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唐代整體以工筆畫法的繪畫形勢中,唐代長沙窯陶瓷花鳥繪畫以大寫意性質迥出時風。在中國繪畫史上,其對大寫意花鳥畫具有前瞻性意義的歷史貢獻。本文從唐代長沙窯陶瓷裝飾中的寫意花鳥畫切入,通過對它寫意性產生的原因進行研究,從而使我們能夠了解長沙窯寫意花鳥畫的歷史地位。
關鍵詞:唐代長沙窯;寫意性花鳥畫
長沙窯創(chuàng)燒于初唐,昌盛于晚唐,五代末期開始衰敗。窯址主要分布在長沙市北距銅官鎮(zhèn)5公里的湘江東岸的石渚、瓦渣坪一帶。長沙窯是唐代南青北白,眾多瓷窯中脫穎而出的一顆璀璨的彩珠。從出土的標本和印泥“黑石號”打撈的整器中顯示,花鳥畫裝飾在長沙窯的釉下彩繪中占大部分,約占百分之七十,花鳥畫表現(xiàn)是屬于絕對多數(shù)的,能代表長沙窯的釉下彩繪的最高水平。瓦坪渣窯址發(fā)現(xiàn)的碗、盤、罐上畫有折枝的花卉,有菊花、蓮花等紋飾,寥寥數(shù)筆神態(tài)如生,頗得寫意之妙。那么,這樣寫意的藝術形式是如何產生的?本文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長沙窯工藝技術日臻成熟
長沙窯初唐起開始燒造,中唐以后蒸蒸日上。中唐之后,銅官窯已經能成功燒制出單色青釉、醬釉、黑釉、綠釉、藍釉、黃地綠彩、黃地醬彩、黃地褐彩、黃地三彩以及白地加其他彩釉等等,這些彩釉多半是釉下彩。這樣成熟的陶瓷釉料工藝,為陶瓷釉下彩繪的產生作了準備,晚唐時特別是明確了以褐色為主的釉下彩燒造風格后,更是錦上添花。而作為釉下彩繪的泥胎,其鋒觸彩洇的吸水效果,成為這種寫意效果形成的必然條件。
長沙窯釉下彩的這種寫意效果,也與當時的市場需求量有關,唐代歐陽詹的《陶器銘》云:“一工制功,千室以給?!遍L沙窯當時產量特別大,畫工在坯上裝飾是要追求數(shù)量,由于數(shù)量的增加而提高繪畫速度,由于繪畫速度快自然就對所繪的形象進行概括和提煉,以至于所繪形象更簡潔,從而出現(xiàn)了自然生動的效果,這就形成了具有寫意之妙的長沙窯彩繪瓷了。
二、長沙窯所處的地域文化
在長沙窯寫意花鳥畫的產生中,也絕不能忽視長沙地區(qū)所處的地域文化給予的影響。古楚藝術往往是以“奇”的架構、“幻”的造型、“艷”的色彩、“狂”的氣質成為特點。中國繪畫史最早的實物都與長沙有關。雖然秦統(tǒng)一了全國,使楚文化與中原文化有所交融,但楚文化奔放自由的藝術感覺,還是在長沙銅官窯的陶瓷繪畫上有所體現(xiàn)。從其陶瓷彩繪作品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到那種古楚文化的特點:狂瀉情感的筆墨,激情奔流的意象, 生動傳神的放筆等,都涌發(fā)著作者心中那種難以壓制的生活感受。這是長沙窯釉下寫意花鳥畫產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三、當時繪畫對長沙窯的影響
(一)題材的影響
唐代是我國繪畫的重要時期,“花鳥”之名,始見于此時期朱景玄《唐朝名畫錄》于尉遲乙僧、薛稷、邊鸞、殷仲容等人名下,立有“花鳥”之目。與之并立者,有鷹鶻、雉兔、竹雞、蜂蟬、燕雀、草木、花木、魚、龍、蜂、蝶、花竹、鶴竹等??梢姰敃r“花鳥”之名,尚未有明晰的概念;諸多花鳥畫題材,尚未涵蓋于花鳥名下。而花鳥之名已立,并且也有了專門的花鳥畫家,因此就繪畫的分科而言,花鳥一科已然形成。初唐時花鳥畫已非常流行。中唐時期,花鳥畫延盛唐之勢而有極大的發(fā)展。在這樣的趨勢下,花鳥畫題材對長沙窯釉下彩繪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長沙窯釉下彩花鳥題材,涉及的鳥類品種有杜鵑、鴛鴦、鴻雁、練鵑(綬帶鳥)、鷺鷥、鵑鴿、鷓鴣、山雞等,動物有鹿、羊等,其他還有魚、龍、蜂、蝶等,大部分是一個形象一個畫面,這與當時的花鳥畫題材是基本一致的。
(二)繪畫技法的影響
唐代寫意水墨畫開始出現(xiàn)并得到了初步發(fā)展,王維、張燥、王洽、項容、張志和等開辟了繪畫的新途徑。據(jù)傳,王維是水墨山水的創(chuàng)始者,“畫到之中,水墨為上”,反映了唐代中期畫壇的新變化,技法方面出現(xiàn)了潑墨、吹云、白描、皴擦等新技法。
長沙窯花鳥畫用筆揮掃橫抹、線條剛柔相濟、奔放灑脫,寫意裝飾則渾然天成。盤、罐上畫有折枝花卉菊花、荷花等紋飾,雖寥寥幾筆,但栩栩如生,頗得寫意之妙。這反映了長沙窯花鳥畫那種“性多疏野”的野態(tài)瀟灑特點。這樣的技法與當時的繪畫畫法是基本一致。
(三)繪畫審美的影響
長沙窯花鳥畫與當時的寫意繪畫有著共同審美情趣,情結于 “道法自然”的思想。與崇尚儒家政教功用的宮廷繪畫不太相同,體現(xiàn)“道法自然”審美思想的繪畫主要在遠離長安宮廷繪畫的南方發(fā)展。朱景玄所記錄的“逸品”畫家都是南方人,張志和在《歷代名畫記》中說他是是會嵇人,有“煙波釣徒”的自稱。張志和的具體生卒年雖不能考證,但《歷代名畫記》說他曾在唐肅宗(756-761)朝官至左金吾衛(wèi)錄事參軍。按此推理長沙窯花鳥畫的年代應該是中晚唐時期的產物。這樣的時間關系,為張志和等人的審美思想對長沙窯陶瓷繪畫產生影響作用提供了一種可能。
【作者單位:平頂山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參考文獻】
[1]郭玫宗.中國畫藝術欣賞[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98
[2]周世榮.長沙窯瓷繪藝術[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4
[3]熊寥.中國陶瓷美術史[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8
[4]全景博物館叢書編輯委員會.中國傳世名畫[M].鄭州:海燕出版社,2002
[5]周世榮.長沙窯作品集[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4
[6]周世榮.長沙窯瓷——鑒定和鑒賞[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0
[7]孔六慶.中國陶瓷繪畫藝術史[M].南京:東南大學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