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秀權,楊 穎
(淮陰師范學院 文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1)
2013年3月,淮陰師范學院文學院啟動了教學改革立項工程,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教研室在王澤強主任組織帶領下開始進行教學改革探索與實驗。為此,我們對文學院師范類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大二和大三學生進行了一次關于中國古代文學教學改革的調研。調研對象涉及8個班360名同學,共收到有效調研問卷345份。我們通過對調研問卷的細致整理、統(tǒng)計、分析,獲得了大量有指導意義和啟發(fā)意義的數據,為古代文學教學改革奠定了基礎。在此基礎上,古代文學教研室參加教學改革的老師們統(tǒng)一認識,開始進行古代文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試驗。本文結合筆者古代文學教學實踐中獲得的經驗,把這次調研的結果與思考做一次總結。
在教學模式方面,這次調研的345份有效問卷中,選擇“完全使用傳統(tǒng)講授模式”的同學僅有11人。這說明,即使對于中國古代文學這種傳統(tǒng)的基礎性的學科,隨著當今知識大量并飛速更新的時代背景下,純粹的單調的傳統(tǒng)講授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要求,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但對于另一方面,“完全更新為多媒體授課”也沒有受到想象中的追捧,只有5名同學選擇。“以傳統(tǒng)講授模式為主,輔以多媒體課件”的方式最受歡迎,有203位同學選擇此項?!耙远嗝襟w授課形式為基礎,適當結合傳統(tǒng)講授形式”也相當受歡迎,有126人選擇??梢钥闯?,在中國古代文學傳統(tǒng)的基礎課程教學中,同學們對傳統(tǒng)的講授授課方式還是認同的,愿意接受的;但是,多樣化的試聽授課方式也是不可忽視的潮流。這對我們那些年齡較大、習慣于講授的教師是一個挑戰(zhàn),也對年輕教師是一個提醒和啟發(fā)。
另外,也有不少同學對“學生自學、老師點撥答疑”,和“老師課前出議題、學生準備、課堂討論”之類的教學方式感興趣,這也反映出同學們希望提升學習自主性的愿望。
根據這次調研,我們對古代文學教學方式進行了改革,盡可能地發(fā)揮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根據自身的實踐,我們認識到,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所發(fā)揮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課件的制作和使用適當合理的話,一堂充分使用多媒體課件的課,比一堂不使用多媒體課件而依靠傳統(tǒng)板書的課,授課的內容和知識量可以增加一倍。多媒體課件的有效使用,不僅增加了授課知識量,也有利于改變學生不喜歡的授課拖沓散漫的缺點。
在教學內容方面,“老師根據自己的知識優(yōu)勢,對教材重新取舍,并講授自己的研究成果”這一項最受追捧,345份有效問卷有209位同學肯定了此項。與之相對比,“客觀嚴謹地遵循教材體系,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這一項,只有不到30%的同學認可。但老師太過隨意地發(fā)揮也不太受歡迎,只有15%的同學對“老師自由隨興地調整教學計劃”這一項表示贊賞。與此相關聯,調研表中設計了“你心目中優(yōu)秀的古代文學老師是什么樣的”這一自由陳述環(huán)節(jié)。雖然同學們的陳述五花八門,但通過綜合與分析不難看出,與時俱進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是同學們最渴望的。同學們在描述老師時,出現頻率最高的詞是“知識淵博”和“與時俱進”。與這兩個詞相比,“幽默風趣”“和藹可親”等出現的頻率僅居其次。
這一調研結果對老師們大有裨益。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也印證了:此次調研所得出的結論都是同學們最真實的想法和愿望。例如,關于司馬遷的生平,幾乎所有的文學史和有關資料都認為司馬遷的一生大致與漢武帝相始終。但郭沫若先生早就此提出過異議,認為司馬遷有可能是被殺害的結局,但郭老的觀點沒有得到《史記》研究界的肯定和重視。筆者對此話題有所關注和研究,并收集了一些有關資料,認為郭老的結論是有據可循的。于是在課堂上,我向同學們講授了自己關于司馬遷之死的研究成果,同學們凝神靜氣地聆聽,生怕漏掉一句話,課堂教學效果極佳,也激發(fā)了同學們學習《史記》的興趣。
高校教育不同于中小學教育,因為大學生已經是成人,知識量和知識欲的需求都有所增加。所以高校教師不能滿足于只讓學生了解基本的知識,不能只停留于賞析的層次。這就需要教師的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深度,且能夠做到深入淺出。比如《詩經·關雎》的主題,傳統(tǒng)的說法是《毛詩序》的“后妃之德”,雖然今人已不大相信此說,但讓學生了解這一說法卻是必要的;至于其是否正確,教師應該相信學生有自己的判斷能力。
陸游教子曰:“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睂τ诟咝=處焷碚f,要想真正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功夫是在教學方法之外的。這首先需要教師很強的責任感。除了教師自己的學術研究要不斷進步之外,還需不斷關注自己教學領域內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把它們及時補充到教案中,教授給學生。筆者從事高校教學工作十余年來,自己的古代文學教案年年都有新的補充和修改,每一次教案的更新都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也使自己對課堂教學更有信心。記得在講授陶淵明時,所有教材和有關資料一致認為陶淵明是個超然世外、悠然自得的人。如果我按部就班地照此觀點講授,不會有任何問題。但有學者2012年在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認為:“陶淵明的一生,尤其在歸隱后,心中始終有著強烈的矛盾與痛苦:他對白首無成的焦慮,對聲名的渴求,對死亡的憂懼,始終糾纏在他的內心。所以他不得不借酒消愁,從先賢那里尋求精神上的安慰。陶淵明并非那樣的超然世外,悠然自得。”[1]我在課堂上把關于陶淵明的這一最新觀點和結論傳授給學生,得到了同學們的普遍肯定,收到了很好的反應。又如,關于莊子《逍遙游》中大鵬的形象,傳統(tǒng)觀點一直認為,大鵬雖然能高飛于九萬里的高空,但它也需要借助風才能做到,所以大鵬最終也是莊子否定的對象。但學者對此最新的研究結論是:“莊子描繪了一個理想的逍遙境界,大鵬就是向這個理想境界勇敢進發(fā)的追求者的形象?!盵2]我在課堂上向同學們講授了這一最新觀點,同學們非常興奮并給予肯定,教學效果極佳。作為高校教師,必須不斷提高業(yè)務能力,關心學術前沿動態(tài),把自己和學術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斷補充到教學內容中去,使自己的教學跟上時代,富有新鮮的魅力。這樣做固然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學生大為受益,老師也會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尊敬和人生樂趣。
教師還應在課堂教學中善于運用優(yōu)秀的古代文學作品,對學生進行情感的感化、熏陶和啟迪。高校教師面對已經是成人的學生,要善于圍繞優(yōu)秀文學作品,與學生達到一種心靈的溝通、審美的愉悅,分享對所學專業(yè)知識進行探索、研究所可能有的喜悅、困惑與焦慮,交流對人生、事業(yè)、情感等重大問題的認識與思考等等。教學活動的最佳境界,或者說最高境界,應該是師生在教學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知音境界。筆者在這方面曾做過一些嘗試,圍繞著諸如“屈原是否可以離開楚國而出走”“莊子的逍遙人生境界是否有現實性”等話題,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對這些話題的討論是否有最終結論,或者最終結論是什么,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討論,師生之間進行了一次人生觀及世界觀的交流、溝通與思考。這對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和距離都大有裨益。
文學的學習,除了課程教學之外,閱讀和拓展是反映教學的延展性和深化教學效果的重要渠道。通過“古代文學作品的閱讀總量占整個文學閱讀的比例”這一問題的調查,我們可以看到,古代文學作品的閱讀在同學們的閱讀活動中占據了比較大的比例。在345位同學中,回答這個問題的有284人。根據我們對研究對象的了解,沒有填寫具體答案的同學中,有很大比例是極少進行古代文學作品閱讀活動的。結合具體數據來看,古代文學作品的閱讀量占課外閱讀總量的比例小于10%的在345位參與調查者中有70人,而高于50%的也是少數,只有17人。絕大部分同學都在10%-50%之間。其中,占10%的有50人,占20%的有67人,占30%有72人,占40%的有26人,占50%的有24人,這些是比較集中的。從這一結果來看,古代文學的教學應該是比較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的。但在這看似可喜的結果背后,當我們進一步調查古代文學閱讀的內容時,也發(fā)現半數以上同學所進行的古代文學閱讀基本限于課堂涉及的作品,有20%的同學能夠在課堂講授之外閱讀作品選中其它的大部分作品,而真正能夠在教材之外認真開展古代文學閱讀的學生,僅有73人??梢妼糯膶W作品延展閱讀的引導還需要加強。
在當前古代文學的拓展課程方面,關于詩詞和古代文化的主題是同學們比較感興趣的,也是文學院當前比較重視發(fā)展的環(huán)節(jié)。同學們“對古典詩詞朗誦和背誦活動的態(tài)度”大部分是積極的,愿意積極參與的有245位,但其中有大量的同學選擇了“愿意參與,但擔心做不好”,可見還需要進一步鼓勵。對于古典詩詞寫作或古典戲曲改編等實踐性的學習內容,同學們也很有興趣,普遍覺得能提高古代文學的學習興趣。不過在成立古代文學興趣社、創(chuàng)辦古代文學內部刊物的問題上,持贊同態(tài)度、愿意參與的只有大約40%的同學,群眾基礎還不是很堅實。
畢業(yè)論文是學生在本科階段進行學術研究的一個指定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愿意選擇古代文學作為畢業(yè)論文選題的同學有139人,占有效問卷數的41%;不愿意的有111人,占32%;還有持無所謂態(tài)度的93位??吹贸鰜?,古代文學對學生還是有不小的吸引力。而在不愿意選擇的理由中,古代文學太難是比較主流的意見??佳惺潜究仆瑢W走向研究的重要途徑,在341份有效回答中,有187位同學保留了考研的選項,其中愿意選擇古代文學方向的有51人,而選擇其它方向的有136人。在考研方向的選擇中,仍然以傳統(tǒng)的唐代文學為大宗,其次是明清、先秦和宋代文學。顯然,在傳統(tǒng)的唐宋熱點之外,隨著明清文學研究的深入和地方文化發(fā)展的推動,同學們對近古文化和文學的了解更加深入,興趣不斷增強。
總體看來,本次調查是一次比較深入的教學信息的互動,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們則可以通過調查更加了解學生的心態(tài)和需求。同學們認真的態(tài)度從調查表上的留言可以體現出來?!斑@樣的調查很好,期待能帶來真正的變化?!薄跋M{查的結果能有實際的體現?!蔽覀兿乱徊降墓ぷ骶褪窃诿鞔_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改進的思路并加以操作,將調查研究的成果落到實處。
通過本次調研,我們確定的基本改革思路和目標是:(1)運用盡可能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古代文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古代文學的積極性。(2)更新教學觀念,切實落實多媒體教學和師生雙向互動的教學模式,改變教學中“滿堂灌”的傳統(tǒng),努力使古代文學教學注入更多生動活潑的、學生易于接受的因素。(3)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和教案,去除陳舊的觀點,代之以最新的研究成果。(4)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古代文學作品的指導,加強背誦、模仿與借鑒的訓練,加強研究性論文的寫作訓練,讓學生多寫多練,學有所用,在模仿與實踐中鞏固知識,在模仿與實踐中鍛煉摸索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由此培養(yǎng)學生逐步向研究型人才過渡。
參考文獻:
[1]邵明珍.重讀陶淵明[J].文藝理論研究,2012,(3).
[2]尹榮方.鯤鵬形象與《逍遙游》題旨[J].上海海關學院學報,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