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利軍
(武漢市新洲區(qū)潘塘街衛(wèi)生院,湖北 武漢 430406)
小橫切口闌尾切除術95例臨床應用體會
肖利軍
(武漢市新洲區(qū)潘塘街衛(wèi)生院,湖北 武漢 430406)
目的探討小橫切口闌尾切除術的臨床手術療效及應用價值。方法選擇我院外科2006年至2011年5月收治闌尾手術小橫切口的患者臨床資料。結果小橫切口闌尾切除術患者95例,腹壁切口長為1.5~2.5cm,手術時間20~60min,本組患者均一期治愈。術后平均住院時間3.5d,隨診半年未見任何并發(fā)癥。結論小橫切口闌尾切除術,手術切口小,無明顯瘢痕,切口隱蔽、時間短、恢復快、并發(fā)癥少,療效滿意值得基層醫(yī)院推廣。
闌尾炎;小橫切口;外科手術
闌尾炎是外科最常見的急腹癥之一,是常見病及多發(fā)病。診斷一旦明確均行闌尾切除術。我院自2006年至2011年5月功收治95例行腹壁小橫切口闌尾切除術的患者進行了分析,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95例確診的患者中男63例,女32例,年齡:5~75歲,平均年齡45歲,病程急性3h~3d,慢性3年,急性單純性闌尾炎79例,慢性闌尾炎5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11例。
1.2 手術方法
①術前準備:本組患者均診斷明確有右下腹麥氏點固定壓痛及反跳痛。入院后行三大常規(guī),凝血四項、B超、心電圖等常規(guī)檢查。術前30~60min靜注三代頭孢或喹諾酮類抗生素加甲硝唑,未滴完術中可繼續(xù)使用。②麻醉、體位與切口:成人采用連續(xù)硬膜外麻醉,小兒氯胺酮靜脈基礎麻醉。取平臥位或手術臺左傾斜15°體位。切口取右下腹麥氏點由內向外側順皮紋橫行的小切口,切口長約1.5~2.5cm。③手術操作:麻醉成功后,常規(guī)消毒鋪巾。取右下腹麥氏點橫行1.5~2.5cm長切口,分別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小拉鉤上下拉開暴露腹外斜肌腱膜,沿纖維方向剪開,并長于切口長度。鈍性分離腹內斜肌和腹橫機,用鉗夾起腹膜提起,切開腹膜,將腹膜緣提起,固定于切口外保護切口避免感染。進腹探查腹腔,卵圓鉗推開大網膜,將手術床向左側傾斜15°[1];甚至左側傾斜30°~45°達到顯露骼窩。用小S鉤將小腸和網膜牽向內上方或用紗布向左側墊壓隔開腸管,暴露回育部,易發(fā)現(xiàn)闌尾。常規(guī)闌尾切除,殘端包埋。約闌尾位于腹膜后需行側腹切開,粘連固定不易提起時可逆行闌尾切除。腹腔有滲液者可置小紗塊吸盡,盡量不沖洗腹腔,避免手指及異物進入腹腔內刺激,相對預防術后腸粘連。清點器械、紗塊無誤,止血滿意后關腹。依次縫合各層,切口采用可吸收線進行皮內連續(xù)美容縫合。④術后常規(guī)抗生素(三代頭孢或喹諾酮類加甲硝唑)3d,8h后可下床活動及進食,術后傷口常規(guī)換藥。
本組患者88例均小橫口闌尾切除術完成,5例肥胖及2例腹膜后闌尾延長切口完成。手術平均時長30min。切口均長2cm,住院時間3.5d,全部切口一期愈合。隨訪半年無并發(fā)癥發(fā)生。
1894年以來由Mcburney創(chuàng)造的麥氏點切口行闌尾切除術被認為是經典的術式[2]。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手術有了更高的要求,創(chuàng)口小、無瘢痕,恢復快等特點。90年代微創(chuàng)技術進入了外科領域,許多作者對經典術式進行了改良[3]。本術式就結合了實際,效果理想,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本術式有如下優(yōu)點:①順皮紋作橫形小切口,減少了對皮膚彈力纖維的橫斷,減少了皮膚損傷,切口隱蔽,又采用了皮內美容切口縫合,術后切口瘢痕小呈線行,符合了美容觀點,患者容易接受。②手術方法容易實施,無需特殊器械及設備,對一般具有闌尾切除基礎的外科醫(yī)師均能施行。③切口小、創(chuàng)傷小,對腹腔臟器損傷小。腹腔內滲液用小紗塊吸盡,盡量不清腹,手術后的并發(fā)癥也明顯減少。④切口位于闌尾體表投影處,容易顯露,操作較易,減少術中的牽拉反應。⑤術后恢復快,一般8h進食及下床活動,平均住院3.5d,明顯縮短了住院天數。
術前、術中及術后注意事項:①術前必須明確診斷,B超或CT檢查發(fā)現(xiàn)異位闌尾或盲腸周圍合并其它病變的患者不適合此術式。②手術必須要求肌松效果好,切口伸縮性大,易于暴露。③體型肥胖、腹膜后闌尾或闌尾粘連應適當延長切口,充分暴露術野。順利完成手術操作。④不主張腹腔沖洗,手術時盡可能吸盡,局部膿液簡單用甲硝唑作局部沖洗即可,避免手指及異物進入腹腔,相對預防術后腸粘連。⑤重視切口保護。切口腹膜時應將腹膜緣提起于切口外保護,避免切口污染。關腹時換手套及器械。封閉腹膜后,用滅滴靈液反復沖洗,處理切口[4]。無菌紗塊拭干,切緣兩側可注入慶大霉素16萬單位??p合勿留死腔。⑥術后繼續(xù)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常規(guī)換藥,適當運用營養(yǎng)支持療法。⑦術后8h后下床活動進食,有效的減少腸粘連,恢復腸管蠕動,降低腸管壓力,有利于盲腸端的修復。⑧切口早期紅腫,可加大抗生素量及物理治療(神燈照射)。切口分泌物增多、感染應及時拆除縫線,敞開傷口引流,換藥至傷口愈合。
綜上所述本術式具有切口小,損傷小,恢復快,值得臨床推廣。
[1] 李開宗,竇科峰,王為忠,等.普通外科難點疑點問題解析[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8:200.
[2] 吳階平,裘法祖,吳蔚然,等.黃家駟外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1149.
[3] 劉小平,張國恒,張志東,等.改良小切口闌尾切除術126例體會[J].河南外科醫(yī)學雜志,2007,13(1):52-53.
[4] 沈世強.外科無菌術及其新進展[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5,1 (1):21.
R574.61
B
1671-8194(2013)11-01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