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敏
教育的本質是什么?在杜郎口中學聽完隨堂的《濟南的冬天》和公開課《陋室銘》,又聽完崔其升校長的經驗介紹,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的思考。
杜郎口課堂教學模式最有價值的創(chuàng)意在于它力圖去喚醒每個學生的教育“自覺”?!坝X,從見,學省聲。寤也,醒悟、覺悟的意思?!蹦坑兴?,心有所悟,從學習中通過自己的實踐、體悟,生出新的見識來,才是“覺”?!昂蟋F代教育需要學生不但學會閱讀,更要學會書寫?!蟋F代課程的功能在于帶領學生離開機械、單調的、預先設定的、清晰可見的路線,或者說坦道,而進入‘迷途’,轉向自己身份的創(chuàng)造?!雹龠@種主體意識的被喚醒、被提升、被彰顯,恰恰貼近了教育的本質——成“人”:占有知識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要學生通過體驗學習知識的過程,投入自身情感,還原生活情境,融知為智,生成一種理性的洞察力,一種開啟生命的智慧。杜郎口中學的崔其升校長把它歸結為兩個詞:“尊重”和“尊嚴”,就是對每個學生作為“人”的人性、天性的尊重,為每個孩子展示自我、實現自我價值提供機會和平臺?!稘系亩臁氛n堂中學生在四面墻上黑板的知識板書和一組組學生的投入朗讀、《陋室銘》公開課上一組組學生展示的自創(chuàng)作品《拔河銘》《交友銘》《三句半》等讓人印象深刻:學生不再是“知識的旁觀者”,學生“個個動手,人人參與”,在語文言說實踐中學會言說,在課堂上“敢說”“會說”“說得精彩”,這種強烈的自我表現意識和言語表達能力是可貴的。一所農村初級中學,敢于解放學習力,構建生本課堂,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份勇氣和魄力更是讓人肅然起敬的!
然而,當洋思中學成為一種模式,東廬中學成為一種模式,杜郎口中學也成為一種模式時,如何走出模式化“形式大于內容”的弊病,就成為我們思考的重心。湖南日前備受關注的岳陽許市中學“五環(huán)漸進式”的開放自主學習模式和株洲景弘中學“一三六”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都脫胎于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模式”。這些模式名稱各異,但大體都是按照“預習——展示——反饋”三大模塊來展開的,改革其實也大同小異:學生被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變成多個“圓桌式”學習共同體,人手一本導學案,通過自學、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等形式來完成學習。門門課這樣改,節(jié)節(jié)課一樣做,要求老師少講,甚至不講,學生熱熱鬧鬧的活動當中是否又缺失了什么呢?一組組學生上去表演朗讀《濟南的冬天》,得到的學生點評僅限定在這個字讀錯了,那個地方漏讀了,對文本的理解加深了幾分呢?《陋室銘》課上一組組同學自創(chuàng)的各種銘文全是背出來的,實在讓人生疑:是當堂交流創(chuàng)作的么?太假!當年杜威的改革是以失敗告終的呀!這提醒我們關注教育 “自覺”的另一重含義:教育者教學意識的覺醒。它是基于對人性千差萬別的深切洞察和對教育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而成就的一種教育實踐智慧。“以人為本,關注生命”,沒錯;但教育本該是自由、和諧、開放和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為何非得一哄而上,爭相效仿某一種模式,以至于因形害意呢?我們還得記住那句最質樸的話——“教學有法,教無定法?!?/p>
注釋:
①汪霞:《布洛克的后現代課程觀探析》,《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