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蘭
直管電子喉鏡下咽喉異物檢查診斷并取出的臨床體會
劉惠蘭
目的 探討直管電子喉鏡在咽喉異物取出中的診斷及應用價值。方法 利用直管電子喉鏡檢查診斷咽喉部異物并對咽喉異物取出。結果 150例咽喉異物中129例在直管電子喉鏡下成功取出, 21例為直管電子喉鏡下檢查為咽喉黏膜劃傷而未發(fā)現(xiàn)異物。結論 經(jīng)口進路在直管電子喉鏡下探查或取出咽喉部異物具有成功率高、視野清晰、安全準確、患者痛苦少、簡便快捷、無創(chuàng)等優(yōu)點, 還可用于門診常規(guī)檢查診斷治療中。
直管電子喉鏡;咽喉異物;檢查;診斷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咽喉部異物不斷增多,各個年齡段均有發(fā)生, 以中老年者多, 咽部異物較易發(fā)現(xiàn)且易取出, 但下咽部及喉部異物不易診斷及取出, 尤其是那種肥胖者舌體粗短、咽喉狹窄及咽反射敏感者, 間接喉鏡不易檢查發(fā)現(xiàn), 更難以取出, 近2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三醫(yī)院耳鼻喉科在門診利用直管電子喉鏡診斷咽喉異物并成功取出咽喉異物150例,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150例患者咽喉部均有明顯異物誤吞入史并有明顯咽喉部刺痛、梗阻不適感, 其中男82例, 女78例,年齡最大者82歲, 最小者10歲;使用直管電子喉鏡確診異物并成功取出129例, 其中舌根部異物48例, 會厭谷處60例,扁桃體下極與咽喉側壁交界處29例, 假聲帶處2例, 直管電子喉鏡檢查為咽喉黏膜劃傷無異物21例。
1.2 方法 麻醉充分是手術成功的重要保證, 在咽喉部麻醉15 min內(nèi)是手術的最佳時機, 超過這一時限, 咽腔敏感度增加會影響手術順利進行[1-3], 將1%丁卡因對準咽后壁、下咽部舌根處噴3次, 每次間隔3 min, 當患者出現(xiàn)口咽部麻脹感咽反射減弱, 麻醉滿意后, 患者取坐位上身稍前傾, 讓患者自己用紗布包住舌體前三分之一并用力向前、下拉舌頭,操作者左手持直管電子喉鏡, 將喉鏡頭在治療臺上適當烘熱, 并在手背上試溫, 以免燙傷患者黏膜, 以上切牙為支點,輕放入喉鏡, 并將懸雍垂挑起, 囑患者深吸氣或發(fā)“依”音,向左右輕輕旋轉, 檢查并找到異物, 選擇合適開口的異物鉗(傾向橫形的異物用上下開口鉗, 縱向異物用水平開口鉗),右手拿異物鉗, 在電視引導下將異物完整取出。
使用直管電子喉鏡探查確診異物存在并成功取出129例, 其中假聲帶處2例異物均為老年人吃藥時誤吞藥丸包裝錫箔紙, 在間接喉下確診, 防止間接喉鏡下一次取出不成功,易誤吸入氣管, 故在直管電子喉鏡下一次成功取出;直管電子喉鏡檢查咽喉黏膜劃傷無異物21例, 其中2例梨狀窩食道入口處大血皰, 在鏡下用異物鉗不夾破血皰, 吐出血后患者咽喉梗阻感即緩解;異物成功取出病例咽喉異物感及疼痛感即緩解, 均未出現(xiàn)并發(fā)癥, 咽喉黏膜劃傷者一周后復查未見異物, 且咽喉異物感及疼痛感亦緩解 。
咽喉異物是耳鼻喉科常見的急癥之一, 異物種類繁多,但主要以魚刺最為多見, 而大多魚刺較為細小, 位置深, 有時可隨吞咽、呼吸而滑動, 再加上檢查時患者常有惡心、嘔吐、分泌物增多, 所以異物顯露困難, 口咽上部異物易于取出,間接喉鏡下取異物有其局限性, 尤其是那種肥胖者舌體粗短、咽喉狹窄及咽反射敏感者, 因咽反射敏感、舌背過高阻擋鏡面而不易檢查發(fā)現(xiàn)異物, 更難以取出, 而直管電子喉鏡, 一人即可完成整個診療過程, 操作靈活方便, 經(jīng)口進入, 不經(jīng)鼻插管, 痛苦小, 尤其對小兒和老年體弱者更為適宜, 它可將圖像放大三至五倍, 亮度強, 暴露范圍大, 確定深度較準確, 取出容易并可減少或避免出血, 保持術野清晰。還可對檢查進行錄像, 未發(fā)現(xiàn)異物者將錄像回放至患者看, 可消除患者疑慮, 并配合治療。硬管喉鏡計算機成像檢查具有簡便安全、視野大、暴露清楚、不易漏診等優(yōu)點, 為手術提供了有效可靠保證[4]。其方便、快捷、經(jīng)濟實惠、痛苦小還可用于門診常規(guī)檢查診斷治療中。
[1] 黃艷莉,周天明,曾英,等.電子喉鏡配合喉息肉鉗在喉部手術中的應用.床耳鼻喉科雜志, 2005, 19(6):276-277.
[2] 柳熙,安揚,李彥華,等.電子喉鏡在耳鼻喉科疾病診治中的應用探討.新疆中醫(yī), 2009, 27(5):8-9.
[3] 俞萍,陳凱良,徐家兔.電視動態(tài)觀察喉鏡下取出異物68例臨床分析.臨床急診雜志, 2007, 8(2):115-116.
[4] 任冬梅.直管電子喉鏡下咽喉異物取出40例報告.醫(yī)學信息, 2009, 22(12): 2915.
330009 江西省南昌市第三醫(yī)院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