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采用正交組合回歸設計試驗方法研究了亞溫淬火條件下,淬火溫度和回火溫度對45鋼強度及硬度的影響規(guī)律,并分析了該鋼亞溫淬火后的組織與性能。結果表明,在740~800 ℃范圍內(nèi),隨淬火溫度升高, 45鋼的強度及硬度升高,淬火組織中鐵素體量逐步減少,其分布形態(tài)也發(fā)生明顯變化, 800 ℃淬火后的力學性能接近于常規(guī)的840 ℃淬火。在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45鋼活塞(780 €?0) ℃淬火+ (550 €?0) ℃回火的調質處理新工藝。
關鍵詞 調質處理 抗拉強度 顯微組織
中圖分類號: TG11 文獻標識碼:A
1 金屬熱處理的意義
金屬熱處理是將金屬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質中加熱到適宜的溫度,并在此溫度中保持一定時間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卻的一種工藝。金屬熱處理是材料生產(chǎn)中的最重要的工藝之一,與其他加工工藝相比,熱處理一般不改變工件的形狀和整體化學成分,而是通過改變工件的內(nèi)部的顯微組織,或改變工件的表面的化學成分,賦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點是改善工件的內(nèi)在質量,而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觀察到的。金屬熱處理中的“四把火”指退火、正火、淬火(固溶)和回火(時效)。
2 成型處理方法的研究
從以上定義可以看出,不論是退火、正火、淬火還是回火,熱處理過程中都要對工件進行加熱、保溫和冷卻。所以金屬熱處理中,加熱速度,保溫時間和冷卻速度成為熱處理工藝中最重要的工藝參數(shù)。
“四把火”中,淬火和回火(時效)關系最為密切,常常配合使用,二者缺一不可。但在實際生產(chǎn)中,為了節(jié)約成本,提高生產(chǎn)效率,對于性能要求低的產(chǎn)品,往往用在線淬火代替淬火爐淬火,用自然時效代替回火。
3 熱處理和材料成型結合驗證
在微觀設計活動的語境下,材料、成型、形態(tài)三者有著相互作用的關系,不僅僅是選擇和被選擇或是選擇和接受的一般關系。材料和成型——材料是微觀設計活動中所涉及到的材料(包括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成型是材料基于其物理和化學特性上的成型 ;成型是材料在物理上和化學上變化后的結果或以化學變化為手段產(chǎn)生的物理上的形態(tài)結果。如 :鋁材在鑄造的過程中,利用其化學特性使之在特定條件下改變材料特性,又因特定外部條件的作用恢復鑄造之前的特性,但此時的物理形態(tài)已經(jīng)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達到設計師的設計需求。材料決定成型,也就是說,在材料既定的前提下,成型是材料的特性(物理、化學特性)規(guī)定的;超出材料特性(物理、化學特性)的成型方式,在現(xiàn)實的微觀設計活動中存在的幾率很小,或只能通過材料和材料的復合使用才能達到 ;即使在CAD軟體中可以近似模擬,在微觀設計活動中可能成本很高失去實用價值或存在本身并不合理。如:一個由塑料制成的箱子和一個由木材制成的箱子,由于他們應用的材料不同,使得在實踐加工之后產(chǎn)生的形態(tài)結果迥然不同。在為廣大受眾服務的批量化生產(chǎn)條件下,塑料的箱子以注塑成型的方式制成,材料的物理和化學特性,如上文所介紹的,其轉角和過度的部位應呈現(xiàn)r半徑轉角的形態(tài),以方便液態(tài)的塑料在模腔中的均勻流動和分布,減少生產(chǎn)缺陷 ;而換一種加工方式,塑料箱子的形態(tài)也可能是清棱清角的形態(tài),但其結果理想程度不如前者。
4 熱能動力工程的研究方向
熱動主要研究熱能與動力方面,是跨熱能與動力工程、機械工程等學科領域的工程應用型專業(yè)。目前我國有120多所院校開設有該專業(yè),它由舊本科的九個相關專業(yè)合并而成,包括了原來的熱力發(fā)動機(080311)、熱能工程(080501)、流體機械及流體工程(080313)、熱能工程與動力機械(080319W)、制冷與低溫技術(080502)、能源工程(080506W)、工程熱物理(080507W)、水利水電動力工程(080903)、冷凍冷藏工程(081409)專業(yè)。
5 金屬熱處理在成型技術中的應用
由于材料的特性決定這樣的缺陷明顯——應力的分布沒有注塑成型的形態(tài)分布均勻,在粘接處應力集中,容易變形或損壞。并且,從生產(chǎn)的角度考慮,由于粘接成型加工特點的限制,這樣的成型方式在大多情況下要由手工完成,很難適應服務廣義大眾的批量化生產(chǎn)。成型和形態(tài)不一定是一一對應的方式,相同的成型方式由于所應用的材料不同而產(chǎn)生不同的加工形態(tài) ;不同材料之間的相似性決定了不同材料,在不同的外部環(huán)境下(如溫度不同、壓力不同、應用于材料中的添加劑不同等),可以應用同一種或是原理相同的成型方式 ;而材料之間的差異性使材料在應用了相同的成型工藝之后產(chǎn)生的形態(tài)不盡相同。兩種材料在工藝成型上,采用了相似的方式,卻產(chǎn)生了不盡相同的形態(tài)和外觀 ;導致在微觀設計活動中,設計師在最終形態(tài)上的要求改變。相同的形態(tài)可以由不同的成型方式來實現(xiàn) ;相同的形態(tài)在結構上不一定相同,即同樣的產(chǎn)品形態(tài)可以由不同的結構方式結合而成,不同的材料在實現(xiàn)同一個形態(tài)時采用的方式不盡相同。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目錄和專業(yè)介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徐小兵,楊雄,吳文秀,帥玉妹,劉揚松,周思柱.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劉道沛.金屬熱處理[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