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靜
(湖北省宜都市紅花套鎮(zhèn)衛(wèi)生院 ,湖北 宜都 443302)
神經阻滯配合電針治療坐骨神經痛50例
段 靜
(湖北省宜都市紅花套鎮(zhèn)衛(wèi)生院 ,湖北 宜都 443302)
目的 觀察穴位注射配合電針治療坐骨神經痛的臨床療效。方法 58例坐骨神經痛患者給予上述方法治療。結果 本組50例。治愈45例,好轉5例,治愈率87.5%,有效率100%。結論 神經阻滯療法配合電針治療治療坐骨神經痛臨床療效確切,值得推廣應用。
穴位注射;電針治療;坐骨神經痛;療效觀察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門診及住院中醫(yī)理療科就診的50例患者,其中男39例,女11例,年齡最大59歲,最小21歲,病程最長8年,最短7d。雙側發(fā)病者3例,其余均為單側發(fā)病。臨床表現(xiàn)臀部、大腿后側明顯疼痛,遇寒痛增,彎腰、起床、翻身及行走困難,伴小腿外側麻木,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陽性,小腿外側皮膚淺感覺減弱。
1.2 臨床特點
坐骨神經痛是一種神經受到壓迫或刺激引起的疾病,其主要表現(xiàn)為疼痛、放射痛、感覺異常、跛行、肌肉萎縮、活動受限。
1.3 治法
①取穴:以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經穴為主,輔以配穴,主穴環(huán)跳、承扶、殷門、委中、承山,主穴每次必取,配穴腎俞、大腸俞、腰陽關、命門、秩邊及阿是穴,選環(huán)跳穴行神經阻滯療法,每周一次。一般不長期使用,最多注射3次。②材料選用:選用40cm、75cm、100cm一次性針灸針具,選用20mL注射器及7號封閉針頭,取2%鹽酸利多卡因注射50mg、維生素B1注射液200mg、維生素B12注射液1mg、0.9%氯化鈉注射液10mL、醋酸潑的松龍注射液25mg的混合液。③操作方法:患者取俯臥位,取主穴及部分配穴,常規(guī)皮膚消毒后行針刺接電針治療儀,連續(xù)波,電流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30min取針,依據(jù)臨床辨證靈活選用3至4組穴位行電針治療。一日一次,7d為1個療程。一般電針治療行2~3個療程。取環(huán)跳穴行神經阻滯療法,選定穴位后常規(guī)皮膚消毒,進針后患者患肢有觸電樣感覺傳至足背及足小趾,如抽無回血再緩慢推注藥,環(huán)跳穴每次注射混合液20mL。注射后囑咐患者注意注射部位衛(wèi)生。每周一次。一般不長期使用,最多注射3次。
1.4 療效標準痊愈
疼痛基本消失,能正常勞動。顯效:疼痛明顯減輕,活動較自如。好轉:疼痛減輕,活動亦較方便。無效:經2個療程的針灸治療后,坐骨神經分布區(qū)域仍覺疼痛。
本組50例。治愈45例,好轉5例,治愈率87.5%,有效率100%。
患者男性,42歲,農民。2011年秋天因攀爬樹枝采摘柑橘,當天晚上感右下肢及腰部疼痛,不能伸屈,不能自行站立,行走極度困難。經當?shù)卦\所治療后癥狀稍有好轉。每因受涼及勞累后疼痛加重,且向大腿后側及小腿后外側放射。右下肢屈伸不利,彎腰行走困難前來就診。查體腰椎3~5右椎體旁壓痛陽性,直接叩擊痛陽性,直腿抬高試驗<30°,沿坐骨神經走行部位壓痛陽性。舌淡苔薄白,脈沉細。腰椎X線片示:腰椎骨質增生。血沉、抗“O”均陰性。診斷:坐骨神經痛(右側)。治法:給予神經阻滯療法及電針治療,取環(huán)跳(右)、承山(右)、殷門(右)、委中(右)、承山(右)配合腎俞、大腸俞、腰陽關、命門、秩邊及阿是穴行針刺接電針治療儀,連續(xù)波,電流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30min取針,依據(jù)臨床辨證靈活選用3~4組行電針治療。一日一次。取環(huán)跳穴行神經阻滯療法,選定穴位后常規(guī)皮膚消毒,進針后患者患肢有觸電樣感覺傳至足背及足小趾,如抽無回血再緩慢推注藥,環(huán)跳穴每次注射:取2%鹽酸利多卡因50mg、維生素B1200mg、維生素B12 1mg、0.9%氯化鈉10mL、醋酸潑的松龍25mg的混合液20mL。經按上述方法電針治療1個療程,環(huán)跳穴行神經阻滯治療一次后疼痛緩解。繼行電針治療1個療程,再行一次神經阻滯治療后,活動自如,繼續(xù)行電針治療5次后痊愈。已能正常參加田間勞作。隨診至今未復發(fā)。
分析:本組50例病例,采用神經阻滯療法配合電針治療取得了好的療效。坐骨神經痛屬于祖國醫(yī)學的痹癥范疇,本病癥多因久居嚴寒之地,缺乏必要防寒措施,或因沖風冒雨,水中作業(yè),日積月累而致寒濕之邪阻滯經脈,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寒濕均為陰邪,寒主收引,濕性粘滯,故本病腰腿痙攣疼痛,難以屈伸,多麻木發(fā)涼,易反復發(fā)作,病情纏綿。筆者按中醫(yī)經絡辯采用神經阻滯療法配合電針治療坐骨神經痛達到了抗炎鎮(zhèn)痛等作用。
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病變,沿坐骨神經通路即腰、臂部、大腿后、小腿后外側和足外側發(fā)生的疼痛癥侯群。坐骨神經痛屬于中醫(yī)的“腰股痛”、“腰胯痛”、“腰腿痛”、“腰痛”、“筋痹”等范疇。病因病機雖以正虛受邪、虛實夾雜為其特點,但又與體質強弱、生活環(huán)境、氣候條件等密切相關。一般來說,本病的發(fā)生以肝腎不足、氣血兩虛為內在原因,以風寒濕熱之邪入侵為外在因素。初起以邪實為主,病位多在經絡;久病則正虛邪戀,虛實夾雜,除氣血不足外亦損及肝腎。神經阻滯治療配合電針治療:神經阻滯療法是以中醫(yī)學經絡理論為指導,辨證施治為準繩,并與西醫(yī)學相結合,通過針刺的物理刺激和藥物化學作用,以取得雙重作用,疏通經絡,平衡陰陽,使臟腑功能得以調整從而達到通則不痛之目的。由于局部坐骨神經水腫血液微循環(huán)障礙,組織缺血、缺氧代謝失常,肌肉痙攣,使用2%鹽酸利多卡因、維生素B1、維生素B12、0.9%氯化鈉、醋酸潑的松龍的混合液能夠解除血管與肌肉的痙攣,改善組織灌流,營養(yǎng)肌肉和神經,從而消除了水腫。綜上所述,神經阻滯療法配合電針治療坐骨神經痛臨床療顯著,且因其簡、便、驗、廉始終受到患者的青睞,故而應在臨床上大力推廣應用。
[1] 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廣安門醫(yī)院.中醫(yī)診療常規(guī)[M].北京:中國古籍出版社,1989:253.
[2] 黃曉明.穴位注射結合針刺治療坐骨神經痛35例[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1,15(12):123.
R246.6
B
1671-8194(2013)19-01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