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煥財 安永男 宋先旭 韓延亮
21例捆綁式胰胃吻合術的效果體會
許煥財 安永男 宋先旭 韓延亮
目的探討捆綁式胰胃吻合的效果。方法對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科選擇21例施行捆綁式胰胃吻合術,對其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全組均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均為捆綁式胰胃吻合。結果本組全部治愈。出現哮喘患者1例,因哮喘發(fā)作延長胃管留置時間,經保守治療治愈。結論壺腹周圍癌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中,采用捆綁式胰胃吻合,手術簡單、時間短、術后并發(fā)癥出現率低,提高了治愈率,易于推廣。
胰胃吻合;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的彭淑牅[1]教授設計的捆綁式胰腸吻合術,從1996年發(fā)表以來,在國內外已廣泛應用。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6例壺腹周圍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選取施行捆綁式胰胃吻合術的21例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治療體會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21例患者,胰頭癌8例,十二指腸乳頭癌5例,壺腹癌2例,膽管下端癌6例。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齡在34~73歲,平均年齡59.8歲。均以腹痛入院,伴黃疸20例,伴膽管結石3例,5例十二指腸乳頭癌患者術前經ERCP檢查確診,1例有哮喘病史。
1.2 胰胃吻合的主要步驟切除胰頭、十二指腸、膽管、膽囊及部分胃,清掃脂肪淋巴組織。臨時封閉胃殘端。胰腺殘端游離2~3cm,胰管內放置硅膠管一根。殘端斷面用4.0Prolene線間斷縫合,線尾留做牽引。應用0.1%碘伏溶液100mL由胃管注入胃腔消毒后吸盡。胃后壁切開及荷包縫線預置:與胰腺殘端相對應的胃后壁,提起該部并用電刀切除部分胃后壁。較擬捆綁處的胰腺略小。環(huán)繞胃后壁漿肌層切口應用4.0 Prolene線預置荷包縫合。胃前壁或遠端切開:進行胃腔內吻合,需切開胃前壁。松開封閉胃殘端的腸鉗,將胃前壁大彎側縱行用電刀切開約3~5cm。胰胃吻合方法:應用血管鉗通過胃前壁和遠端切口,通過胃后壁切口將胰腺殘端拉入胃內;在胃腔內將胃后壁向背側推送,使游離的胰腺殘端進入胃腔;抽緊預置的荷包線加以結扎,完成漿肌層捆綁;距離胰斷端lcm環(huán)繞被胃黏膜覆蓋的胰腺進行捆綁。用殘端閉合器閉合胃殘端。完成上述步驟后施行膽腸吻合和胃腸吻合。術后第2~10天,每日送檢腹腔引流液查淀粉酶。
本組全部治愈。手術時間在240~310min,平均手術時間270min,住院時間為10~32d,平均住院天數為17.8d。全部患者未發(fā)生胰漏和出血,出現1例哮喘患者,將胃管拔出后,呼吸道癥狀加重,重新留置胃管呼吸道癥狀好轉,由胃管注入造影劑確認腸袢功能良好后,拔出胃管后順利恢復。
彭淑牖報道了捆綁式胰胃吻合術后,Arnaud[2]的研究得出PD術后PG與PJ胰瘺發(fā)生率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國外相關PD術后PG與PJ回顧性分析資料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在術后胰瘺[3]及腹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上PG優(yōu)于PJ。馬晉平等在2010年12月以前的文獻中選擇六個前瞻性對照試驗,提取數據資料,胰胃吻合在術后并發(fā)癥、胰瘺、腹腔積液三項指標明顯優(yōu)于胰腸吻合,病死率等指標上兩種吻合方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時,采用捆綁式胰胃吻合重建,筆者體會其優(yōu)勢在于:①胰腺無針眼,內捆綁及荷包縫合后的外捆綁,可使胃的漿肌層和黏膜分別緊貼在胰腺組織上,減少了胰漏的可能性。②吻合口位于胃腔中。③胃腔較大,吻合簡單,吻合口無張力,術后胃腸減壓,引流通暢,吻合口位于液平面之上,利于愈合。④解剖上胰胃易于吻合,吻合口無張力,胰胃吻合不受胰腺殘端大小影響,避免了胰腺殘端過大不易套入腸腔的可能。
哮喘患者胃食管反流(GERD)的發(fā)生率為34%~82%[4]。故哮喘患者行BPG,為了防止肺部并發(fā)癥,應適當延長胃管留置時間,待確定吻合口通暢和腸袢功能良好以后拔出胃管。捆綁式胰胃吻合術可以作為PD術后消化道重建的一種選擇。
[1] 彭淑牖,王許安,劉穎斌.彭氏胰胃吻合術-Ⅰ型與Ⅱ型的比較(兼論Ⅲ型和Ⅳ型)[J].外科理論與實踐,2009,14(5):505-509.
[2] Arnaud JP, Tuech JJ, Cervi C. Pancreaticogastrostomy compared with Pancreatico-jejunostomy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J]. Eur J Surg, 1999,165:357-362.
[3] 陶京,王春友.胰腸吻合方式選擇與胰腸吻合口漏[J].中國實用外科志,2007,10:845-847.
[4] 王長征.胃食管返流與慢性咳嗽[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6, 26(1):11.
R735
A
1673-5846(2013)04-0361-02
牡丹江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