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波,詹前美,潘剛熙,劉小勇
南方醫(yī)科大學附屬柳州醫(yī)院(柳州市柳鐵中心醫(yī)院) 檢驗科,廣西 柳州 545007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試劑水平登記故障處理對策
胡宏波,詹前美,潘剛熙,劉小勇
南方醫(yī)科大學附屬柳州醫(yī)院(柳州市柳鐵中心醫(yī)院) 檢驗科,廣西 柳州 545007
本文主要介紹了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試劑水平登記故障現(xiàn)象及處理過程。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試劑;醫(yī)療設備維修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是把生化分析過程中的取樣、加試劑、去干擾物、混勻、保溫反應、P檢測、比色、結果計算和顯示以及清洗等步驟進行自動化操作的儀器[1]。它具有簡便、快速、微量、靈敏、準確、標準化等特點[2]。其工作原理基于分光光度計法,基本測量原理依據(jù)比爾定律。因其操作簡單、自動化程度高且具有定標、自動校正功能,部分故障具有自動診斷能力、故障率較低、結果準確、重復性好,故主觀誤差和系統(tǒng)誤差都相對較小,使用便利[3-6]。
我 科 于 2004 年 和 2011 年 分別 引 進 日 本 Hitachi公 司的 7600-010 型 全 自 動 生 化 分 析 儀 和 瑞 士 Roche 公 司 的Modular PP 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在多年的使用過程中,積累一些經(jīng)驗,現(xiàn)就P模塊試劑水平登記故障的分析方法和處理對策總結如下,供同道參考。
P模塊進行試劑水平登記時,在外部供水裝置的電導率< 1 μs/cm 的條件下,分別依靠 R1、R2 試劑針的運轉來登記試劑盤外盤和內(nèi)盤的試劑量。在試劑針內(nèi)部均有液體感應器,當試劑針接觸試劑液面有一個停滯動作,通過計算此時試劑針所處的位置與試劑量為0時默認位置的高度差,乘上試劑瓶的橫截面面積,除以每個測試數(shù)需要的試劑量,計算出該項目在內(nèi)外盤的測試量,以較小的測試量作為該項目試劑的可測試量(Available Tests)。
2.1 故障現(xiàn)象
部分項目試劑量為 0,R1 為 0 或 R2 為 0 和 R1、R2 均為0。P模塊報紅警,但無報警信息提示。試劑瓶中明顯不缺少試劑,執(zhí)行試劑水平登記時試劑 R1針、R2針均能順利進出試劑瓶且能感應試劑液面高低,但無法登記相應項目的試劑量。
2.2 故障分析
仔細觀察不能登記試劑量的項目,發(fā)現(xiàn)其相應試劑瓶液面較低,判斷試劑量為0時試劑針進行液面感應不能到達默認位置,即試劑針在垂直方向的高度存在問題。
2.3 故障處理
打開試劑倉蓋,取出試劑盤1號位的1對試劑,將工具箱中 1對定位銷置于相應 R1位和 R2位,關上試劑倉蓋,待完成試劑條形碼掃描后,執(zhí)行“probe adjust(調(diào)整探針)”,選擇“R probe(vert)”,確認后試劑針在垂直方向上恢復到默認位置,取出試劑盤1號位的1對定位銷,將試劑回歸原位,關上試劑倉蓋,最后執(zhí)行“reagent level registratement(試劑水平登記)”即可消除報警。
3.1 故障現(xiàn)象
少數(shù)項目試劑量為0,或在儀器工作中試劑量充足的試劑其可測試量突然下降為0,或新加的一對試劑,其試劑量無法登記,此時R1和R2單獨為0這兩種情況都可見,P 模 塊 報 紅 警, 但 無 報 警 信 息 提 示。 執(zhí) 行“reagent level registratement”時試劑 R1 針、R2 針均能順利工作,但無法登記相應的項目,且此過程中又可發(fā)現(xiàn)其他項目登記出現(xiàn)問題。
3.2 故障分析
鑒于不能登記試劑量的項目具有不確定性,判斷試劑倉中條形碼識別出現(xiàn)問題。
3.3 故障處理
打開試劑倉蓋,觀察發(fā)現(xiàn)試劑瓶的周邊、試劑倉的中央轉軸表面和倉底出現(xiàn)冷凝水,推斷可能由于夏天空調(diào)工作不良導致室內(nèi)溫度較高,在試劑倉內(nèi)產(chǎn)生冷凝水,冷凝水滑落覆蓋試劑瓶條形碼位置,影響其條形碼掃描識別,以至試劑水平登記出錯。將上述部位尤其是條形碼位置上的冷凝水去除,必要時擦拭條形碼掃描窗,執(zhí)行“reagent level registratement”即可有效排除故障。
4.1 故障現(xiàn)象
少數(shù)項目試劑量為 0,與 2 中不同之處是僅 R1或 R2單獨為 0,P 模塊報紅警,但無報警信息提示。執(zhí)行“reagent level registratement” 時 試 劑 R1 針、R2 針 均 能 順 利 工 作,但無法登記相應項目的試劑量,且這一過程中只有某些固定項目登記出現(xiàn)問題。
4.2 故障分析
鑒于不能登記試劑量的項目比較固定,判斷試劑倉中條形碼識別出現(xiàn)問題。
4.3 故障處理
5.1 故障現(xiàn)象
所有項目都無法登記,報警信息為“abnormal reagent disk1(outer)movement(異常試劑盤 1 運動(外))”和“abnormal reagent disk2(inner) movement(異常試劑盤 2 運動(內(nèi)))” 。
5.2 故障分析
上述現(xiàn)象常見于試劑針復位功能受到影響,推測存在試劑針機械故障。
5.3 故障處理
打開試劑倉蓋,發(fā)現(xiàn)R1試劑瓶與相應的R2試劑瓶位置不對稱,按下 F1 和 F2 鍵,內(nèi)外圈試劑架運動良好,未見任何障礙物。輕輕上提R1試劑針,發(fā)現(xiàn)其復位困難。打開試劑針蓋,可見與R1針連接的白色金屬片不在卡槽中,調(diào)節(jié)金屬片形狀,使其自然進入卡槽,蓋上試劑針蓋后,上提試劑針感覺彈性良好,執(zhí)行試劑水平登記程序后報警消失。
6.1 故障現(xiàn)象
生理學也是一門功能學科,其理論可以很好說明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例如呼吸時氣體是怎樣進出肺的?高熱病人為何擦酒精?為何高血壓病人有的是收縮壓高,有的是舒張壓高?另外,生理學開設的實驗課,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驗證所學的理論知識,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有條件的可以通過設計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因此,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檢測項目使用一套新原裝配套試劑,R1或 R2試劑可測試量嚴重不匹配,其中一種(常見R2試劑)可測試量高達 1000 以上。
6.2 故障分析
可能是參數(shù)設置時試劑瓶體積大小選擇錯誤。
6.3 故障處理
觀察相應項目的試劑瓶設置,發(fā)現(xiàn)R2試劑瓶登記量為 70 mL,而其實際大小為 20 mL,修改后同一項目配對試劑登記量相近。
7.1 故障現(xiàn)象
部分項目的試劑可測試量在30個左右的情況下突然下降到0,且無任何報警信息。
7.2 故障分析
考慮到儀器使用時間在3年以上,試劑針主件下方的白色地線可能出現(xiàn)問題。試劑針主件下方有1條白色地線,共由5根小線組成,在試劑針轉移試劑的垂直方向運動過程中該地線的部分區(qū)域頻繁發(fā)生卷曲和延展運動,每天這種運動量在幾萬次以上,長期累積可能導致5根小線中的1條或幾條斷開,地線電阻增大導致試劑針檢測發(fā)生異常。
7.3 故障處理
打開試劑針與反應盤中間的蓋子,可見試劑針主件下方的白色地線,小心取下后測試電阻,發(fā)現(xiàn)其比廠家提供的數(shù)據(jù)明顯增大,將地線表皮小心剝離,發(fā)現(xiàn)與之相連的金屬線斷開,更換地線后報警消失。
還有一種現(xiàn)象必須指出,當生化分析儀外部供水裝置的電導率> 1μs/cm 時,生化分析儀執(zhí)行試劑登記時也會發(fā)生報警。
總之,以上故障現(xiàn)象,在工程師指導下和工作摸索中都得到了良好地解決。生化分析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取決于儀器的良好性能,這與儀器的正確使用和維護密切相關。使用生化分析儀的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標準操作規(guī)程(SOP)操作,加強理論和技能學習,加深對儀器的了解,具備豐富的維護和保養(yǎng)知識,才能使生化分析儀更好地運行,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可靠。
[1] 曲萍.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的維護與常見故障處理[J].計量與測試技術,2013,40(6):34-35.
[2] 吳荻,周憲偉,張翠.LX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常見故障與分析[J].中國醫(yī)療設備,2013,28(3):150-151.
[3] 袁揚.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的工作原理及故障快查法[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09,30(5):122.
[4] Horowitz GL,Zaman Z,Blanckaert NJ,et al.Modular analytics:a new approach to automation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J].J Autom Methods Manag Chem,2005,(1):8-25.
[5] 葛丹丹.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常見故障的分析與處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7):780-781.
[6] 沙文剛,鐘長利.日立7600—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10例不常見故障分析與處理[J].健康大視野(醫(yī)學版),2013,21(2):67-68
Troubleshooting of Reagent Level Registration Failure of Fully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ser
HU Hong-bo, ZHAN Qian-mei, PAN Gang-xi, LIU Xiao-yo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Affliated Liuzhou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Liuzhou Municipal Liutie Central Hospital), Liuzhou Guangxi 545007, China
TH776
B
10.3969/j.issn.1674-1633.2013.11.056
1674-1633(2013)11-0150-02
2013-05-04
2013-07-01
作者郵箱:goodman22012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