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麗 郭婷婷 李 欣 劉 嬈 高翠霞 李蘭芳
(青島市膠州中心醫(yī)院,山東 膠州 266300)
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臨床護理體會
賈麗麗 郭婷婷 李 欣 劉 嬈 高翠霞 李蘭芳
(青島市膠州中心醫(yī)院,山東 膠州 266300)
目的探討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臨床護理實施方法和臨床意義。方法選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42例股骨頸骨折患者,均采取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分析總結臨床護理措施,及效果,指導臨床老年骨折護理實踐。結果42例股骨頸骨折患者均成功進行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12周后骨科JOA肢體功能評分(8±2)分,38例患者愈合,1例發(fā)生靜脈血栓形成,有效治愈率達90.47%。結論綜合性全方位的護理有利于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手術的成功,使患者盡快康復,降低圍術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有積極臨床價值。
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護理體會
老年人因年齡原因,肢體靈活性較差,加上骨質疏松,跌倒往往便會造成骨折,如股骨頸骨折、腰椎壓縮性骨折等。其中以股骨頸骨折的機率最多,最嚴重。股骨頸骨折后有相當部分的老年患者因股骨頭缺少血液供應使骨折出現(xiàn)遲緩愈合或不愈合,有的患者出現(xiàn)骨不連接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造成終身殘廢[1]。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發(fā)展,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廣泛應用于老年股骨頸骨折當中,對于具有相應適應證的患者只要通過手術來治療均能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高齡患者圍術期的護理如何關系到手術的成敗以及后期康復,我院對此類患者采取綜合性的護理,療效甚好,下面就護理中的一些體會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42例股骨頸骨折患者,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60~78歲,平均69歲,均為頭下型骨折,移位明顯,愈合有困難,合并高血壓15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9例,所有患者通過臨床病史x線檢查確診。
1.2 臨床癥狀
股骨頸是指股骨頭與股骨粗隆間線之間的一段骨。這段主要是松質骨,老年時大都退化萎縮,所以老年人的股骨頸骨折較多,老年股骨頸骨折后髖部疼痛,患肢有屈髖屈膝及外旋畸形,移位骨折時不能坐起或站立,患肢短縮,患側大粗隆升高。
1.3 方法
我們對患者進行骨科綜合護理措施,具體如下:①術前護理:進行全身及手術野的準備,將全身基本情況控制在能耐受手術范圍內,進行胃腸道、呼吸道、皮膚準備等。充分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耐心的向患者介紹手術的必要性及手術的大致過程,多與患者談天,轉移注意力,減少焦慮和痛苦,消除患者緊張焦慮恐懼心理,使患者積極配合手術。術前教會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及床上大小便。指導患者練習床上活動,將健側肢體膝關節(jié)屈曲,足部收臀部,抬高臀部,以預防壓瘡的發(fā)生,了解相關既往史,進行骨科專用器材的準備。②術中護理:術中嚴格執(zhí)行安全核查制度,注意患者體位與手術的配合度,外側或前外側切口保持平臥,維持患者呼吸和循環(huán)功能,加強術中巡視,密切與術者配合,注意保溫防止低體溫的發(fā)生。③術后護理:術后正確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給予心理疏導,將患肢小腿抬高10°~20°,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必要時穿防旋鞋,避免髖關節(jié)過度內收、內旋,側臥位時雙腿間應夾一軟枕,并注意觀察患肢遠端血運,以及切口滲血情況,注意切口清潔,及時更換敷料,保持傷口引流管通暢,觀察引流液的性質和量,術后24h或8h引流血<50mL時可拔除引流管。④飲食指導:合理營養(yǎng),對術后機體功能恢復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應根據(jù)患者的飲食習慣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粗纖維的飲食,促進傷口愈合,也要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適量蜂蜜水,保持大便通暢。注意補鈣??梢远喑晕r米皮、鮮牛奶、骨頭湯、芝麻醬、魚等含鈣較多的食品。⑤并發(fā)癥防范護理:每天要為患者輕輕拍胸部,從胸部下方開始向上拍,拍出振動感,囑咐患者配合深呼吸,咳出痰液,防止墜積性肺炎的發(fā)生。預防靜脈血栓形成,術后要注意觀察患者下肢皮膚是否發(fā)紅,皮溫是否正常,有無疼痛、腫脹,觸及條索感等,鼓勵患者在床上主動活動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或給予關節(jié)持續(xù)被動活動器(CMP)鍛煉。病情許可時應及早下床,扶助步器練習行走。預防關節(jié)脫位,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注意觀察雙下肢是否等長,是否有異常疼痛,觸摸手術部位有無異物突出或腫塊等。指導患者正確翻身、取物。下床及功能鍛煉要避免患肢內收屈髖。有輸液的患者,注意輸液速度,防止出現(xiàn)急性心衰或肺水腫。
1.4 療效評判
12周后對患者進行護理效果評價,包括癥狀改善愈合情況、并發(fā)癥、肢體功能評分等。
42例股骨頸骨折患者均成功進行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12周后骨科JOA肢體功能評分8±2(分),38例患者愈合,1例發(fā)生靜脈血栓形成,經(jīng)對癥處理緩解,有效治愈率達90.47%。
股骨頸骨折是高齡老人的致死性疾病,有的骨科醫(yī)師把此類骨折稱做“臨終骨折”。股骨頸骨折雖然創(chuàng)傷不大,但是卻直接導致了患者必須被動長期臥床。而高齡老人,一旦長期臥床將迅速出現(xiàn)心肺功能的代謝障礙、褥瘡、肺炎、泌尿系感染、血栓等一系列繼發(fā)性疾病,因此,治療高齡老人股骨頸骨折最好的方法是在72h之內進行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可有效地減輕疼痛,改善功能,但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需加強術前術后護理,有數(shù)據(jù)表明股骨頸骨折本身并不直接致命,然而將近30%的老人的骨折發(fā)生后的一年內因并發(fā)癥而死亡。因此良好的護理對股骨頸骨折的老人十分重要
實踐中我們體會到,護理過程中必須掌握老年患者的特點,有不少老年人常合并有心臟病、高血壓、氣管炎、哮喘病、糖尿病等疾病,須加以細致地觀察、了解[2],術后注意保暖,每日以淡鹽水漱洗口咽部,保持口腔衛(wèi)生,避免口咽部定植菌群下行感染。術后一定要進行臀中肌肌力、股四頭肌等長等張收縮訓練以防止肌肉萎縮及關節(jié)功能障礙。同時應積極預防感染以及預防下肢靜脈栓塞,當發(fā)現(xiàn)下肢腫脹且抬高肢體不能消腫、局部皮溫升高、疼痛、觸痛、遠側皮膚冰冷、蒼白、淺表靜脈充盈等情況時,應警惕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
總之,綜合性全方位的護理有利于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手術的成功,使患者盡快康復,降低圍術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有積極臨床價值。
[1] 吳愛花.高齡患者股骨頸骨折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4):373-374.
[2] 齊艷.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假體脫位的預防護理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2):165-167.
R473.6
B
1671-8194(2013)18-03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