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靜
(深圳市南山區(qū)蛇口人民醫(yī)院產(chǎn)科,廣東 深圳 518000)
新生兒窒息的預防、搶救與護理
周 靜
(深圳市南山區(qū)蛇口人民醫(yī)院產(chǎn)科,廣東 深圳 518000)
目的通過分析新生兒窒息的原因,探討對其的預防手段、搶救方法及護理的要點。方法回顧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間新生兒窒息案例的發(fā)生原因,針對分析所得到的原因找到預防其發(fā)生的方法、發(fā)生后的搶救方法及復蘇后的護理要點。結果61例患兒中60例均搶救成功,58例無并發(fā)癥且順利出院,搶救成功率98.4%。2例患兒搶救成功,但出現(xiàn)缺血缺氧性腦??;1例患兒因家屬強烈要求,遂轉院。結論新生兒窒息的搶救及復蘇后的護理應結合患兒當時的具體情況進行,作好產(chǎn)前預防是降低新生兒窒息發(fā)生率的有效手段。
新生兒窒息;預防;搶救;護理
新生兒窒息的定義為因各種不良因素影響,使得胎兒缺氧導致宮內窘迫、出生過程中呼吸障礙或循環(huán)障礙,從而使胎兒在出生1min內沒有自主性呼吸或不能建立規(guī)律呼吸,以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和酸中毒為主要病理生理改變的疾病[1]。新生兒窒息是新生兒出生后較常見的緊急情況之一,如搶救不及時或處理不得當,輕者會留下后遺癥,重者甚至造成死亡。本文通過分析造成新生兒窒息可能的原因,針對以上因素總結了預防手段、搶救方法及護理要點,總結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間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兒中發(fā)生窒息事件的患兒61例,其中陰道分娩39例,剖宮產(chǎn)22例;一次生產(chǎn)52例,二次生產(chǎn)9例。產(chǎn)婦年齡30~44歲,平均年齡(35.1±4.2)歲。根究Apgar評分,0~3分的重度窒息患兒17例,4~7分的輕度窒息患兒44例。
1.2 治療方法
新生兒窒息的復蘇需要產(chǎn)科和兒科的醫(yī)護人員協(xié)同完成。總方案遵循常用的A(Air way)、B(Breathing)、C(Circulation)、D(Drug)、E(Evaluation)復蘇方案原則[2]。首先盡量處理呼吸道的黏液,建立自主性呼吸、增加通氣,建立正常循環(huán)以保證心博出量正常,然后再考慮用藥物治療,最后進行評價。在以上一系列措施中,處理黏液、建立呼吸機維持循環(huán)是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具體操作如下:①最初復蘇步驟:將剛出生的患兒迅速吸出咽口鼻處的黏液后,立即放在已經(jīng)預熱的保溫臺上以保溫,隨后用溫熱毛巾覆蓋全身以減少散熱,肩部墊高2cm左右使頭部微微仰起。如還無自主呼吸,可摩擦患兒背部或拍打其足底以給與觸覺刺激。②通氣復蘇步驟:如患兒仍然無呼吸或心率<100,則需用復蘇器加壓給氧,給氧時通氣率一般調為30次/min,壓、放的時間比為2∶3,需加壓2min以上的患兒應插胃管以避免腹脹;如心率仍不增快的患兒,應增加胸外按壓30s,以120次/min的按壓速率,每3次間斷加壓給氧1次,壓下深度約為l~2cm;仍無好轉則需行氣管插管后,靜脈注入或通過氣管注入1∶10000腎上腺素0.1~0.3mL/kg;如患兒出現(xiàn)休克癥狀,則應給與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從1~2mg/(kg·min)開始,以10ug/(kg·min)的速度逐漸增量。當患兒可以自主性呼吸且此時心率>100,膚色逐漸恢復紅潤時,可進行監(jiān)護觀察,主要涉及內容包括體溫、心率、血壓、尿量,并隨時注意患兒的體液平衡、酸堿平衡等問題。
1.3 預防方法
①產(chǎn)前預防:加強母嬰的圍產(chǎn)期保健,醫(yī)生需充分了解產(chǎn)婦的病史,產(chǎn)婦定期進行檢查,尤其在孕晚期,要隨時關注母胎的異常情況,特別是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情況,需密切關注胎兒的發(fā)育情況、胎盤位置、羊水情況等,以便在產(chǎn)前做好應對措施防止生產(chǎn)時新生兒窒息。產(chǎn)前最好建立胎心監(jiān)測,懷孕32周左右使用胎心監(jiān)測儀連續(xù)觀察胎兒心率變化情況,還可觀察到孕婦有無宮縮及宮縮強度。胎兒心率基線的正常范圍是120~160次/min,胎兒心率正常擺動幅度為10~25次/min,正常的擺動頻率應>6次/min[3]。當觀察到基線>160次/min并持續(xù)10min時,則宮內胎兒可能發(fā)生心動過速;當基線<120次/min并持續(xù)10min時,則可能發(fā)生了心動過緩。以上兩種情況都可能提示胎兒宮內窘迫,醫(yī)護人員應作出相應處理。當胎兒心率基線擺動頻率<6次/min時,則可能發(fā)生了宮內缺氧,應及時找到原因作出相應處理并加強監(jiān)護。②產(chǎn)中預防:產(chǎn)房內須隨時準備著用以復蘇的設備,分娩時密切監(jiān)視產(chǎn)婦情況,盡可能避免難產(chǎn),在高危情況下進行分娩時必須有復蘇的專業(yè)醫(yī)護人員在場。胎兒分娩出生后,護理人員應立即將咽口鼻的黏液吸盡,在新生兒氣道的胎糞污染及羊水未清理干凈之前,不能刺激其大哭以避免將氣道內的異物吸入體內肺中,隨后立即裹干新生兒身體上附著的羊水以減少散熱,用保溫設備將其進行保溫但當心不要燙傷。
1.4 護理要點
①保暖護理:新生兒窒息后呼吸及循環(huán)的效率較低,體溫不能進行自主性調節(jié),因此保暖在整個搶救護理的過程中極其重要。首先保證室內溫度在26℃左右,對于體溫較低的患兒應用保溫袋使其體溫到37℃左右后再放入保溫箱內,此時保溫箱的濕度應控制在55%~65%,并隨時注意觀察患兒的情況。②吸氧護理:本研究中的61例患兒均進行了吸氧,過程中護理人員須時刻觀察其呼吸、膚色、血氧飽和指數(shù)的變化情況,待患兒呼吸平穩(wěn)、發(fā)紺消失時即可停止吸氧。③喂養(yǎng)護理:對于本研究組中的重度窒息患兒,我們采取24~48h后才開始給奶,患兒進食時要注意體位,還要少量多次地進行,進食完成后護理人員應記錄患兒的呼吸狀態(tài)、嘔吐與否、大便次數(shù)及顏色、尿量、腹圍變化等情況,穩(wěn)定后方可由母乳進行喂養(yǎng)。④一般護理:對于體溫長時間不能恢復正常的患兒應每小時測一次體溫,密切觀察并記錄患兒的心率、呼吸、膚色、哭聲等的變化,并準確記錄24h內進食和內大小便的出入量,保持病房的濕度和溫度以及注意操作時嚴格遵守無菌要求以避免患兒發(fā)生感染,尤其是在保暖箱的患兒需要定時消毒。有任何突發(fā)情況都應及時匯報醫(yī)生進行相應的處理。⑤心理護理:與患兒家屬做好解釋,積極配合患兒的治療。尤其需要對產(chǎn)婦進行良好的溝通,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以保證母乳的喂養(yǎng)質量。
搶救及復蘇后悉心護理,61例患兒中60例均搶救成功,58例無并發(fā)癥且順利出院,搶救成功率98.4%。2例患兒搶救成功,但出現(xiàn)缺血缺氧性腦??;1例患兒因家屬強烈要求,遂轉院。
新生兒窒息與多種因素有關,而不同的原因也導致了不同的癥狀。當患兒出現(xiàn)不能自主呼吸時,一般考慮是因為患兒氣道吸入了分泌物而導致了狄陽學和高碳酸血癥;患兒出現(xiàn)體溫偏低而不易恢復時,通常與缺氧和環(huán)境溫度較低相關;患兒出現(xiàn)感染的情況時,應考慮與免疫功能低下有關。護理時需要護理人員具有相應的判斷力,隨時注意患兒的顱內壓是否增高,以避免潛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4-5]。
對于輕度窒息患兒的搶救以呼吸道的清理和吸氧為主,而重度窒息患兒除了以上措施,還應考慮酸中毒的治療,并注意補充血容量[6]。重度窒息患兒喂養(yǎng)時,也應考慮到其消化、代謝系統(tǒng)的損傷,避免過早喂養(yǎng)而引發(fā)消化道出血等癥狀。
[1] 伍舜紅.新生兒窒息的搶救及護理[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0,6(12): 143-144.
[2] 張宏.新生兒窒息的搶救及護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8(21): 132-133.
[3] 樂杰.婦產(chǎn)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51-53.
[4] 賈喜梅,周春桃.新生兒窒息的產(chǎn)科原因分析及護理[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23):76-77.
[5] Chen ZL,He RZ,Peng Q,et al.Prenatal risk factors for neonatal asphyxia: how risk for each[J].Zhongguo Dang Dai Er Ke Za Zhi, 2009,11(3):161-165.
[6] 李曄.新生兒窒息的搶救及護理[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2,28(8): 708-709.
The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Nursing Care of Neonatal Asphyxia
ZHOU Jing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Shenzhen Shekou People’s Hospital, Shenzhen 518000, China)
ObjectivesTo find the means of preventing, rescuing method and nursing points for neonatal asphyxia.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61 cases of neonatal asphyxia, according to the reason to find ways to prevent its occurrence method, after rescuing method and recovery after the nursing points.ResultsAmong the 61 cases, 60 cases were rescued successfully, 58 patients without complications and was discharged smoothly,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was 98.4%. 2 cases of successful rescue emerged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1caes for families demanded a transfer.ConclusionsNeonatal asphyxia and resuscitation after rescuing nursing care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situation, the antenatal prevention is the effective mean to reduce the rate of neonatal asphyxia.
Neonatal asphyxia; Prevention; Rescuing; Nursing care
R473.72
B
1671-8194(2013)12-0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