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玲娟
青島市37900例農村婦女病普查結果分析
韓玲娟
目的 通過體格檢查了解青島市農村已婚婦女常見病、多發(fā)病情況, 有針對性地制定防治疾病措施, 提高婦女健康水平, 提高婦女生活質量。方法 2006~2013年對青島市農村27個社區(qū)37900例婦女進行婦科病、乳腺病普查。結果 患婦科病16865人, 患病率44.49%;患乳腺病者12707例, 患病率33.52 %;婦科疾病前三位分別為外陰、陰道炎, 宮頸糜爛, 子宮肌瘤;乳腺疾病以乳腺增生為主。結論 婦女保健工作的重點應針對婦女常見病、多發(fā)病開展各種形式知識講座, 提高婦女防治疾病的意識。定期為廣大農村婦女進行免費查體是做到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 降低婦女常見病發(fā)生率, 提高婦女的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
婦女??;乳腺?。换疾÷?;普查
婦女常見病篩查是婦女常見病防治的重要內容, 是保障婦女健康的重要公共衛(wèi)生服務。婦科病一直是影響廣大婦女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問題, 尤其是農村婦女, 防病、治病和就醫(yī)意識相對較差。為此, 作者對青島市農村27個社區(qū)已婚婦女進行每年兩次的婦科病、乳腺病免費體格檢查。以便更有針對性地制定合適的干預措施, 提高婦女的健康水平。現將查體結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來源于青島市第三人民醫(yī)院2006~2013年對青島市農村27個社區(qū)已婚婦女、年齡20~64歲, 進行婦科病、乳腺病普查的數據。
1.2 方法
1.2.1 婦科病檢查 婦科醫(yī)生詳細詢問病史, 檢查外陰部,陰道窺器檢查, 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取材, 雙合診檢查, 必要時三合診檢查。
1.2.2 乳腺病檢查 詢問病史, 乳腺視診, 觀察兩側乳房的形狀、大小是否對稱, 有無局限性隆起或者凹陷, 乳房皮膚有無發(fā)紅、水腫及“桔皮樣”改變, 淺表靜脈是否擴張, 乳頭有無溢乳、糜爛等;乳房觸診, 由外上、外下、內下、內上各項限及中央區(qū)順序作仔細觸診, 觸及腫塊后, 描述其位置、大小、數量、質地、活動度、邊界是否清楚、表面是否光滑、有無壓痛,常規(guī)進行腋窩檢查, 明確有無淋巴結的異常腫大。
1.2.3 輔助檢查 盆腔超聲檢查, 子宮大小、形態(tài), 盆腔腫物定位及囊實性鑒別, 宮內節(jié)育器位置等。紅外線乳透儀檢查乳腺。
以上檢查結果由專人負責記錄, 采用統一婦女病普查表格, 詳細、如實填寫姓名、性別、年齡、聯系方式、疾病名稱等內容。
進行婦科病檢查:患婦科病16865人, 患病率44.49%;患乳腺病者12707例, 患病率33.52%;其中生殖道感染占87.68%, 婦科腫瘤占12.2%, 宮頸癌3例, 乳腺病以乳腺增生為主, 占86.76%, 乳腺癌6例。
目前, 醫(yī)學領域的發(fā)展日新月異, 新的醫(yī)療儀器不斷地問世, 為診斷、治療疾病提供了更多的手段, 使得人類健康水平得以不斷地提高。但是, 廣大農村婦女對婦科常見病、多發(fā)病的知識了解少, 很多農村婦女缺乏生殖、生理衛(wèi)生知識, 自我保健意識缺乏, 甚至已經出現婦科病的癥狀, 還是不肯去醫(yī)院就診, 導致疾病的進展, 甚至延誤治療時機。由婦科醫(yī)生下鄉(xiāng)到基層社區(qū)服務中心, 免費為農村婦女進行婦科病、乳腺疾病查體, 并同時普及疾病基本知識, 既可以做到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 又提高了農村婦女對婦科病、乳腺病的認知水平, 真正提高了廣大農村婦女的生活質量。
3.1 疾病的順位及好發(fā)年齡 分析查體結果可以發(fā)現, 婦科病前三位依次為外陰、陰道炎, 宮頸糜爛, 子宮肌瘤, 查體尚發(fā)現3例宮頸癌患者。乳房疾病以乳腺增生為主。發(fā)現乳腺癌6例。經統計學分析, 這些常見病的發(fā)生率存在著明顯的年齡差異。其中外陰、陰道炎和宮頸糜爛位于前兩位, 好發(fā)于性活躍年齡的婦女, 25~35歲發(fā)病率高達56.24%~59.15%,所以, 開展生殖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子宮肌瘤好發(fā)于35~50歲, 尤其是35~45歲之間的婦女;乳房疾病(乳腺小葉增生、乳腺纖維瘤)好發(fā)于30~40歲婦女, 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發(fā)病率逐漸降低。由此提示, 婦女保健工作要根據不同年齡的人群, 采取相應的重點保健內容。
3.2 外陰、陰道炎的防治 生育年齡婦女性活動較頻繁,且陰道是分娩、宮腔操作的途徑, 容易受到損傷及外界病原體的侵襲感染;絕經后婦女雌激素水平降低, 局部抵抗力下降, 也易發(fā)生感染[1]。外陰、陰道炎的特點是陰道分泌物增加及外陰瘙癢, 由于炎癥的病因不同, 分泌物的特點、性質及瘙癢的輕重也不相同。滴蟲性陰道炎分泌物特點是稀薄膿性, 泡沫狀, 有臭味。主要治療藥物為甲硝唑及替硝唑, 并應對其性伴侶同時進行治療。陰道假絲酵母菌病分泌物特點為白色豆渣樣, 應根據情況選擇局部或全身應用抗真菌藥物治療。
3.3 宮頸糜爛、宮頸癌的防治 查體結果分析顯示, 宮頸糜爛患病率27.17%, 發(fā)生年齡主要集中在性成熟期, 尤其是40歲以前是發(fā)病的高峰期, 這與有關報道相符[2,3]。對參加查體非月經期婦女常規(guī)行宮頸刮片, 結果正常者, 本院可給予自凝刀治療, 效果理想。結果異常者進一步行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 細胞形態(tài)學異常者聯合檢測HPV-DNA, 二者均異常, 則進一步行陰道鏡下宮頸活檢甚至宮頸錐切術, 常規(guī)行病理檢查, 避免漏診宮頸癌。查體發(fā)現3例宮頸癌患者, 已進行手術治療, 恢復好。宮頸病變患者應引起婦女保健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為農村婦女普及宮頸癌基本知識, 提倡晚婚晚育, 計劃生育, 選擇有效的避孕措施, 減少人工流產次數,避免醫(yī)源性和機械性損傷宮頸, 定期查體, 及時發(fā)現宮頸細胞學異常和高危型HPV-DNA陽性者, 積極進行干預治療,進而控制宮頸癌的發(fā)生。
3.4 子宮肌瘤的防治 子宮肌瘤為性激素依賴性腫瘤, 肌瘤小, 無癥狀, 尤其是近絕經年齡婦女, 可定期(不超過6個月)隨訪, 繼續(xù)增大或者癥狀明顯者, 根據情況可選擇藥物治療, 本院可給予超聲引導下自凝刀射頻消融治療, 微創(chuàng),不開刀, 效果好。藥物保守治療失敗, 不適合自凝刀消融治療者, 可選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婦女保健工作者應進一步為農村婦女普及子宮肌瘤基本知識, 對有月經量增多及經期延長、下腹部出現包塊、或伴有尿頻、排尿困難、便秘者應建議其盡早做婦科相關檢查, 才能做到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
3.5 乳腺增生、乳腺癌的防治 乳腺增生是一種既非炎癥又非腫瘤性疾病, 與卵巢內分泌失衡, 不合理婚、孕、哺乳史, 精神壓力, 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吸煙)等因素有關。乳腺癌高發(fā)人群包括:①月經初潮早(<13歲)或絕經晚(>55歲)。②未婚未育未曾哺乳者, 初產年齡>35歲。③有乳腺癌、甲狀腺癌、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家族史。④長期反復接受胸部x線檢查者。⑤長期過量使用女性激素治療者。對于18~35歲人群, 可以通過每月的乳腺自我檢查和三年一次的臨床乳腺檢查;35~49歲人群除每月自我檢查乳腺外, 要每年進行臨床乳腺檢查和每1年半的乳腺X線檢查;50歲以上人群除每月自我乳腺檢查外, 每年進行臨床乳腺檢查和乳腺X線檢查。婦女保健工作者今后的工作重點應教會農村婦女乳腺自我檢查方法步驟, 除為農村婦女進行乳腺病知識的普及外,還要重點針對上述人群進行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的定期篩查, 建議今后的普查將未婚未育未曾哺乳者這納入查體范圍之內, 減少漏查, 漏診, 提高婦女生活質量。
[1] 樂杰.婦產科學.第7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1:236.
[2] 劉鳳英.1 472例婦女宮頸糜爛影響因素分析.衛(wèi)生軟科學, 1998, 12 (4):18.
[3] 蔡彩香.臨海市女職工宮頸糜爛流行病學調查.現代預防醫(yī)學, 1997, 24 (3): 317.
266041 青島市第三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