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分享行為是幼兒與他人共同享用某種資源的行為,是幼兒親社會行為的一種表現(xiàn)。本文從筆者任教的小班幼兒分享教育的現(xiàn)狀與問題出發(fā),從營造分享環(huán)境、滲透分享內(nèi)容、創(chuàng)設分享情景、樹立分享榜樣五個方面來對小班幼兒進行分享教育。
[關鍵詞] 分享教育;問題;對策
分享行為是幼兒與他人共同享用某種資源的行為,是幼兒親社會行為的一種表現(xiàn)?!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的社會領域提出如下目標:能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信心;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guī)則。小班幼兒由于從家庭的氛圍轉入新的集體,接觸到更多的人,他們的活動范圍擴大了,有了更為復雜的人際關系,社會交往活動更加廣泛深入,所以他們更需要這種分享意識和能力的引導與培養(yǎng)。
一、幼兒分享教育的現(xiàn)狀與問題
筆者擔任了小班幼兒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根據(jù)自己所了解的情況來看,大多新入園的小班幼兒都不愿意與別人一起分享同一物品,歸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方面:
1、沒有形成分享的觀念
現(xiàn)在的幼兒,每個都是家庭的寶貝。在一個家庭中常常是四個老人圍著一個小孩在轉,還要加上父母的疼愛,因此一旦有好吃、好玩的東西,第一個享用到的一定是幼兒。由于沒有同齡的幼兒需要分享,所以在他們的意識中、在他們的記憶中是沒有分享這個概念的,更沒有分享這樣的理念了。
2、沒有適當?shù)募彝ソ逃?/p>
由于幼兒普遍的都是獨生子女,所以每個家庭的結構都十分的脆弱,經(jīng)不起半點風浪。幼兒的祖父輩和父輩唯恐幼兒在今后的生活中吃虧或者學壞,常常會給幼兒灌輸一種不適當?shù)囊庾R。要求幼兒在遇到以前沒碰到的事物時,一概加以拒絕,在遇到不公的對待時,要求幼兒用強力乃至用暴力的手段來加以回應。這種不適應的家庭教育,阻礙了幼兒分享意識與能力的形成。
3、缺乏分享的技能訓練
在幼兒園中,雖然現(xiàn)在對分享教育提上了議事日程,越來越得到重視,但大都只停留在口頭的教育上,缺乏日常的訓練。在與小朋友共同活動的過程中,有的幼兒不知道怎樣與他人分享,如“我只有一個新玩具,他們都想玩,我不知道給誰玩???”,這種技能訓練的缺乏造成了分享能力的下降。
二、提升小班幼兒分享意識和能力的對策
1、營造分享環(huán)境,滲透幼兒分享意識
活動環(huán)境是幼兒進行交往的橋梁,在幼兒相互交往過程中,隨著活動內(nèi)容的不同,幼兒一起嘗試一起玩耍,分享的意識和能力就會得到培養(yǎng)。我們可以根據(jù)幼兒的發(fā)展實際情況,結合分享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些活動環(huán)境,如:在小班幼兒剛入園時,教師創(chuàng)設一個讓孩子與同伴共同分享的自帶玩具角,讓孩子們開展分享玩具游戲,并及時更換材料為幼兒提供更多的交往合作分享機會。
2、滲透分享內(nèi)容,體驗分享快樂
根據(jù)小班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小班幼兒身心特點的目標,將分享目標滲透在日常的活動之中。在平時所進行的活動中,教師做一個有心人有目的地整合,更好地發(fā)揮活動中分享的教育價值。
1.教學活動。教師把分享目標劃分成物質分享和精神分享,又把精神分享細化為分享快樂。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安排相關的教學內(nèi)容,如:綜合活動《玩具總動員》、《好吃的糖果》,社會活動《孔融讓梨》等,著重注重物質分享方面的培養(yǎng),意在讓孩子們懂得“我把好東西分給你,你快樂,我也很快樂”的道理。又如故事《下雨的時候》、《親子旅游活動》,注重精神分享方面的培養(yǎng),意在讓孩子們知道有了快樂告訴大家,將自己的東西與他人分享。
2.游戲活動。游戲活動是幼兒園一日活動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教師每天為幼兒提供一些時間,專門開展分享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游戲的交流、分享、合作中產(chǎn)生快樂和滿足感,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老師在游戲活動中還可以通過念兒歌、猜謎語、講故事、欣賞美術作品、示范手工制作等形式讓孩子展示自己的才華,與同伴分享自己的本領,從而達到在游戲活動中給幼兒滲透分享意識的的目的。
3.隨機活動。每當幼兒在日?;顒又凶杂X產(chǎn)生分享行為,教師都給予了肯定和情景再現(xiàn),讓更多的孩子了解到分享的內(nèi)容是豐富多彩的。每當班級里有小朋友過生日,教師都組織幼兒向過生日的小朋友送祝福,讓小朋友之間互相分享集體祝福的快樂心情。
3、創(chuàng)設分享情景,教會幼兒分享方法
在幼兒園里,小班幼兒一般不會自發(fā)地表現(xiàn)出分享的行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分享,這就需要我們引導幼兒學習分享的方法。比如:搭木積、玩玩具時小朋友出現(xiàn)了搶玩具的情形,老師就利用這個機會組織幼兒們討論:“玩具不多,大家都想玩,那該怎么辦?”“當這個玩具是其他小朋友從家?guī)淼?,我想玩應該怎么辦?”在老師的引導下,幼兒經(jīng)過討論會認識到:在玩玩具時要相互謙讓、輪流或共同使用,遇到矛盾時要協(xié)商解決,當同伴有困難時要學會互相幫助。當想玩別人的玩具時應該有禮貌地去借,要說禮貌用語,玩時要愛惜玩具,玩完了要及時歸還。
4、樹立分享榜樣,引導幼兒積極分享
模仿是幼兒學習分享行為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家長、教師首先要規(guī)范自己的思想、行為,使自己的言行舉止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當幼兒有合作分享行為,能較好的與同伴一同分享合作學習或游戲時,老師要及時的給予肯定和鼓勵。老師贊賞的目光、肯定的言語、微笑的面容以及輕撫孩子的肩膀、對孩子親切的點頭、翹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兒受到極大的鼓勵,從而進一步提高幼兒分享行為的積極性。
作者簡介:吳潔(1980—),漢族,江蘇吳江,吳江市松陵鎮(zhèn)第二中心小學幼兒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