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入初三后,學生們才接觸到化學這門新課,按理說不應該有化學學困生。每年的教學中也都卯足了勁,力求不出現(xiàn)一個化學學困生??墒牵昴昱?,年年失敗,化學學困生就像頑強的野草一樣,仍然年年都有。身為教育工作者,結合十幾年的化學教學實踐和對學生心理特征、學習態(tài)度的研究,得出了化學學困生的成因及有效的轉化方法。
一、多方查找,找出病因
剛升初三,對于化學,每個學生都像是在同一起跑線上,但是走著走著就會出現(xiàn)掉隊現(xiàn)象。這有各方面的原因。
(一)學校原因
因為我們是鄉(xiāng)村學校,原來教學設施比較陳舊,化學實驗儀器、藥品配備不是很到位。使得我們的很多實驗課和實驗興趣小組無法正常開展。而這些正是提高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良方妙藥。再加上教育觀念老舊,把升學率放在首位。這讓教學體系發(fā)生了變化,有的學生一年也沒有做過化學實驗,所謂的儀器,實驗單等都是死記硬背。這樣的做法,唯一的結果便是,少數人升學,大多數學生成了學困生。
(二)學科原因
由于化學是一門啟蒙學科,跟其他學科不太一樣,要記得東西很多,有的甚至還要死記,如元素符號等,有的是理解記憶。這就形成了:聰明的學生理解但不記憶,踏實的學生不理解,而去死記硬背、機械記憶。慢慢的就會出現(xiàn)一部分學生雖然很聰明,但是由于眼高手低導致學習的被動,走進了化學的低谷。還有一部分學生雖然踏實,但是由于方法不當覺得化學學起來太難,成為了化學的學困生。
(三)學生原因
有的學生升到初三后對學習已經沒有多大的興趣,對化學也是如此,沒有遠大理想、放任自流。從而形成一批學困生。這時候學生也與社會有些聯(lián)系,學習社會上的不良之風、不良行為等,都使得學生不思學習,貪圖享樂,厭學逃學。
二、研制秘方對癥下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币虼?,學困生更需要我們的關注和幫助。那么,如何關注和幫助那些學困生,盡量避免和減少化學學困生,一直是這些年來我們致力研究的課題。
(一)激發(fā)興趣是基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各科教師往往都會在激發(fā)學習興趣上下功夫,而化學教學應該是最容易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學科。不僅僅是因為化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更主要的是化學課堂上新穎有趣的化學實驗,足以吸引每個學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尤其是新教材加強了探究性實驗,加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鍛煉。所以,在化學教學中適當采用電化教學手段,利用各種教學掛圖、表格,盡可能把課本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學生樂于學習、觀察、思考、解決問題。必要的時候老師可以提出一些 “問題”,讓學生在無盡的探索中產生濃厚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興趣的源泉還在于把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于事實和現(xiàn)象的權力感。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化學的教學資源和學科優(yōu)勢,不斷地、反復地刺激學困生的大腦細胞,使學生的思維總是處于興奮狀態(tài),則我們的課堂已經成功了一半。
(二)改進方法是重點
1.加強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既要重視教材規(guī)定的演示實驗、實驗習題和學生分組實驗,又要根據教學需求適當多做一些操作簡單、現(xiàn)象明顯的實驗演示,來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原理。開放實驗室,鼓勵學生走進實驗室,成立化學興趣小組和科普實驗小組。
2.嘗試針對性講評
化學是一門啟蒙性理科,因此除講授型教學之外,還應該在練習和講評上下功夫。為了不放棄學困生,老師們往往講評都比較細致。但對于學優(yōu)生來說,無異于是耽誤時間,甚至會產生消極怠工的情況。針對共性問題講評,學困生又會出現(xiàn)掉隊現(xiàn)象,久而久之就又是惡性循環(huán)。為此,我們可以嘗試針對性講評的方法。打亂學優(yōu)生與學困生的界限,打破班級和代課教師的界限。以教研組為單位,將所有學生的試卷加以詳細分析,細到每一道題,每一個人。然后重新劃分講評班級,將每道題錯的最多的學生集中在一個班,由教研組的老師專項講評。這樣既有針對性地講評,做到有的放矢,又維護了學困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教師講解到位,學生理解透徹,就會使學習變成輕松快樂的事情。
轉化學困生,教師應該有一顆恒心,由于學困生對知識理解及運用能力比其他同學偏低,因此需要經常多給這部分學生課下講解,加強對他們的輔導,來彌補知識上的缺陷,當然還要經常深入了解學生,觀察他們的情緒變化,對有分心的學生及時及時給予開導和鼓勵。
(三)家庭教育是輔助
學校是教育學生的,家庭也是。學??梢杂杏媱澋卣垖<医o家長講授子女成長規(guī)律以及成功經驗。召開家長教子座談會,向家長推薦有關家庭教育的科學書籍等。在家里,父母應為孩子的成長創(chuàng)設一個溫馨和諧的壞境,父母應互敬互助,對孩子的教育要保持一致,尊重和理解孩子。對孩子,父母的愛要理智,要堅持嚴格要求、正面教育與具體幫助相結合,千萬不要迷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要一味地體罰孩子。這樣不僅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破壞親情關系,還會令學困生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念頭。所以顧曉鳴教授說:“家庭教育是專業(yè)的,可以提升我們育人素養(yǎng); 家庭教育是樸素的,可以服務于每一位家長;家庭教育是實用的,可以解決身邊具體問題;家庭教育是科學的,可以改變我們生存現(xiàn)狀?!?/p>
總之,對后進生的轉化,更應傾注教師不懈的努力。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更應更新觀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努力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作者單位:河南濟源市克井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