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英國學派是戰(zhàn)后國際關系研究,特別是在理論研究領域學術特色較為鮮明的一個群體,正日益受到國內外學界的重視。近年來,盡管國內介紹、研究英國學派的文章、著述逐漸增多,但對英國學派內部的多元主義和社會連帶主義的爭論,鮮有專門介紹和研究。因而對英國學派內的多元主義和社會連帶主義的研究,具有很強的緊迫性,同時隨著國際社會對人權、人道主義干涉、“保護的責任”等問題日益關注,對英國學派中的社會連帶主義研究越發(fā)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英國學派肇始于上個世紀50年代。1959年,英國學者巴特菲爾德創(chuàng)立了“國際政治理論英國委員會”,該組織的宗旨是建立起一門探求“國際間國家體系的性質、外交的前提與思想、對外政策的原則、國際關系與戰(zhàn)爭倫理”的學問。英國學派歷經幾代人的理論構建,現在已經成為當代國際關系理論研究中,影響日益彰顯的一個思想流派,有著不同于美國國際關系理論的研究內容和方法。即便是在國際關系理論探究或曰國際關系學科仍處于美國主導的情勢下,經過馬丁·懷特和赫德利·布爾等著名學者的努力,國際關系理論中的英國學派最終成為美國之外該領域中唯一可稱得上研究譜系最為詳盡、豐富的學派。①Iver B.Neumann,John Vincent and the English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in Iver B.Neumann,and Ole Waver,eds.,The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Masters in the Making?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7,p.38.英國學派的核心議題是“國際社會”。該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馬丁·懷特就曾旗幟鮮明地指出,國際社會是“一個大而復雜的課題”,“在國際關系的理論中你能發(fā)問的最基本的問題是‘什么是國際社會’,這如同在政治理論中的中心問題是國家一樣”。①Matin Wight,An Anatomy of International Thought,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Vol.13,No.3,July 1987,p.222.根據布爾的闡述,國際社會是指“當一組國家意識到某些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在它們感覺到它們自己受相互關系中的一套共同準則約束并且分享那些共同機制的運作益處時,才形成一個社會?!雹贖edley Bull,The Anarchical Society:A Study of order in World Politics,2nd edn .Mac millan,1995,pp.9 -13.可見,國際社會是有共同利益、共同價值觀念、共同規(guī)則和共同運行機制的國家群體。布爾在闡述國際社會的同時,也更近一步提出了世界社會概念。布爾說的世界社會(世界秩序),指的是支撐整個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或主要目標的人類活動的格局或布局。③赫德利·布爾:《無政府社會-世界政治秩序研究》,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版,第16頁。他認為世界秩序同國際秩序有些不一樣。整個人類的秩序比國家間的秩序范圍更廣、更重要、更基本,而且認為前者在道義上優(yōu)于后者。世界社會之所以重要,這是由于人類大社會的終極單位不是國家,也不是民族、部落、帝國、階級或政黨,而是個人,個人是永存的、不會消失的,而人類的這種或那種組合形式則并非如此。④赫德利·布爾:《無政府社會-世界政治秩序研究》,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版,第17頁。從布爾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布爾的世界主義傾向。
冷戰(zhàn)結束后,世界局勢緩和,全球化的高速發(fā)展導致國與國之間的依賴程度越發(fā)緊密,英國學派也從探究最低程度的國際社會發(fā)展到通過文化價值認同,對規(guī)范、規(guī)則、制度的拓展,構建起一種后“國際社會”概念,它在某種程度上向世界社會靠攏,也可以說是世界社會的初級階段。而歐盟的成功實踐也為英國學派的理論變遷增強了很大的說服力。這種新構建起的國際社會在實際范圍上是“多元主義”的,還是“社會連帶主義”的,在英國學派內部引起了一場持續(xù)廣泛的爭論。
從哲學的角度來說,多元主義是指沒有一套原則能解釋生命里的多彩多樣;而用社會學的解釋,就是指不同文化在共融的氣氛下各自發(fā)展。而英國學派的多元主義是指“秩序是國際社會的最主要因素,因而強調國家主權的重要性,強調道德信念實踐的多樣性和價值的相對性。認為國際社會中的權利和義務授予了主權國家,個人僅有他們自己國家所給予的權利。因此,尊重主權和不干涉原則總是第一位的,國家無權因人道主義的理由而干涉他國內政。”⑤Tim Dunne,The New Agenda,in Bellamy,A.J.,ed.,International Society and its Critic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p.74.
社會連帶主義的思想淵源是法國孔德的實證主義哲學以及杜爾克姆的社會連帶主義理論??椎率欠▏鴮嵶C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哲學家和社會學家。在社會學上,孔德認為“社會是由家庭組成的,社會本能與個人本能在家庭里得到混合并相互調節(jié)。家庭和社會各有其職責,但目的是一致的。每個人都在追求自己的目的并在不知不覺中相互合作著,這種合作是社會得以產生的根源?!雹迏问纻愔骶?《現代西方法學流派》(上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年版,第282頁??梢?,個人差異的出現和強化破壞或削弱了集體意識,使得作為社會秩序和穩(wěn)定基礎的集體意識不再重要,成員之間的相互依賴與合作在日益專門化和獨立化的個體之間的作用更加重要。同樣,英國學派的社會連帶主義也是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的,社會連帶主義是“人類社會正義是第一位的,人權的重要性高于一切,國家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保護個人的權利。因而強調作為國際社會根本成員的個人的重要性,強調利益的一致性和價值的普遍性,認為國家既有權利也有義務保護好國內人民的基本人權,如果國家不能夠保護發(fā)展好人權,那么國際社會應該有理由也更有責任去干涉它,以便緩和人類不幸的極端情況發(fā)生?!雹逳icholas Wheelers,Saving Strangers: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p.19.
在英國學派中,多元主義和社會連帶主義之爭,一直是該學派研究的中心問題之一。隨著冷戰(zhàn)的結束,人道主義干涉的興起、重視保護人權成為時代潮流,英國學派中的社會連帶主義和多元主義之爭,再次成為國際關系理論界探討的熱點。國際關系學界一般傳統(tǒng)的觀點認為,爭論開始于布爾的《國際社會中的格勞秀斯》一文。在這篇論文中布爾提出了最原始的對國際社會中多元主義的概念的界定,這種觀點后來在他的《無政府社會》一書中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①Marques De Almeida,Pluralists,Solidarists and the Issues of Diversity,Justice and Humanitarianism in World Politics,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ights,Vol.7,No.2,Summer 2003,pp.144 -163.在這里,布爾主要集中在多元與社會連帶主義爭論的“規(guī)范”方面,也就是在關于規(guī)范的內容、淵源、以及國際規(guī)則的施行上。布爾所討論的中心問題是國際法的起源,正義戰(zhàn)爭的內核以及人權思想。
然而,在隨后的著作中,布爾也提到了多元-連帶爭論在其他方面的內容。20世紀70年代后期,布爾密切關注的是論戰(zhàn)的文化方面。在《自然法和國際關系》一文中,布爾告訴我們在一個“文化分裂”的世界里,對各行為體所要遵守的一種普世的共同規(guī)則,造成了巨大的障礙。布爾在這里所表達的意思就是文化的同質和異質程度極大地影響著國際機制規(guī)則運行的本質。這一主題是布爾在20世紀80年代著述中的主旋律,特別在他的《國際社會的擴張》一文中得以充分闡釋。另外,《國際關系中的正義》一書中,布爾介紹了多元-連帶爭論的又一個方面——“社會”。布爾基本論點就是一個合法的國際社會應該被建立在牢固的社會和經濟基礎之上。
冷戰(zhàn)結束后,英國學派中多元-連帶之爭激發(fā)了新一輪的研究興趣,尼古拉斯·威納《拯救異者》一書,可能是到目前為止最清晰的一本闡述發(fā)展人道主義干涉的社會連帶主義一書。同時,羅伯特·杰克遜出版了《全球契約》一書,明確捍衛(wèi)國際社會中的多元主義觀念。另外,凱·奧德松和安德魯·赫瑞爾合著的《國際社會中的赫德利·布爾》一書的引言中,他們強調布爾思想中的多元主義和社會連帶主義的重要性?!?0世紀90年代的大多數時候,英國學派內部的規(guī)范性爭論沿著多元主義-連帶主義的分界而分裂,在分界的一邊,杰克遜強烈的主張多元主義的規(guī)范;在分界的另一邊,威納在捍衛(wèi)社會連帶主義的權利和義務的探尋中,提出了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論據?!雹赥im Dunne,System,State and Society:How Does It All Hang Together?Millennium: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Vol.34,2005,p.166.
通過對多元—連帶的背景起源分析,可以看出多元主義的國際社會概念傾向于現實主義一方,強調國家間的政治和文化差異。而社會連帶主義則是一種社會學理論,它認為社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因而社會里面的個人,就是社會連帶主義所要研究的理論基點。
國際社會應該在什么時候尊重不干預的多元主義規(guī)范,在什么條件下又應該停止不干預的原則規(guī)范而與社會連帶主義的訴求相一致,主動承擔起保護人權的責任義務呢?英國學派的主要成員在這一問題上進行了激烈的爭論。多元主義和社會連帶主義的論爭派生出了其他重要的規(guī)范問題,如國際社會中的征服問題、在國際社會的擴張當中的土著人的權利問題等。分析多元-連帶主義的論爭,首先要了解懷特的現實主義、理性主義和革命主義三大傳統(tǒng),因為多元-連帶論爭正是在懷特三大傳統(tǒng)的指引下,才堅持了國際社會的多樣性和普遍性的統(tǒng)一。
生于1913年的懷特,是英國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三個傳統(tǒng)是馬丁·懷特對國際關系理論最重要的貢獻。三大傳統(tǒng)即:現實主義或馬基雅弗利傳統(tǒng)、理性主義或格勞秀斯傳統(tǒng)、革命主義或康德傳統(tǒng)。這三大傳統(tǒng)不但成為英國學派豐厚的思想資源,也得到了國際關系學界的廣泛認可。懷特認為所有國際關系理論的主要問題都已經明確包含在這三大傳統(tǒng)之間的爭論中了。三個傳統(tǒng)之間的不同就在于驅動體系的規(guī)范和價值觀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制度有所不同。英國學派諸多學者也是圍繞著這三個傳統(tǒng)來發(fā)展國際社會理論的。通過對國際關系理論三個傳統(tǒng)的分析,懷特為“國際社會”這一英國學派的核心理論范式找到了思想和歷史淵源—格勞秀斯傳統(tǒng),該傳統(tǒng)核心思想就是:盡管主權國家是國際關系主要行為體,但這并不必然導致國際關系的無序和永久沖突。就像國內社會中的個體一樣,仍存在一個由國家所組成的國際社會,一個穩(wěn)定的或具有潛在穩(wěn)定性的國際社會。③Matin Wight,International Thory:The Three Traditions,ed.,Brian Porter and Gabrielle Wight,New York:Holmes &Meier Publishers ,1992,chaper 3.懷特的三個傳統(tǒng)思想劃分,其目的還是想為英國學派尋找一種折中的辦法,避免走極端,在現實主義和革命主義之間找到一條“中間道路”,使之更接近于現實世界。在懷特和布爾的推動下,英國學派致力于國際關系理論三大傳統(tǒng)的建構。多元主義和社會連帶主義的理論基礎和相互論爭的內容當然也沒有離開這三個傳統(tǒng)范疇。雙方都以三大傳統(tǒng)來構建自己的理論框架。
多元主義和社會連帶主義論戰(zhàn)的焦點集中在:“這一社會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多元性質,由此其又是如何試圖在具有多元性內部政治秩序的國家之間就有關程序規(guī)則達成了某種一致意見的狀況下維持住秩序的;或者是這一社會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社會連帶主義性質,由此其又是如何試圖超越多元主義而朝著更加均勻的內部政治秩序以及在有關政治問題上達成實質性一致意見的方向前行的?!雹伲叟餐菀粮ァ.諾伊曼,[丹麥]奧勒·韋弗爾主編:《未來國際思想大師》,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56-57頁。如果仔細觀察雙方論爭的內容,可以看出,二者都是理性主義的國際社會觀。但是多元主義更傾向于現實主義,而社會連帶主義更傾向于康德主義。就像一個線段三個端點分別是現實主義、理性主義、革命主義,多元主義處于現實主義與理性主義之間,而社會連帶主義處于理性主義與革命主義之間。由于雙方的爭論,在當代國際社會實際規(guī)模上,英國學派并未形成清晰的基本價值觀以使其分析框架變成一個清晰的理論。
在這次有關當代國際社會究竟是具有“社會連帶主義性質”還是具有“多元主義性質”的論戰(zhàn)中,雙方都以懷特的三個傳統(tǒng)思想為自己的理論依據。多元主義的理論基調就是格勞秀斯主義的,認為國際社會中的秩序是最重要的,而構建維持這個秩序的根本就是國家主權的存在。國際社會中獨立的主權國家可以通過共同的利益、價值、規(guī)則和制度來維持規(guī)范性的秩序??梢?,多元主義者是讓國家內部政治在實踐上和道德上都完全局限于國家內部范疇。而社會連帶主義則認為個人是國際社會的最基本單位,主權國家之所以存在,從根本上說是為了保護國內的人權,國際正義和個人的價值高于一切??梢姡鐣B帶主義者是把個體性實體當作獨立的行為體在世界社會中發(fā)生著作用。他們將國內政體類型和每個個體所面臨的政治困境都視為帶有普遍性的國際范疇性質的東西。
究竟是國家還是單個個體是具有支配地位的行為體?主權國家和人權的內在不一致,那些國內出現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的國家,干涉是不是一個對主權的“例外”,要不要進行人道主義干涉?對這些問題的探討研究深深的困擾著英國學派。從本質上說多元主義者所要闡述的是“世界是怎么樣”而社會連帶主義是“世界應該是怎么樣”。二者在基本的價值理念上存在著重大區(qū)別,雙方的論爭所折射出的“實然”和“應然”的內在緊張性是相當明顯的。
多元主義和社會連帶主義的論爭,產生了下面兩個問題:一是作為一個線段的兩個端點,多元主義和社會連帶主義是可以相互借鑒,相互作用的,還是兩者在本質上相互對立的;二是社會連帶主義是在國際社會的框架內討論,還是已經超越了國際社會的范疇,進入世界社會領域。這兩個問題是這次論爭所遺留下來兩個重大的理論問題。任何要研究多元主義和社會連帶主義的學者必須對這兩個問題做出深入的思考。新一代英國學派學者對此給出了新的認識。
對于英國學派新一代領軍人物巴里·布贊來說,多元主義和社會連帶主義的論爭是一個起著負面作用的因素,“這場爭論有時候是毫無幫助的情緒性的,因為多元主義和社會連帶主義以一種幾乎零和方式來思考彼此。”②Barry Buzan,From International to World Society?English School Theory and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Globaliza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p.146.針對這樣不利的英國學派理論發(fā)展情勢,布贊提出一種解決辦法:將多元主義和社會連帶主義看做是形成了一系列的基于國家間共享的規(guī)范的程度不同的國際社會,即把多元主義和社會連帶主義看做是一系列的國際社會的光譜的兩端,它們只是程度上的差別而非相互沖突的主張。
總而言之,通過對英國學派的社會連帶主義和多元主義分析,可以加深對英國學派的理解,并且可以把握好新一代年輕的英國學派學者的研究旨趣。盡管英國學派的學者們對多元主義和社會連帶主義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雙方的論爭也為國際關系理論界培育了一個新的理論增長點,加深了人們對主權與人權、國際社會和世界社會的理解。但同時也不可否認,英國學派的諸多學者對多元主義、社會連帶主義只是作分離式的闡釋,而沒有對二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做出應有的研究。國際社會理論中要想提出一個成熟的多元主義和連帶主義理論還有一段相當長的路要走。
二戰(zhàn)后,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使各國之間的相互依賴程度日益加深。同時,非國家行為體對世界政治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影響國際安全的非傳統(tǒng)因素如恐怖組織、環(huán)境問題、跨國犯罪、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問題越來越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冷戰(zhàn)后,人權和人道主義干涉獲得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因而,現實世界的這些變化,使得英國學派也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不斷演化,從關注國家到研究個人。其當前研究重點集中在社會連帶主義的理論范式上。人權和人道主義干涉也成為雙方最新論爭的戰(zhàn)場。
多元主義關于“人道主義干涉”這一破壞國家主權獨立的行為,并不是絕對的反對,有時候表現出對干涉的默許和支持,這體現出多元主義在面對干涉時,存在著內在的矛盾性,常常陷入兩難的困境之中。懷特認為,由于均勢的不穩(wěn)定性和國際社會成員在道德發(fā)展水平上的不均衡,適當的干涉是必要的,目的是維持均勢,維護國際社會的統(tǒng)一性或保護人權。但由于干涉與主權相沖突,而且大國往往出于利益需要去干涉弱國,因此干涉只能作為有條件的例外而非通則,總之必須堅持實用道德與審慎原則。①M.Wight,Western Valu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in H.Butterfield and M.Wight eds.,pp.111 -129.同時懷特在他所提出的四個著名命題中,有一個就是關于干涉主義的。“干涉主義,反映了國家之間的相互依賴,以及現實國際生活中發(fā)生在任何一個國家中的事務都必定會與所有其他國家厲害相關。由于勢力均衡的一貫不穩(wěn)定和國際社會成員在道德發(fā)展上長期存在的不平等,所以可以證明偶爾為之的干涉盡管是不幸的但卻是必要的。在道德的天平上,維持勢力均衡是比維護文明標準更好的干涉理由,不過維護文明標準又是比保持現有統(tǒng)治更好的干涉理由?!雹冢勖溃菘夏崴肌·湯普森著:《國際思想大師》,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68頁。布爾主要從多元主義角度來看待干涉問題,認為干涉與主權原則相沖突,在法理和倫理上都有疑問,干涉還意味著要秩序服從于正義,因此可能破壞共處規(guī)則和國際秩序?!皞€人權利的發(fā)展會損害國家主權,即任何發(fā)展世界社會的努力都會破壞國際社會的基礎——國家?!雹跦edley Bull,The Anarchical Society,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5,p152.但后來他也承認,干涉在特定條件下也有其合理性,例如出于自衛(wèi)、反干涉或反對外來壓迫等目的或者得到國際社會集體授權的干涉。布爾在晚年雖然開始重估社會連帶主義的價值,但對干涉總體上仍持謹慎態(tài)度,認為國際干涉主要是西方對第三世界的干涉,根本原因是權力與財富的嚴重不平等,國際社會還不具備足夠的一致性來進行合法的集體人道主義干涉。④赫德利·布爾:《無政府社會-世界政治秩序研究》,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版,第75頁。
而社會連帶主義關于“人道主義干涉”,則顯得旗幟鮮明,用文森特的話說就是,“這是人道主義干涉的理論:如果某個國家因其所作所為而激起人類良知的義憤,局外人即有責任作出反應?!雹荩塾ⅲ軷.J.文森特著:《人權與國際關系》,知識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第175頁。而安德魯·林克萊特和威納則認為個人的價值高于一切,研究國際關系的單位不應該是國家,而是個人。對林克萊特來說,國家是通向個人社會的一條道路。世界社會正在讓國際社會內的個人之間的道德聯系越發(fā)加強。個人的道德價值倫理觀影響著國家的形成和進展。隨著全球文化的生成與擴展,使國際社會向“世界市民社會”邁進⑥Alex J.Bellamy and Matt Mcdonald,Secuting International Society:Towards an English School Discourse of Security,Austral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ocience.Vol.39,No.2,July,pp316 -317.。
多元主義和社會連帶主義關于主權和人權的不同看法,根源于他們所擁有的不同理念價值觀。多元主義更多的從現實出發(fā),認為國家主權秩序是維護現有世界的基礎。社會連帶主義則更多把眼光放在未來,強調個人正義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根本目標??梢钥闯?,社會連帶主義的人權研究無疑是在肯定個體單位的力量,支持人道主義干涉的原則,它對主權國家體系的基本準則——主權原則和不干涉原則——形成了嚴重的挑戰(zhàn)。應當指出,近年來西方國家宣稱的“人權高于主權”、“人權無國界”等論調與英國學派的這種人道主義干涉理論有著密切的理論淵源。對西方與非西方、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關系的長期思考,是英國學派較早關注人道主義干涉問題的一個思想背景。①R.Little,The English School’s Contribution to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Paper Presented to the BIS Annual Conference,University of Manchester,Dec.1999.換言之,英國學派中的社會連帶主義的這種主張對近年來西方國家對外政策中奉行的新干涉主義有較大影響。
總之,多元主義和社會連帶主義關于國家與個人、主權與人權、互不干涉內政與人道主義干涉的探討,與當今的現實世界緊密相聯,并對世界各國關于國家、主權、人權的觀念重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冷戰(zhàn)結束以后,隨著人類社會相互依賴程度的日益加深,人權觀念的發(fā)展,新一代英國學派的年輕學者在以規(guī)范、規(guī)則、價值和制度為核心的國際社會概念上繼續(xù)向前發(fā)展,逐步從大歷史的角度,研究國際體系的發(fā)展軌跡和發(fā)展前景,向著世界社會的概念邁進。②Barry Buzan and Richard Little,International System in World History:Remaking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世界經濟的一體化和全球化進程導致傳統(tǒng)的國際社會概念被修正,多元主義與社會連帶主義開始彼此妥協(xié),其實質是向自由主義觀念靠攏。然而,建立在尊重人權和民主政府的社會連帶主義原則上的國際社會,仍然尚未成型。任何超出共存與互惠原則的國際合作都只能通過達成共識來獲得,因此肯定只能循序漸進。③詹姆斯·馬亞爾:《世界政治》,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2、24-25、101-104、140-142頁。布贊也說到“國際社會只有在世界社會存在的前提下才可能有意義”;“如果沒有世界社會提供最起碼的幫助,國際體系怎么可能轉化為國際社會呢?”④Nicholas J.Wheeler and Tim Dunne“International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Edited by B.A.Roberson,Continuum Press,p.54.而文森特更是鮮明的指出:“人們越來越多地關注人權,將個人與群體從可以稱之為令人窒息的國家居所的封閉狀態(tài)中解放出來,從而獲得一塊超越國家的園地。隨著這種解放程度的增加,人類邁出了建設世界民間社會的一步,而對于這種世界民間社會,我們無不贊成。”⑤R.J.Vincen,t“Modernity and Universal Human Rights”,A.McGrew et al.eds.,Global Politics,Cambridge:Polity,1992,p.291.可見,文森特認為的普遍人權的最終居所就是世界民間社會。
近十年來,英國學派的隊伍日漸壯大,多元主義和社會連帶主義的研究議程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擴大和改變,其核心的規(guī)范性關注至少遠離了秩序的苦苦追求而趨向于世界政治正義。此外,英國學派中尤其是社會連帶主義學者關注世界政治正義的方向也發(fā)生了轉變,已從原來關注國際正義轉向關注人類正義?!皣H社會的范圍已經超越了傳統(tǒng)的國家主權和國家社會,而擴大到包括諸如環(huán)境保護、海洋法、人權等世界正義問題?!雹轗obert Jackson and Georg Sorensen,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pp.170 -172.當然,國際社會有關人權、人道主義干預、“保護的責任”等認同程度取決于共同價值的增生培養(yǎng),由此,社會連帶主義國際社會的特定類型需要增加對共享價值的關注,需要對影響社會連帶主義國際社會穩(wěn)定的諸多變量的關注:價值共享的方式、原因、主體、過程和對立的程度等。多元主義和社會連帶主義不再只是界定兩類國際社會性質的標準,而是作為界定國際社會類型的一系列基本標準的系譜。⑦Barry Buzan,From International to World Society?English School Theory and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Globaliza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pp.139 -160.
無論是三個傳統(tǒng)之間的范式差異,還是多元主義、社會連帶主義之間的論爭,實用道德與審慎政策乃是通向政治道義的最高尚而又最真實可靠的途徑。國際社會通向世界社會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人們仍在苦苦追尋國際社會通往世界社會的那塊空隙之地,暫時沒有找到并不意味著以后永遠找不到。目前所面臨的研究任務,應該是國際社會的規(guī)則和結構在向世界社會過渡的過程中是怎樣被改變的,以及這種改變所帶來的影響;在這種漸進式的演變過程中,文明和文化的沖撞、交融和變遷是如何改變國際社會的體系結構的;價值觀念、規(guī)范倫理和制度在塑造構建新的國際社會中的角色作用,這些都是值得任何一個國際關系學者潛心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