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中福
“古詩配畫”是小學《信息技術(shù)1》的第17課的教學內(nèi)容。課本的內(nèi)容根據(jù)新教材的編寫精神和育人理念,突出了文字編輯的教學特點,注重使用Word進行文稿處理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diào)教學中文稿處理和美化的活動實踐,讓學生在操作實踐中進行圖文并茂的美化編輯,在編輯實踐中掌握計算機的操作技能。
三年級的學生,對計算機有了初步的了解,對一些工具的運用也處于初步認識階段,而對文稿的編輯和美化,還需要進行大量的操作實踐和操作訓練,因此對本課的教學,要采取導(dǎo)學法,以加強對學生的學習引導(dǎo),從而達到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
(1)認知文稿的處理工具Word。
(2)掌握使用Word工具進行文稿編輯和文稿預(yù)覽的方法。
(3)掌握正確保存文稿信息和編輯操作的技巧,提高使用Word工具進行文稿處理的能力。
(4)增強對文稿編輯的興趣,提高對Word工具基本功能的認知。
(5)增強使用Word工具進行文稿編輯操作的信心和主動學習、勇于克服困難的健康心理。
(1)認識Word工具編輯和處理文稿的基本功能。
(2)掌握運用Word工具,進行文稿編輯的基本方法。
(3)文稿編輯中圖片插入功能的運用。
文稿編輯中圖片與文字內(nèi)容的和諧統(tǒng)一。
對于本課的教學,運用自主探究的活動形式和教學方法,引導(dǎo)學生參與使用Word工具進行文稿的編輯活動,在對古詩的文字處理中,給古詩合理配畫,以提高學生使用Word工具保存文稿信息的技巧,從而養(yǎng)成運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素質(zhì)。
為提高文字的輸入和圖片的采集速度以及“古詩配畫”的編輯效果,教師可事先做好以下幾項教學資料的準備工作。
(1)制作本課的教學輔助課件,課件配畫樣式屏幕截圖如圖1~3所示。
圖1 課件配畫樣式一
圖2 課件配畫樣式二
圖3 課件配畫樣式三
(2)幫助學生搜集學過的古詩文,并提示配畫的方法(運用卡片形式)。
(3)在D盤建立教學圖片庫。
(1)導(dǎo)入:揭示課題
以前我們學了好多優(yōu)秀的古詩,一首好詩就是一幅畫,能激勵人,給人以美感,如果我們能根據(jù)詩所描述的意境,給其配上一幅恰當而美麗的圖畫,那就更是一種享受。板書(古詩配畫)
北宋理學家邵雍作了這樣一首古詩,大家請看詩的內(nèi)容:(播放課件教學資料1)題目是《一去二三里》(讀或背誦一下古詩的內(nèi)容)。
大家數(shù)一下古詩的字數(shù),有多少?(20字)
詩句描述了哪些景物?(煙村、人家、亭臺和鮮花)
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對大自然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這首詩僅用20個字,就生動地勾勒出一幅有“煙村”“人家”“亭臺”“鮮花”的田園畫面,創(chuàng)造出一種淡雅、幽美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和贊美。
想一想,你能為這首古詩配上一幅恰當?shù)漠媶幔?/p>
現(xiàn)在我們根據(jù)古詩所描述的意境,一起來給它配上一幅適合的畫,大家看看有什么效果?
(2)瀏覽:配畫文稿
①看一看畫面上都有什么。
②說一說配畫前后的文稿有什么不同?(單獨的詩文顯得單調(diào)無趣,配了畫的文稿給人一種生動活潑、情趣無限的感覺,詩的意境更加具體化了。)
③再說一說,三幅配畫文稿又有什么不同?(文字的多少、文字的位置)
④在配畫文稿中,當文字的多少和文字的位置發(fā)生變化時,產(chǎn)生的效果也就不一樣。
(3)閱讀:“教學資料2”
現(xiàn)在我們再看一看“教學資料2”,來為你喜歡的古詩“配畫”。(“教學資料2”的內(nèi)容主要有“古詩配畫”的流程和用來配畫的參考古詩。)
(1)文字輸入
在學過的古詩中你喜歡哪幾首?學生背誦古詩。
學生選擇古詩。(從“教學資料2”中,選擇一兩首你最喜歡的古詩,再選擇輸入法,將古詩文字輸入到Word文檔。)(板書:選擇—古詩)
(2)文字編輯
①選中:文字編輯是從文字“選中”開始的,只有被選中的文字,才能進行編輯操作。
②按住鼠標左鍵,拖動鼠標劃過文字,“選中”古詩可進行字體、字號、顏色等內(nèi)容的編輯,這時也可體會“格式”工具的其他功能。
(3)編輯預(yù)覽
作用:通過預(yù)覽,查看編輯的效果,以方便進行恰當?shù)奈谋拘薷摹?/p>
方法:編輯預(yù)覽可選擇如下操作
①文件—打印預(yù)覽—進入預(yù)覽窗口,可選擇單頁或多頁預(yù)覽—返回編輯頁面,點擊“關(guān)閉”按鈕。
②也可直接點擊編輯窗口的打印預(yù)覽按鈕,進入預(yù)覽窗口。點擊“關(guān)閉”按鈕,返回編輯頁面。
(4)文稿配畫
①可上網(wǎng)搜索合適的圖畫,另存于桌面,然后再把它插入文稿中。
②也可到D盤(教學圖片庫)中去選取一兩幅圖片插入文稿中。
③方法:點擊插入菜單—圖片—來自文件—選擇圖片內(nèi)容—點擊確定。(板書:插入—圖片)
(5)圖片編輯
單擊選定所插入的圖片,調(diào)整圖片大小,調(diào)整圖片位置,設(shè)置環(huán)繞方式。
(6)文檔保存
①路徑另存:文件—另存為—選擇保存位置—文件命名—選擇保存類型“Word文檔”—確定。此種保存,不改變原文件。
②按鈕保存:利用保存命令和保存按鈕,也可進行文檔的保存操作,這種保存操作,要改變原來的文件。(板書:保存—文稿)
3.展示與交流
展示:組織學生進行優(yōu)秀作品的欣賞,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交流:說一說你所編輯的古詩和配畫的意思。說一說你對文字處理和文稿編輯的體會。
閱讀:第17課(46~47頁)內(nèi)容,思考古詩配畫的過程,想一想你從中學到了哪些內(nèi)容?還有哪些不懂?
在“古詩配畫”的教學活動中,師生共同學習了文字配插圖文稿的編輯方法和技巧。這使文稿處理的教學實踐更加生動有趣,但值得注意的是,詩文配畫所用的插圖,一定要與文字相關(guān)聯(lián),只有圖文相互關(guān)聯(lián),才能達到文圖內(nèi)容的相互映襯。也就是說,只要我們能夠運用計算機將圖文自然貼切地配合使用,就會使文稿的編輯更加趣味化,就能在學習計算機操作的實踐中,共享文化的精彩,共創(chuàng)文化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