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榮
藥物相關急性間質性腎炎22例分析
王瑞榮
隨著藥物的廣泛臨床應用,藥物相關急性間質性腎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AIN)發(fā)生率逐漸增多,我院2005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22例藥物相關AIN,治療效果較好,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22例患者均為山東煙臺解放軍第一O七中心醫(yī)院2005年12月至2009年12月住院并診斷為AIN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齡18~55歲,平均(36.5±10.6)歲。具有顯著性,具有顯著性,追蹤所服用的藥物:β-內酰胺類抗生素14例,消炎痛6例,雷尼替丁1例,雙氫克尿噻1例。
1.2臨床表現(xiàn) 發(fā)熱16例(72.7%),皮疹2例(9.1%),關節(jié)痛1例(4.5%),腰痛12例(54.5%),上腹部隱痛3例(13.6%),消化不良、嘔吐11例(50.0%),尿量減少2例(9.1%)。
1.3實驗室檢查 肌酐升高15例(68.2%),蛋白尿17例(77.3%),白細胞尿12例(54.5%),鏡下血尿7例(31.8%),尿β2微球蛋白升高15例(68.2%),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4例(18.2%)。腹部彩超雙腎增大13例(59.1%)。
1.4治療 ①基礎治療即停用服用的可疑藥物。②應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治療:13例應用強的松口服,療程3~6周,其中3例首先使用甲強龍0.5~1.0 g/d進行沖擊治療,共治療3 d,然后再用糖皮質激素即口服強的松。2例應用嗎替麥考酚酯膠囊(1.5 g/d),療程為4周。③ 必要時進行血液凈化治療:8例行血液凈化(2~6次)。
對于腎功能正常的7例患者在停用藥物后1~2周進行尿常規(guī)檢測,顯示已恢復正常; 15例腎功能異?;颊?,13例完全恢復正常,2例患者尿常規(guī)和腎功能化驗顯示輕度異常,其中1例并發(fā)輕度腎間質纖維化。
AIN主要累及腎小管與腎間質,常見病因包括藥物過敏或微生物感染,此外還有特發(fā)性即原因未明。隨著藥物應用的增多或臨床不合理用藥的增加,藥物性AIN逐漸增多,引起了廣泛關注。藥物可作為抗原或半抗原和機體自身的蛋白成分結合發(fā)生免疫反應,進一步激活炎癥過程,產(chǎn)生細胞因子、免疫因子等引起腎小管間質損傷,因此很多學者多認為藥物性AIN屬于廣義的免疫病,其機制主要是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1]。
引起藥物性AIN最常見的是β-內酰胺類抗生素,緊隨其后的是非甾體抗炎藥尤其以消炎痛最多見。藥物性AIN的發(fā)作常常與應用的藥物劑量無關。研究證實β-內酰胺類抗生素導致的AIN,在停用β-內酰胺類藥物后??赡孓D,不需要特殊治療或經(jīng)對癥處理亦可。而非甾體抗炎藥導致的慢性腎衰竭,常起病隱匿,進展緩慢,但后果往往較嚴重,有時可迅速進入終末期腎衰竭,甚至需要腎移植[2]。
藥物相關AIN的臨床表現(xiàn)多樣,無明顯的特異性癥狀。全身表現(xiàn)常與過敏反應機制有關,包括發(fā)熱、關節(jié)疼痛、皮疹或藥物疹、嗜酸性白細胞增高、胃腸道癥狀等。
藥物相關AIN治療應首先停用致病藥物或可疑藥物,并盡量避免應用機制類似的藥物。有血液凈化指征的患者應盡早進行血液凈化治療,研究證實血液凈化可以改善患者預后、減少患者死亡率。根據(jù)研究結果作者認為腎功能正常的患者停用致病藥物后腎功能常常能較快恢復正常,而不需要使用激素。而對于腎功能不全患者尤其是重癥患者應給予糖皮質激素治療,必要時在糖皮質激素治療前先給予沖擊治療,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對于激素不耐受或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者可給予嗎替麥考酚酯膠囊等免疫抑制劑治療。臨床醫(yī)師若能及時診斷該病,并及時給予正確的處理,則預后良好;若延誤診斷或再次誤用藥物后則有可能發(fā)生嚴重腎功能不全,甚至需要腎移植治療。
總之,藥物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同樣存在風險。藥物相關AIN的臨床癥狀無特異性,臨床上常導致誤診,尤其是年輕醫(yī)師,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早期診斷、及時停用導致AIN的藥物、正確治療是改善患者預后、提高生存率的的關鍵。
[1] 李曉玫.急性間質性腎炎.王海燕.腎臟病學.第三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152-l160.
[2] 張俊霞,蘇濤,李曉玫.不同致病藥物相關急性間質性腎炎的臨床特點分析.北京醫(yī)學,2009,31(3):146-149.
264000 煙臺,解放軍第一O七中心醫(yī)院藥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