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猛 趙積曄 田兵 李勇 宗徳斌 荊孝東
成人臍尿管囊腫2例的診療體會
李猛 趙積曄 田兵 李勇 宗徳斌 荊孝東
目的探討臍尿管囊腫的診療要點和臨床療效。方法臍尿管2例。男2例,年齡54歲,48歲,手術切除范圍包括臍尿管、臍尿管腫物、臍正中韌帶及臍尿管腫物相連的部分膀胱頂部;檢索PubMed及國內數(shù)據(jù)庫中相關文獻,討論臍尿管囊腫發(fā)病特點、影像學特征及臨床診治。結果2例手術均成功。平均手術時間80 min,2例患者手術中無明顯出血,2例術后病理提示臍尿管囊腫,平均留置導尿時間7~10 d,平均住院7 d,切口甲級愈合,無術后并發(fā)癥。術后隨訪3個月,無復發(fā),無惡變。結論手術治療成人臍尿管囊腫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
臍尿管囊腫;成人;診療
1.1一般資料 本組2例。均為男性,年齡54、48歲。臨床表現(xiàn):偶有尿頻、尿急,1例有鏡下血尿,體檢無陽性體征。彩超檢查提示:膀胱前壁或頂壁囊性腫物。2例CT檢查提示膀胱前壁或頂壁囊性腫物,邊界規(guī)整,無強化表現(xiàn),術前膀胱鏡,1例膀胱前壁一直徑約3 cm的占位,表面光滑,發(fā)亮,無破潰,1例見膀胱前壁與頂壁交界處一3×2 cm2包塊,表面光滑,無破潰。行根治性切除臍尿管囊腫手術,術后病理:臍尿管囊腫。
1.2治療方法 硬膜外麻醉后,繞臍半周至膀胱頂部作正中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至腹白線,切開腹直肌腱膜,于腹膜外膀胱頂部解剖出囊腫,沿囊腫分別向下、向上找到臍尿管并充分游離至臍下、膀胱頂部結扎臍尿管并切除囊腫,囊腫與膀胱相連者,切除腫瘤邊緣1~2 cm膀胱壁,術中臍尿管與腹膜粘連處可將腹膜一并切除。
2例手術均成功,術中完整切除臍尿管、臍尿管腫物、臍尿管正中韌帶以及相連的部分膀胱頂部,平均手術時間80 min,2例手術均無明顯出血,術后病理臍尿管囊腫,平均住院8 d,切口甲級愈合,無手術并發(fā)癥,術后隨訪3個月無復發(fā)及惡變。
3.1臍尿管成人發(fā)病率為1 ∶ 5000,而嬰幼兒發(fā)病率只有1 ∶ 15000,臍尿管未閉畸形的類型有:①臍尿管未閉。②臍尿管囊腫。③臍尿管竇。④膀胱臍尿管憩室[1]。臍尿管囊腫占30%。
3.2臨床表現(xiàn)和診斷 臍尿管囊腫通常情況下無任何征狀,若無炎癥和潰瘍,可終生無癥狀,偶在體檢時發(fā)現(xiàn),囊腫較大時可于下腹正中觸及包塊,感染是臍尿管畸形中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感染波及膀胱時可見紅、白細胞。造影可見膀胱頂端充盈缺損,B超檢查可見膀胱頂部無回聲暗區(qū)邊界欠清,內部回聲不均勻,通透性欠佳,膀胱充盈與空虛對囊腫大小無影響。膀胱鏡檢查示膀胱內頂部有圓形腫物突入膀胱,黏膜光滑,發(fā)亮。CT可作為影像學首選檢查方法,臍尿管囊腫CT下表現(xiàn):臍尿管走行區(qū)囊性低密度灶,囊壁光整,囊內密度均勻,其內Ct值15-26 hU,增強無強化[2]。
3.3鑒別診斷 臍尿管囊腫為良性病變需與惡性病變鑒別,膀胱腫瘤好發(fā)于側后壁及底部,而發(fā)生于頂部且向前侵犯腹壁者較少見;臍尿管腺癌的發(fā)病率較低,潛伏期較長,無特異性癥狀,早期診斷困難,晚期可出現(xiàn)腫瘤轉移的各種臨床表現(xiàn),其診斷主要依靠膀胱鏡、CT(實性腫塊、厚壁、增強可見明顯強化)、B超,確診靠活組織病理檢查。
3.4治療 臍尿管殘留常并發(fā)感染,且有癌變可能,所以一旦發(fā)現(xiàn)應盡早手術切除,其手術切除范圍包括臍尿管、臍尿管腫物、臍正中韌帶以及臍尿管腫物相連的膀胱頂部,對感染或形成膿腫的患者應在炎癥完全消退后再行手術治療。手術方法尚有爭論,目前隨著腹腔鏡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大多數(shù)學者推薦使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臍尿管病變[3],在國內已有很多學者使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臍尿管病變,達到安全、有效、微創(chuàng)的目的。
[1] 吳階平.實用泌尿外科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 靳秀麗,楊漢豐,等.臍尿管囊腫的CT診斷價值.放射學實踐,2009,24(8):878-881.
[3] Cadeddu J A, Boyle K E, Fabrizio M D, et al. Laparoscopic management of urachal cysts in adulthood. J Urol,2000,164(5):1526-1528.
116021 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yī)院
臍尿管囊腫在臨床上較為少見,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之間,我院采用傳統(tǒng)方法根治性切除臍尿管囊腫及相關附屬物2例,療效滿意,報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