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中考之后,總有不少語文教師覺得“委屈”:一是覺得主抓教學的領導不重視語文學科;二是覺得在語文教學上下了不少功夫,卻沒有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孰不知,我們在語文教學—主要是復習中—自覺不自覺地走進一些誤區(qū)。筆者認為,只要我們能冷靜地找出誤區(qū)所在,再找出科學的應對策略,就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誤區(qū)之一,重理輕文這是廣泛存在于學生、老師和領導中的現象。他們普遍認為語文是“課內的不考,課外的又猜不準”,語文復習摸不著邊際,復習熱情普遍不高。更有些班主任和主抓教學的領導也錯誤地認為要提高班級整體水平,還須靠理科,采用的“戰(zhàn)略方針”是“文科損失理科補”,在這種大氣候的籠罩下,語文復習自然舉步維艱。再有就是個別教學經驗不足的語文教師,在結束課文教學面對漫長的語文復習時,畏難情緒油然而生,茫然無措。
誤區(qū)之二,重“文”輕“白”這里的“文”指課本上的古文古詩詞,這里的“白”指現代文。因為依據以往的經驗,現代文閱讀都選自課外,而古詩文絕大多數選自課內。在這種慣性思維的驅動下,廣大師生不約而同地向“文”傾斜。在此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孰不知,古詩文在整個中考試卷里可占分值并不多,復習中不必投入過多即可。再說,隨著考試的不斷改革,古詩文選課外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從全國看,已有不少省市自治區(qū)這樣做了),如果一味地用“剔除法”去猜今年是考哪幾篇古文、哪幾首古詩,豈不弄巧成拙,“聰明反被聰明誤”?
輕視現代文閱讀實在是步入了一個可怕的誤區(qū)。老師本應在這方面下大功夫輔導學生:分析各省市近年語文中考選篇,反饋信息。歸綜各類體裁文章的題型,尤其新題型,深入研究它們的“參考答案”,找出答題規(guī)律,進而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有序的訓練。遺憾的是,有相當一部分老師把白話文當成“后娘的孩子”,不予重視。他們只知讓學生多買“金鑰匙”“金寶典”“狀元星”之類的大同小異的復習資料,把學生推進題海,任其撲騰。時間一長,學生多產生厭倦心理,總覺得收效甚微,不如理料來得明顯,于是很自然地又回到“重理輕文”的怪圈里了。
誤區(qū)之三,重傳統(tǒng)內容復習,輕“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這兩項內容之所以在復習中倍受冷落,一是因為有些老師覺得無從下手,有畏難情緒;二是認為這類題“活”,很好應付。其實不然,這兩項是新課程新課標中突出的內容,必考無疑,且有一定難度,萬不可輕“敵”的。復習方法一是借助各冊單元練習進行,并豐富它拓展它;二是老師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交往范圍親手編寫一些訓練項目;三是從有水平有影響的復習資料中遴選一些進行訓練。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這類題的答案雖然“活”,但決不是活得信馬由韁,要知道每道題的答案都有準確的范圍,是很科學的。
誤區(qū)之四,重習題練習,輕寫作訓練毋庸諱言,很多老師和學生都主觀地認為,作文訓練勞神費力,收效卻不明顯,于是,“作文損失習題補”便理所當然成了語文復習的另一“戰(zhàn)略方針”。事實上,習作訓練并非如上所言,只要訓練科學是能夠大面積,大幅度提高水平的。比如由分解單項而復合的訓練方法就極有效??梢杂柧殢囊粋€固定材料中多角度提取觀點,可以圍繞話題訓練選材、擬題、寫片斷。比誰的開篇新,比誰的收束奇,比誰的提領句準,比誰的選材新,比誰的情感真摯,比誰的書寫美觀等,然后再訓練整體謀篇等。當然,也可以先總后分的訓練。不管怎么說,作文這50分是不該輕易忽視的
誤區(qū)之五,重“押題”,輕能力培養(yǎng)“要是能押準古文篇目,要是能押準課外閱讀篇目,要是能押準作文題目、要是能……”正是這諸多美麗的幻想把扎扎實實的復習驅逐出局。造成這種不正常現象也不能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