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平
湖北省十堰市鄖縣中醫(yī)院,湖北 鄖縣 442500
介入治療術后并發(fā)動靜脈瘺的護理
魏 平
湖北省十堰市鄖縣中醫(yī)院,湖北 鄖縣 442500
介入治療;動靜脈瘺;護理
在進行介入的診療過程中,股動脈動靜脈瘺是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之一,盡管該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1],但是治療方法不多,愈合時間長,因此需要積極處理。指壓是處理動靜脈瘺的最簡單有效的治療方法,若不能有效的封堵瘺口,則可能需要手術治療,從而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心理和經濟負擔。同時需要在指壓后密切觀察和護理,以促進瘺口的愈合。本研究總結了自2000年本科室進行肝動脈栓塞化療并發(fā)動靜脈瘺的患者的護理措施,并介紹如下。
1.1 病例資料 本科室自2000年3月至2010年12月以來開展肝動脈栓塞化療病例2918例,4例在術后24小時后出現局部包塊和疼痛,聽診可聞及血管雜音,經過血管彩超證實為股動脈動靜脈瘺。在血管彩超的檢測下由??漆t(yī)師進行指壓,瘺口完全封堵后進行加壓包扎。
1.2 護理措施
1.2.1 肝動脈栓塞化療后的常規(guī)護理 在進行介入術后每2小時觀察穿刺點有無局限性的包塊,足背動脈搏動是否明顯,穿刺點有無血管雜音。一旦發(fā)現患者股動脈穿刺點出現包塊并疼痛,立即通知醫(yī)生,指導患者制動、臥床休息,配合醫(yī)生進行血管彩超檢查。同時用皮尺測量包塊范圍,并用著色筆標記,以便比較包塊的變化情況。
1.2.2 指壓后的護理 在患者指壓并包扎以后,每隔2小時觀察穿刺點包塊有無擴大,使用聽診器判斷有無血管雜音。注意觀察足背動脈搏動情況,趾端皮膚顏色、溫度是否正常。指導患者臥床休息、術側肢體伸直制動。同時定時局部按摩制動肢體。
1.2.3 防治壓迫穿刺點并發(fā)癥的護理 治療過程中應經常詢問患者有無下肢疼痛、麻木感,注意觀察下肢皮膚顏色及皮溫有無蒼白、發(fā)涼現象,經常觸摸足背動脈或測足趾血氧飽和度,以了解有無下肢缺血表現,如出現上述情況,應注意及時松解繃帶;同時應警惕治療過程中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1.2.4 指壓后的心理護理 患者長時間臥床,容易產生悲觀失望、焦慮,甚至抵觸抱怨的情緒。這時護理人員應做好解釋安撫工作,以取得患者的理解與配合,告訴患者股動靜脈瘺發(fā)生的原因,治療方法及預后。同時鼓勵患者樹立信心,積極配合醫(yī)師治療,保持情緒穩(wěn)定。
在發(fā)現并確診為股動脈動靜脈瘺以后,經過上述護理措施,患者情緒穩(wěn)定,沒有出現深靜脈血栓,經過5~7天的指壓和加壓包扎,4例患者的瘺口完全封堵,通過6個月的隨訪,無動靜脈瘺的復發(fā)。
動靜脈瘺是指動脈與靜脈之間形成的異常通道。其發(fā)生有先天性和獲得性兩種,而介入診療是獲得性動靜脈瘺發(fā)生的原因之一,通過前期的統(tǒng)計發(fā)現,動靜脈發(fā)生罕見,發(fā)生率0.05%[2]。動靜脈瘺一旦發(fā)生,可能會導致患肢腫脹、無力,隨著時間的延長,引起下肢長期缺血則可能發(fā)生皮膚潰瘍,嚴重可出現靜脈高壓、細菌性心內膜炎等并發(fā)癥,臨床結局嚴重[3]。
動靜脈瘺的治療,局部指壓和加壓包扎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由于瘺口愈合時間常,因此實施過程長,需要重復操作,患者難以堅持。而且一旦瘺口愈合不佳,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而手術往往不能被患者所接受,因此指壓和加壓包扎更容易為患者所接受。
指壓和加壓包扎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本科室的4例動靜脈瘺的患者瘺口封堵的時間在5~7天才完全愈合,有文獻報道需要5~16天不等[4],因此在此過程中可能會伴發(fā)深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并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失望和焦慮等情緒異常,這就需要在治療過程中護理措施完善,密切配合醫(yī)生的診療活動。在本研究中,從發(fā)現異常到瘺口的完全封堵的這個過程中,護理措施包括了病情的觀察、心理輔導和并發(fā)癥的防范,結果4例患者在醫(yī)護密切配合下在短時間內恢復。因此,在肝動脈栓塞化療并發(fā)動靜脈瘺以后,完善的護理措施有利于其治愈,從而減輕該并發(fā)癥給患者帶來的心理和經濟負擔。
[1]王斌,郭繼鴻,靳維華等.心導管術的外周血管并發(fā)癥 [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02,10(3):145-147.
[2]秋陽,李治安.經股動脈穿刺介入治療術后動靜脈瘺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06,8(5):264-266.
[3]馮友賢.血管外科學 [M].第2版.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2:454.
[4]陳曉彬,蒲曉群,鄭昭芬等.局部加壓包扎法治療介入診療術后并發(fā)的股動靜脈瘺[J].醫(yī)學臨床研究,2007,24(4)670-671.
R473.6
A
1007-8517(2013)09-0153-01
201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