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
(山東省章丘市中醫(yī)醫(yī)院,250200)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炎癥性皮膚病,同時累及皮膚和神經。其臨床表現(xiàn)為病發(fā)突然或患部先有灼熱感,皮損初起為規(guī)則片狀紅斑,迅速形成群集性丘疹和水皰,皰疹排列呈帶狀。皮損多沿肋間神經和三叉神經走向分布,常伴有神經痛癥狀。
2008年1月~2012年12月接診28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16例。28例患者均發(fā)病3~7d起皰后就診,病人感覺疼痛難忍。
1.火針:主穴:肺俞、膽俞、脾俞、阿是穴(皮損區(qū)周圍)。配穴:病變在腰以上加支溝穴,在腰以下加陽陵泉穴。
治法:主穴均取,據病變部位加配穴。將針在酒精燈上燒灼,至針尖紅而發(fā)亮,迅速刺入穴位,直刺3mm,快刺疾出。阿是穴采用圍刺之法,亦可采用1.5寸毫針,在酒精燈上燒紅后,迅速點刺皰疹頭部,凡起皰疹處一一點刺,深約2~3mm,點刺完后于皰疹處拔火罐,留罐10min,3日1次,一般用1~3次,注意針孔清潔,勿用手抓撓。
2.氦氖激光穴位照射:選穴:腰以上病灶取合谷、曲池,腰以下病灶取陽陵泉、俠溪、阿是穴(皮損區(qū)周圍)。治法:應用波長632.8n m,輸出功率25mW,激光針功率2~3mW的氦氖激光針灸儀進行治療。采用激光散焦照射,照射距離40~60mm,照射劑量為0.5~1mW/cm2,每處照射5~10min,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基本痊愈(皰疹結痂,癥狀消失)21例;顯效(皰疹結痂,癥狀明顯消失)6例;有效(皰疹部分結痂,癥狀減輕)1例;無效(治療前后無改善)0例。
帶狀皰疹多因情志不遂,血虛肝旺,脾失健運,濕熱搏結,兼感毒邪交阻經絡,凝結于肌膚、脈絡而發(fā)為本病。帶狀皰疹宜早診斷、早治療,以免延誤時機,遷延病程形成皰疹后遺癥。治療期間飲食忌煙酒、辛辣之品。帶狀皰疹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是一種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疼痛性皮膚病。其發(fā)病特征為:患處有水皰約綠豆大小,皰膜緊張發(fā)亮,中心凹陷呈臍窩狀,個個獨立,成簇若串珠,呈帶狀分布,基底部發(fā)紅,皰群間皮膚正常,伴有刺痛或灼痛。多發(fā)于腰腹部,形似一條火龍纏于腰間,故俗稱“串腰龍”,中醫(yī)則稱之為“纏腰火丹”。臨床可見于頭頸、胸背、大腿內側。發(fā)疹常有低熱、疲倦、失眠、食欲不振等輕重不一的前驅癥狀。局部皮膚有灼熱和刺痛的感覺,1~2d后出現(xiàn)皮疹,有時刺痛和皮疹同時發(fā)生。若處理不當患部疼痛不已,甚至影響視力和聽力。其中發(fā)生在面部的病情較重,疼痛劇烈。嚴重的水皰可大如雞蛋,或有出血點、血痕、壞死,常常影響患者正常的工作及生活。
帶狀皰疹的治療以止痛和抗感染為主,我國傳統(tǒng)的火針治療帶狀皰疹具有明顯優(yōu)勢。具體操作是用高溫燒紅的火針對患者的相關經絡穴位和阿是穴等進行點刺,皰疹較密集的患部邊緣進行圍刺,“借火助陽”、“開門祛火”、“以熱引熱”,將有形之火(組織滲液、淤血)引流出來,起到通絡止痛、疏散凝滯和瀉熱利濕之功效。哺乳期婦女、孕婦等不能采用抗生素治療的特殊人群,或是由于病癥的疼痛,坐立不安,極為煩躁的病人,尤其適合火針治療。大多數病人1~2次火針治療就能明顯改善癥狀,3次就能痊愈?;疳槸煼ㄊ址ㄒ筝^高,接觸皮膚的動作需在瞬間完成,以避免燙傷。激光照射治療提高痛閾,使局部組織的5-羥色胺含量降低,促進腦啡肽物質釋放,起到鎮(zhèn)痛作用。筆者認為,火針療法配合氦氖激光照射療法治療本病,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降低末梢神經的興奮性,達到止痛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副作用小,受到廣大患者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