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繼舫, 李麗娜, 楊玉蘭, 張培
注射吸毒是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的高危行為,吸毒人員的HCV感染主要是血液暴露和共用針具用品傳播,這成為HCV流行的主要因素[1]。丙肝在普通人群中感染率一般在3%左右,而在藥物濫用人群中可能高達60%~90%[2]。據(jù)文獻資料研究顯示,80%的 HCV暴露者會發(fā)生慢性感染,3%~11%HCV慢性感染者在20年后轉(zhuǎn)變?yōu)楦斡不琀CV是肝癌和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據(jù)估計,靜脈注射吸毒(IDUs)人群中HCV感染率全球約1 000萬,歐洲和東南亞是吸毒人群HCV感染率最高的地區(qū),其中中國(160萬)、美國(150萬)和俄羅斯(130萬)是居前3位的國家[3]。湖北省地處中部,吸毒人群眾多,盡管 HIV感染率低于0.1%,但HIV監(jiān)測表明HCV感染率較高,且缺乏HCV流行學資料。本文以參加美沙酮維持治療的吸毒人員為對象,對HCV流行狀況及影響因素進行研究。
選擇宜昌市疾控中心美沙酮門診2007~2012年參加美沙酮維持治療的吸毒人員進行基線調(diào)查。調(diào)查由經(jīng)過培訓的門診醫(yī)務人員進行。研究對象入選標準:符合阿片類物質(zhì)成癮者診斷標準;年齡在20周歲以上;本地居民或在當?shù)鼐幼?個月以上的外地戶籍公民;抽取血樣進行了HCV抗體檢測。
1.2.1 數(shù)據(jù)采集 數(shù)據(jù)由培訓過的美沙酮門診工作人員進行填寫收集。內(nèi)容包括:病人基本情況(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民族)、吸毒相關行為與信息(吸毒史、近半年吸毒方式、是否參與過戒毒、首次吸毒年齡、有無注射吸毒史、過去3個月是否共用過注射器、既往是否共用針具等)。
1.2.2 試劑來源 HCV檢測由宜昌市疾控中心負責,HCV抗體檢測采用間接法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篩查,試劑是北京萬泰與英科新創(chuàng)生產(chǎn)的兩種篩查試劑,利用酶標儀分析結(jié)果。結(jié)果報告:先用篩查試劑-1進行初篩試驗,若結(jié)果呈陰性反應,則報告“抗HCV陰性”,不再進行復檢試驗;若結(jié)果呈陽性反應,則進入復檢試驗。所有初篩陽性反應的樣品使用篩查試劑-2進行復檢,結(jié)果呈陰性反應,報告“抗HCV陰性”;結(jié)果呈陽性反應,報告“HCV陽性”。
數(shù)據(jù)收集后用Excel建立數(shù)據(jù)庫,統(tǒng)計分析用SPSS 17.0軟件進行,社會人口學特征分析和危險因素的分析先用χ2檢驗進行單因素分析,再用Logistic進行多因素回歸分析。
本次調(diào)查共572人,平均年齡37±6.8歲,吸毒人員社會人口學特征如下:男/女約3.5∶1,以45歲、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的無業(yè)人員為主。見表1。
吸毒人群中,初次吸毒年齡平均(26±6.9)歲,<20歲87人,占15.2%,20~30歲328人占57.3%,30~40歲136人,占23.8%,>40歲21人占3.7%;吸毒年限平均(13±5)年,<10年的147人占25.7%,10~20年381人占66.6%,超過20年的44人占7.7%;從近半年吸毒方式看,單純口吸或燙吸100人占17.5%,單純注射247人占43.2%,注射和其他方式混用225人占39.3%;有過注射吸毒史的占517人90.4%,曾經(jīng)參與過戒毒517人占90%,曾經(jīng)共用過注射器的140人占24.5%,過去3月共用過的注射器的占10%;HCV感染情況經(jīng)過檢測,572人中HCV陽性498人,陽性率87.06%。
表1 吸毒人員社會特征描述 n,%
將性別、年齡、職業(yè)、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等社會特征和吸毒相關因素如初次吸毒年齡、吸毒年限、是否有注射吸毒史、是否參加過戒毒、近半年來的吸毒方式(分為注射吸毒和非注射吸毒)、近3個月共用針具情況以及共用針具史進行單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性別、民族、年齡、吸毒年齡、文化程度、近3個月共用針具情況,差異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其他因素對HCV感染有一定影響,見表2。
表2 吸毒人群社會人口學特征和HCV感染單因素分析 n(%)
將單因素分析的社會特征中,對于P<0.1者,結(jié)合專業(yè)知識,將與HCV感染有關的因素進行共線性診斷,排除干擾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篩選主要影響因素。結(jié)果顯示,HCV感染的危險因素有婚姻狀況(單身/有配偶OR=1.827)、吸毒年限(低于10年/10年OR=0.47)、注射毒品(無注射/注射OR=0.33)、近半年注射方式(無注射/注射OR=0.34)。見表3。
表3 影響HCV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從20世紀30年代末至80年代,HCV傳播方式主要是非胃腸道途徑。在發(fā)達國家,主要通過污染的血及制品和注射吸毒,加強醫(yī)療機構的常規(guī)檢測可以有效預防輸血傳播。在發(fā)展中國家和經(jīng)濟轉(zhuǎn)型國家,HCV傳播的主要原因是反復使用污染的注射器和針具,估計每年感染人數(shù)為2 300萬~4 700萬人。據(jù)國內(nèi)學者對成都市119 518名獻血員進行HCV感染的病例對照研究發(fā)現(xiàn),HCV感染率為0.53%,與HCV有關的危險因素包括共用剃頭刀(68.4%)、牙科治療史(38.9%)、超過10年的注射史(29.5%)、家庭有 HBV 感染者(29.3%)、穿耳環(huán)(27.8%)、有住院史(23.1%)、針灸(14.1%)、輸血(6.3%)[4]??梢钥闯觯覈话闳巳?HCV 感染途徑存在多樣化。目前,注射吸毒成為發(fā)達國家HCV的主要傳播形式(如西歐、美國),也逐步成為轉(zhuǎn)型中和發(fā)展中國家的主要形式(占40%),吸毒人群中HCV的感染率遠高于乙肝和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率[5]。對HCV感染的流行情況,湖北省缺乏詳細的統(tǒng)計資料,據(jù)2011年81個艾滋病監(jiān)測哨點高危人群中HCV陽性檢出率為5.5%(1 976/3 5902)。這些高危人群包括吸毒者、男男性行為者、女性性工作者、性病門診男性就診者、孕產(chǎn)婦、男性長途汽車司乘人員、青年學生和流動人群等。其中,吸毒人群HCV陽性率為42.27%;其次是男男性行為者1.59%、女性性工作者0.58%、性病門診男性就診者0.66%;孕產(chǎn)婦、男性長途汽車司乘人員、青年學生和流動人群HCV感染陽性率低于0.5%。監(jiān)測結(jié)果表明:女性性工作者和性病門診男性就診者HCV感染陽性率低,說明HCV性傳播并非主要途徑,而吸毒人群中HCV感染高于其他人群。本次研究也發(fā)現(xiàn),572名吸毒人員中HCV陽性498人,感染率為87.06%,這些都說明吸毒是湖北省HCV感染的主要原因。
吸毒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眾多社會因素都可能影響注射吸毒行為的發(fā)生,各地研究表明,HCV感染流行因素并不完全相同。北京市對1 211名吸毒人員進行調(diào)查,有713名感染HCV,感染率為58.88%。年輕、無業(yè)是主要因素之一,年輕人感染風險更高,30以下人群是30~40歲的1.81倍(95%CI:1.13~1.92);是40~54歲的1.51倍 (95%CI:1.08~2.10),無業(yè)人員感染HCV的機會高于從業(yè)人員(OR=1.70,95%CI:1.23~2.37),提高低文化水平人群的教育、勞動技能訓練有助減少HCV感染。而云南省年長、無業(yè)吸毒人員容易感染HCV[6]。本次調(diào)查中進行單因素分析時,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民族與HCV感染無關,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婚姻狀況是影響吸毒人群HCV感染的主要因素(OR=1.827,95%CI:1.053~3.170),可能與單身吸毒人員(包括離婚、喪偶等)因孤獨、抑郁等更容易發(fā)生注射吸毒有關。
吸毒行為對HCV感染的影響中,云南調(diào)查顯示,吸毒人群HCV陽性率為77.7%,注射吸毒超過5年占57.1%,33.7%共用針具,55.6%注射吸毒每天超過3次,注射吸毒時間長短和注射吸毒的頻次是HCV感染的主要原因,HCV感染原因與HIV并不一致[7]。香港對567名注射吸毒人員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平均吸毒17年,62%共用針具,76%前3個月有注射吸毒史,HCV陽性率為85%。HCV感染與注射時間長短、最近是否注射、曾經(jīng)共享針具和多種毒品共用是主要原因。上海吸毒人員 HCV陽性率51.3%、昆明為55.5%,多數(shù)人并不知道其血清狀況,即是否感染HCV;HCV狀態(tài)與注射吸毒和使用時間長短明顯相關,但與個體危險性行為或HCV感染知識水平無關[8]。澳大利亞對382名吸毒人員進行調(diào)查,HCV陽性率70%,HCV感染與關押監(jiān)禁(RR=1.34,95%CI為1.19~1.52)、與他人共享針具(RR=1.23,95%CI為1.07~1.42)、注射時間7.6年以上(RR=1.21,95%CI為1.07~1.37)等因素有關,與紋身無關,31%的注射吸毒人員在1年左右發(fā)生HCV陽轉(zhuǎn),53%在2年左右發(fā)生陽轉(zhuǎn)[9]。
綜上所述,吸毒人群HCV感染影響因素復雜,但最主要與是否發(fā)生注射行為、注射吸毒頻次和吸毒時間長短有關。本次調(diào)查也發(fā)現(xiàn),吸毒年限10年以上、單身、既往注射毒品和半年內(nèi)注射毒品是主要危險因素。研究結(jié)果提示,盡管湖北省吸毒人群HIV感染不高,但HCV感染率很高,兩者傳播方式有明顯差異,應該加強吸毒人群的HCV感染防治。
[1]Villano SA,Vlahov D,Nelson KE,et al.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hepatitis C among injection drug users in Baltimore,Maryland[J].J Clin Microbiol,1997,35(12):3274-3277.
[2]李玲.武漢市男男性行為人群艾滋病、梅毒及丙肝感染現(xiàn)狀分析[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10,27(4):249-251.
[3]Nelson PK,Mathers BM,Cowie B,et al.Global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B and hepatitis C in people who inject drugs:results of systematic reviews[J].Lancet.2011,378:571-583.
[4]He Y,Zhang J,Zhong L,et al.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among blood donors in Chengdu,China[J].J Med Virol,2011,83(4):616-621.
[5]張玉芹,管瑞鋒,劉麗,等.丙肝患者社會支持與生活質(zhì)量相關性研究[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12,29(3):196-197.
[6]Lavanchy D.The global burden of hepatitis C[J].Liver Int,2009,29(1):74-81.
[7]Zhou YH,Yao ZH,Liu FL,et al.High prevalence of HIV,HCV,HBV and co-infection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among injecting drug users in Yunnan Province,China[J].PLoS One,2012,7(8):e42937.
[8]Hser Y,Du J,Li J,et al.Hepatitis C among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patients in Shanghai and Kunming,China[J].J Public Health,2012,34(1):24-31.
[9]Miller ER,Hellard ME,Bowden S,et al.Markers and risk factors for HCV,HBV and HIV in a network of injecting drug users in Melbourne,Australia[J].J Infect,2009,58(5):375-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