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冰冰 張立華
關于臨床小兒腦癱康復護理的探討
孫冰冰 張立華
目的探討小兒腦癱的康復護理措施。方法分析27例小兒腦癱患者的臨床護理資料。結果經康復護理后27例患兒的總有效率為92.6%。結論臨床護士在為腦癱患兒做康復訓練時一定要做到將解釋、疏導、鼓勵貫穿于整個護理全過程,從而提高患兒的治愈率。
腦癱;康復護理;護理措施
據報道,目前我國兒童腦癱的發(fā)病率約為整個出生人口的1.4%~4.0%左右。據有關部門公布的相關數據表明,2011年全國腦癱兒童總數接近500萬例,并以每年增長約4萬例的速度遞增。而據有關數據顯示,吉林省兒童腦癱發(fā)病率達到出生人口的2%左右,按吉林省近年來出生人口數據估算與腦癱嬰兒出生率推算,吉林省0~6歲腦癱兒童數量大約在1萬例左右,每年新發(fā)生腦癱的兒童在1900例左右。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經本院收治的腦癱患兒,通過采用藥物、高壓氧治療后,對腦癱患兒進行康復護理,在工作中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效果,現將護理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選取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27例腦癱患兒在我院接受治療,所有患兒均符合1998年全國兒童腦癱學術會議確定的腦性癱瘓診斷標準。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齡2歲4個月~6歲2個月,平均3.7歲。
2.1 環(huán)境要求康復工作環(huán)境中房間要保持寬敞、明亮,空氣流通設施應強調家庭化,隨時保持整潔、干凈。護士注意做到儀表端莊、言語輕柔、舉止得體,房間墻壁上掛一些適合兒童年齡心理的圖畫,桌上放一些能引起兒童興趣的圖書等,讓患兒來到康復室就像在自己家里,能夠很快產生信任感、歸屬感和安全感,并能積極主動配合治療。
2.2 心理指導多數家長對患兒都存在悲觀失望心理,護士應不失時機地做家長工作,幫助其認識疾病,端正態(tài)度,并向家長介紹腦癱的醫(yī)學相關知識,提高家長康復治療意識,使患兒及家長主動配合臨床工作。
2.3 頭頸部訓練痙攣型患兒做訓練時將患兒兩只手放置頭兩邊,并盡量緩緩向上提頸部,用前臂下壓患兒肩部,抓住患兒使其手提高外旋,坐起時保持正位。緩慢型患兒做訓練時讓其手臂伸直向內彎曲下壓,手部放松,讓患兒緩緩坐直,頭部始終往前抬高。肌張力低下型患兒做訓練時雙手抓住患兒的肩膀,拇指頂住患兒的胸部,肩膀往前穩(wěn)穩(wěn)托住患兒,輔助其將頭抬起來。
2.4 手臂和腿部訓練
2.4.1 手、腕、臂一起伸直的方式抬高患兒手臂,拉直向外彎曲,讓患兒伸開拳頭,使手平放,腕部抬高。
2.4.2 下肢伸直方式患兒下肢僵直緊夾時,抑制膝關節(jié)使其雙腿外轉,使髖關節(jié)彎曲并繞轉到放松狀態(tài),足背屈,輔助其腳趾伸直。
2.5 日常生活訓練囑咐患兒在吃飯時使用圓形湯勺,輔助患兒使其手臂彎曲,拇指外轉把食物送進口中;睡眠時雙肘控制住,維持肩向前,腿并攏;如果患兒的臉朝向一方位,要輔助扭向對側。
2.6 語言訓練在患兒前放一面鏡子,對患兒進行口、唇、舌的具體訓練。每日2~3次,每次堅持30min左右。
經過近5個月的康復治療,27例患兒中,基本治愈6例,顯著9例,有效1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2.6%。其治療效果與患兒年齡、病情輕重度及腦癱類型相關。中等程度以下或伴有智力低下,并在2歲以內的患兒康復治療效果明顯率較高,年齡大于2歲的重度腦癱患兒伴有中度以上智力低下、遲緩型腦癱患兒、混合型患兒療效較差。
腦性癱瘓簡稱腦癱,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個月以內受到損傷,導致中樞性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腦癱的癥狀有運動障礙(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姿勢障礙(姿勢的穩(wěn)定性差)、智力障礙、語言障礙(語言表達困難或失語癥)、視聽覺障礙(近視或斜視伴聲音辨別困難)、生長發(fā)育障礙(生長發(fā)育遲緩或滯后)、牙齒發(fā)育障礙(牙齒質地疏松、易有蛀牙)、口面功能障礙(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出現明顯痙攣或不協(xié)調)、情緒和行為障礙(手足徐動型和孩子性格比較固執(zhí)、任性,情緒波動變化大,善感受易怒,有的甚至孤僻不合群)、癲癇等。通過對27例患兒的治療,認為以下對于患兒的康復護理至關重要。
在對腦性癱瘓患兒的護理工作中,對患兒的心理支持工作要放在首位,護士要用慈母般親切、和藹的態(tài)度,用柔和的語言來和患兒交流、溝通,先贏得患兒及家長的信任,從而減少其對康復治療和護理工作的害怕心理,增加患兒及家長對康復治療的積極性。在治療過程中如果發(fā)現患兒有點滴進步隨時就給予鼓勵和高度表揚,不斷激勵患兒和家長對康復治療的信心。同時,讓家長知道要取得較好的康復效果,單靠醫(yī)生和護士是不夠的,需要家長全力配合,并指導家長在患兒身邊引導患兒做各方面康復訓練。這樣即增加親子感情,也感受到訓練時像在游戲中的快樂感受,使家長和患兒感受到康復治療帶來的對今后美好生活的期待。
在進行康復訓練前,首先給患兒及家長講述康復訓練的目的和采取的方法,以及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情況,經家長同意后方可進行康復訓練。
總之,腦癱患兒的康復情況必須要做到早檢查、早診斷、早治療,臨床護理工作人員要將解釋、疏導、鼓勵、耐心、細心、親切和藹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中,從而提高患兒的治愈率。
[1]何星瑤.容國安.廖明珍.小兒腦性癱瘓的病因研究近況[J].廣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11,14(4):75-76.
[2]李星慧.小兒腦癱的康復護理[J].當代護士,2009,13(6):42-43.
[3]徐莉,李晶,楊玉新.小兒腦性癱瘓的康復護理[J].中國醫(yī)藥導報, 2009,6(2):95-96.
[4]陳輝麗.小兒腦癱的康復護理體會[J].河北中醫(yī),2009,31(11):1739-1756.
R494
A
1673-5846(2013)08-0460-02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醫(yī)院,吉林四平 136000
孫冰冰,副主任護師,兒外科護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