讓我們懂得對于人性需要重新加以思考。
[1]李城希.性格、問題與命運:虎妞形象再認識[J].文學評論,2009,(6).
[2]許杰.論《駱駝祥子》[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5:56.
[3]老舍.駱駝祥子[M].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45.
[4][美]約翰·塞爾.心、腦與科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1:78.
[5]袁慶銘.芻議駱駝祥子的悲劇形象 [J],芒種,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