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想】
語文教學不應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而要更加注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要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基礎。語文課堂教學要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通過豐富的人文內涵,熏陶感染學生,使他們產(chǎn)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在精神、道德等方面都能得到相應的發(fā)展。2010年我們申報了課題《課改下的語文課堂教學設計、實施與反思研究》(GS〔2010〕G0207),意在探討能夠體現(xiàn)新課改新思想的課堂教學設計。
《獄中書簡》通過女革命家羅莎·盧森堡在獄中寫給朋友的信展現(xiàn)了革命女性優(yōu)美高尚的情懷,對于生命的無限熱愛,以及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本課在紅色經(jīng)典中獨樹一幟,因為它不但有崇高的精神,而且還表現(xiàn)了革命家女性的心靈的優(yōu)美。學習這一課,要以咀嚼語言為抓手,以問題探究為途徑,讓學生在精研細讀中沉潛文本,深入探究,涵詠奧義,啟智幽思,體驗情感,咂摸文章的的意味和情味,走進作者的心靈,感悟作者的精神境界,提升道德情操。
【教學目標】
1.學習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理解主旨,體會作者的感情。
2.通過品味語言,感悟作者對生命的熱愛與贊美,體會革命女性心理的優(yōu)美、高尚的情懷,學習革命者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不管我到哪兒,只要我活著,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就會與我同在?!边@是德國女革命家羅莎·盧森堡的名言。列寧稱她是“世界無產(chǎn)階級國際的優(yōu)秀人物”,“國際社會主義革命的永垂不朽的領袖”。她是西方的秋瑾,不畏強暴,始終英勇斗爭,她曾九次被監(jiān)禁,但斗志永不消沉,顯示了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她不僅有一股英俠之氣,而且滿腹才華,文采斐然,她用美麗的生命感悟著生命的美麗,今天我們學習她的《獄中書簡》(節(jié)選)。
二、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奄奄一息 萬籟俱寂 信箋 颯颯 戰(zhàn)栗
啞然失笑 踱來踱去 綻裂 晦暗 陰霾
如癡如醉 令人目眩 驀然 鶇鳥
2.解釋下列詞語:
陰霾 綻裂 萬籟俱寂 奄奄一息
驀然 目眩 如癡如醉 啞然失笑
3.本文是一封信,是?搖?搖 ?搖?搖(人物)在?搖 ?搖?搖?搖(地方)寫給?搖 ?搖?搖?搖(人物)的信。猜一猜他們之間是?搖?搖 ?搖?搖關系。
三、感知性閱讀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文章寫了哪些內容。(抓住標志性詞句、表示時間的詞句,圈點勾畫)
1.從文中哪個句子可以看出作者是在“獄中”?
明確:第三段第一句話:“六點鐘我又跟平常一樣給關進去了?!?/p>
2.這封信寫了哪些內容?
全班交流,相互補充。教師逐步引導學生概括。歸納明確:
先寫作者在獄中花園里寫信,然后回憶昨天發(fā)生的事情——拯救大孔雀蝶,白楊花絮散播種子,大雷雨后夜鶯歌唱。
表示“倒敘方式”的標志:第一段中“我昨天是怎樣過的呀!”
表示“時間順序”的標志:上午……下午……六點鐘(但是一會兒天暗了或傍晚)……
3.文章的基調往往跟文中大量出現(xiàn)的詞語有密切的關系,請指出課文中的這類詞語。(學生跳讀課文,篩選關鍵詞語)
明確:這些詞語是美、愉快、幸福、高興、芬芳、亭亭玉立、慈祥、舞動、豐滿茂盛、沉醉、神氣、嘹亮、飛舞、神奇、清脆、如醉如癡、燦爛、閃閃輝耀、壓倒雷聲、唱亮昏暗、美得不可思議等。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文本內容,明確行文思路和感情基調,為深入理解和探究做準備。)
四、理解性閱讀
1.文中哪些地方寫了“生命的沉醉”和對生命力的贊美?聯(lián)系作者身陷囹圄的境況,你覺得這些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懷和境界?(學生瀏覽課文,討論,交流,概括)
明確:黃醋栗樹丁香般芬芳;一顆尖葉的楓樹和一顆亭亭玉立的小栗樹彼此交搭著它們寬大的綠油油的手掌;白楊肅穆而慈祥,徐緩的擺動著白色的葉子颯颯作響;小鳥愉快的合唱;鶇鳥響亮而又神氣的唱歌;白楊樹的揉夷花滿天飛舞散播種子;幾只燕子愉快的來回穿飛;夜鶯在雨中在閃電中在隆隆的雷聲中如醉如癡的歌唱等。
“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優(yōu)美樂觀崇高的情感同化了這些景物。這些生命現(xiàn)象表現(xiàn)了作者對生命、生活和自由的美好感覺、激越情懷、熱烈向往和熱情贊美,尤其表現(xiàn)了她的樂觀精神和堅定信念,表現(xiàn)了一個女革命家特有的激情、堅貞、優(yōu)美、精致的情感品質。可以說,文中的花、鳥、蟲、木等自由自在、頑強向上的生命現(xiàn)象,正是作者高尚情感的寫照。
2.從“拯救大孔雀蝶”“白楊花絮散播種子”“大雷雨后夜鶯歌唱”三件事中選你最喜歡的一件進行細讀,談談你的感悟和體會。(這一環(huán)節(jié)回答問題時讓學生先聲情并茂地朗讀,再談體會。)
明確:“拯救大孔雀蝶”,從發(fā)現(xiàn)它奄奄一息到焦急、戰(zhàn)栗、并小心翼翼地放在手里,拿盛開的鮮花喂食,與它說話等,體現(xiàn)了女革命者生命的激情,對自由的渴望,對弱者的扶助、關愛,對生命、生活的珍愛。
“白楊花絮散播種子”,作者抓住奇妙和神奇的特征來描寫,例如:到處飛舞、飛滿、鋪滿和散播、傳播等詞語,形象地描繪了楊花漫天飛舞神奇景象。作者贊嘆自然界生物的頑強的生命力和神奇力量,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革命信念。
“大雷雨后夜鶯歌唱”,用擬人、象征的手法,表現(xiàn)革命者蔑視黑暗的高貴精神、壓倒黑暗的自豪氣概、自由必勝的堅定信念。夜鶯在閃電和雷聲中的叫聲,突出它與環(huán)境的關系,進而揭示夜鶯和環(huán)境的象征意義,使其成為一個革命者面對惡劣的環(huán)境英勇無畏,堅強不屈,具有堅定的信念的象征。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細讀、朗讀有關文段,以問題探究為途徑,讓學生在精研細讀中沉潛文本,體驗情感,咂摸文章的意味和情味。)
五、探究性閱讀
(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合作探究,推選代表發(fā)言交流。)
1.文章有無寫到失去自由的陰郁氣氛?作者失去人身自由,為什么文章沒有陰郁的感覺?
明確:文中有四處寫到陰郁氣氛,但全文并未給人陰郁之感。一是隨后很快被愉快和美的基調淹沒;二是正由此反襯、突出了生命激情、鮮活亮麗的生命力對這陰郁的戰(zhàn)勝、壓倒;特別是最后一段,蕩漾著作者蔑視、壓倒、搏擊黑暗的自豪無畏壯麗的情感,是理想的光華,是全文的高潮。
2.“夜鶯的歌聲像燦爛的銀光”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為什么可以這樣形容?試仿此造若干句子。
明確:比喻和通感。特別是通感,將聽覺轉化為視覺形象,在昏暗背景下,轉化為視覺,對比更鮮明,更表現(xiàn)出清脆亮麗的鶯啼,更突出所寄寓的革命者精神氣概的燦爛奪目。
原因:一是在鉛灰、艷紫的昏暗天色背景下,同為視覺形象,對比鮮明。
二是在昏暗陰森的氛圍中,夜鶯毫無畏懼的啼唱,給人特別亮麗耀眼的感覺。
三是用銀光閃閃輝耀形容革命者面對黑暗顯得格外燦爛奪目,給人鮮明豁亮的深刻印象。
六、課堂小結
作者雖然身陷囹圄,卻不悲觀失望,以清麗精致的筆觸,抒發(fā)了作者對生命的贊美之情和“生命沉醉”的美好感覺,表現(xiàn)了作者熱愛生活、珍愛生命、渴望自由的強烈愿望和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以及自豪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七、布置作業(yè)
1.以“生命”為開頭,寫一段話,展示你對生命意義的理解。
2.積累羅莎·盧森堡的名言。
作者單位:甘肅白銀市靖遠縣烏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