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86歲高齡的教授級老藥師在電視臺講人參,十分肯定地說:野山參在今天已經(jīng)絕跡!——這讓我明白,眼下藥店玻璃櫥中被燦爛燈光照耀著的“野山參”,無一是真貨!
如今見到的白白胖胖、小蘿卜似的“人參”,全是人工培植的。而裝在豪華錦盒中、腰肢夭矯、帶著幾分野氣的所謂“山參”,則大半是“林下參”:即在野生環(huán)境中人工播種、自行生長的人參,卻也有著二三十年的參齡?!纯礃撕?,不禁舌撟難下:論克售賣、價逾黃金,每枝動輒數(shù)萬元!
有位老朋友幾十年堅持記流水賬,半個世紀衣食住行的價格變化,全在他的把握之中。有一回我問他:什么東西漲價最多?答曰:螃蟹?!f這話又有十來年了,現(xiàn)在若再問,答案應(yīng)該變成“房子”了吧?不過我倒覺得,如果把范圍延伸幾百年,答案應(yīng)非“人參”莫屬!
人參自古是名貴藥材,見于《本草》著錄,據(jù)說久服可令人身輕體健、益壽延年。不少人對它產(chǎn)生迷信,把它視同救命仙草、長生神藥,價格自然非同尋常。
在中國,人參主要產(chǎn)于東北深山老林。那里原是滿族人的發(fā)祥地,而挖參售參也曾是滿族的專利。不過開始時,滿族人向關(guān)內(nèi)售賣人參,是假高麗(朝鮮族)商人之手。高麗商人極力壓低收購價,一斤人參只給白銀十兩,還常常以價高難售為名打個折扣。
一斤人參十兩銀,這個價格怎么樣?按白銀一兩合人民幣400元計算,當時一斤人參價值4000元——這個價格似乎不低。然而今天看來,幾乎是“白給”!
人參價格的大幅抬升,應(yīng)始于清代。一來關(guān)外人參歷經(jīng)數(shù)百年采挖,數(shù)量大減,物以稀為貴。其次,清朝立國后,統(tǒng)治者生怕挖參傷了“龍脈”,嚴禁百姓入山挖參。人參的采挖交易被皇家高度壟斷,導(dǎo)致價格飆升。
即便如此,人參(那時還不興人工養(yǎng)參,這里說的全是野山參)在清代前期還不是一枝難求。如康熙皇帝就分幾次將宮中囤積的人參發(fā)賣??滴跷迨辏?718)一次就向江南市場投放上千斤;三年后,再次投放兩千多斤。替他賣參的,即曹、李、孫三位派駐江南的織造官,都是康熙信得著的心腹奴仆。
只是此時的售價,已遠高于當年高麗商人的收購價,最好的人參一斤可賣到七八十兩銀子,最次的也能賣到十幾二十兩。——也就是說,最好的人參一斤可售人民幣32000元,相當于一兩2000元、一克54元?。ò矗呵宕皇薪餅槭鶅桑?96.8克,即一兩重37.3克)
想起《紅樓夢》中秦可卿生病,太醫(yī)開藥方,一劑藥需人參二錢。鳳姐對可卿說:“……咱們?nèi)羰遣荒艹匀藚⒌娜思?,這也難說了,你公公婆婆聽見治得好你,別說一日二錢人參,就是二斤也能夠吃的起?!保?1回)——那么是否如鳳姐說的這樣呢?
曹雪芹寫小說的乾隆年間,參價比康熙時又大有提高。《紅樓夢》第77回王夫人曾向眾人說:“你們不知它(指人參)的好處,用起來得多少‘換’買來還不中使呢!”其后周瑞家的又轉(zhuǎn)述太醫(yī)的話:“這一包人參固然是上好的,如今就連三十換也不能得這樣的了?!?/p>
這里所說的“換”,是指人參與銀兩的比價?!叭畵Q”就是一兩人參價值30兩白銀。照此推算,曹雪芹寫書時參價已漲至一斤480兩白銀,折合人民幣19萬元!秦可卿一劑藥所用人參雖只二錢,價格已逾2400元;若一日吃二斤,就是38萬元,以賈家之富,恐怕也已吃不起!
讓曹雪芹想不到的是,人參價格日后如同坐了火箭!——比曹雪芹晚生十幾年的詩人趙翼(1727—1814)有一首《人參詩》,前有小序,幾乎就是一篇參價漲跌的經(jīng)濟學(xué)小論文。序中提到詩人于乾隆十五年(1750)到京參加會試,恐怕體力不支,“以白金一兩六錢易參一錢”(合640元一錢,170元一克),這比《紅樓夢》中的參價略高些。又過了四十多年,詩人在嘉慶元年(1796)為了給兒子醫(yī)病,又買一兩人參,竟花了300兩白銀!
這人參還不是最好的。我們有理由推測,當時的上等參價已飆升至400兩白銀一兩,即250萬人民幣一斤、4000多元一克!以今日金價之高,一克人參可頂十克黃金!——也就是說,秦可卿若此時生病,一劑湯藥中的人參(二錢,相當于7.2克)價值29600元,足可打六七個沉甸甸的金戒指!
從那時起,又是二百多年過去了??梢韵胍姡诰薮罄娴恼T惑下,野山參遭到瘋狂采挖,早已絕跡!老專家的判斷,信非虛言。
就在這次電視節(jié)目臨近結(jié)束時,主持人向觀眾展示了一枝野山參(目測連蘆頭帶四肢約長二十厘米,連須則應(yīng)在一米以上),老專家和主持人一再強調(diào):這枝野山參雖非最好的,但已是“無價之寶”、“價值連城”!——我坐在電視機前,心中感到一絲悲哀:為一種神奇物種原生態(tài)的消亡,也為人的貪婪與不知節(ji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