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語文教學和諧課堂的構建對于語文教學和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及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初步探討了語文教學和諧課堂的基礎、動力、路徑與載體等,語文和諧課堂的構建應注重拓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情感體驗、構建多維交流的互動平臺,以及營造自由全面發(fā)展的環(huán)境,以推進學生的和諧發(fā)展。
關鍵詞:語文教學;和諧課堂;構建
用和諧的方法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和諧的人,是教育教學的觀念創(chuàng)新,也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內在要求;和諧的人要靠和諧的教育來培養(yǎng)。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在其組織運行過程中如何實現(xiàn)教與學、師與生、主體與客體、手段與目的、內容與形式的和諧,這直接關系到最終的質量和效果。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應力求使教學過程諸要素之間以及教學過程與教學環(huán)境之間始終處于一種協(xié)調、平衡的狀態(tài),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個性品質得到全面和諧充分的發(fā)展。語文教學和諧課堂的構建,是語文教育創(chuàng)新的重要內容之一,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就語文教學和諧課堂的內涵與構建問題加以初步探析。
一、語文教學和諧課堂的內涵
所謂和諧課堂就是指課堂上教學的各要素(教師、學生、教材、媒體設施、環(huán)境等)之間是一種和順、協(xié)調、融洽的關系的狀態(tài)。而語文教學和諧課堂除了具備和諧課堂的一般特征外,結合其學科特點, 其和諧內涵至少還包括師生關系、主體互動、實施過程以及教學內容等方面的要求。
(一)平等、互尊、積極是語文教學和諧課堂的基礎
平等是現(xiàn)代社會人際關系的基本準則,也是現(xiàn)代教育的基本理念,語文教學更應突出人文特點,因此構建師生平等、互相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可操作平臺,讓師生在坦誠、互尊的環(huán)境里一起學習,就可漸入佳境,收到實效。
平等是和諧的起點,在語文教學中尤其值得強調,傳統(tǒng)“尊師重教”的教育觀念很容易在實際教學中演化為“尊師抑生”的操作傾向;互尊是師生平等觀念的延伸,強調師生雙向互動中的尊重與欣賞,語文教學也是一種情感、觀念的交流,有利于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創(chuàng)造出積極的學習情緒難以穩(wěn)定;積極指的是師生關系的互動應是雙向的、主動的,以往的語文教學注重強調教師的主導性,和諧課堂則應進一步地激發(fā)、培育學生的主動性。在一定程度上,平等、互尊、積極的師生關系正是在課堂上落實語文教育所要傳授的知識與精神。
(二)競爭、合作與共享是語文教學和諧課堂的動力
語文是一門以“人”為中心的學科,其知識與技能的傳授也應注重“以人為本”,課堂教學上除了注重教師的主導性外,更應充分激發(fā)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成為構建語文教學和諧課堂的動力來源,通過學生之間的競爭、合作與共享,使之成為構建和諧課堂的動力,并有別于傳統(tǒng)的以教師作為主要來源的“壓力”。
一方面能真正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語文課堂,另一方面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協(xié)作和貢獻精神,體現(xiàn)出“小課堂,大社會”,實現(xiàn)學生人格健全發(fā)展、能力充分拓展。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對學生的“放任自流”,應通過引導學生之間競爭、溝通、合作,產生相應的焦點、目標、分工與評價標準等,并能統(tǒng)攬全局。
(三)精妙、流暢、有機是語文教學和諧課堂的路徑
語文教學的知識傳授、技能培養(yǎng),平等、互尊、積極的師生關系以及競爭、合作、共享的主體互動,必須依賴相應的教學過程來加以落實。課堂教學的設計必須精妙,教學過程應流暢,教學目標與結構上要實現(xiàn)知識與能力的有機搭配。
在宏觀上突出重點和主線,將教學內容有機串聯(lián)起來,把師生參與的環(huán)節(jié)協(xié)調整合。在微觀上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教學藝術,在教學時,可以把學生的自主閱讀和教師的細致講解相結合,達成學生內在探索與外在啟發(fā)的相互促進,并使學生既學習知識和技能,又受到情感熏陶,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人入文中,文入心中”的和諧狀態(tài)。
(四)充實、趣味、豐富是語文教學和諧課堂的載體
課堂教學內容是實現(xiàn)和諧課堂的載體。和諧理念的落實、學生積極性的激發(fā)、人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實現(xiàn),必須依賴于充實、趣味、豐富的語文教學內容。充實的內容能為師生互動、學生發(fā)展提供充足的素材和扎實的基礎,趣味的內容則能有效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心,豐富的內容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拓展和全面發(fā)展。
因此,語文和諧課堂的建設并不能完全局限于書本,不能拘泥于課堂,應重視課堂與課外、書本與實踐的結合,盡可能地拓展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眼光,孕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以上是構成語文教學和諧課堂的四個基本要件,四者之間相互配合,互相促進。
二、語文教學和諧課堂的構建
(一)拓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情感體驗
語文教學不僅要有知識性,更要體現(xiàn)人性;和諧課堂要讓孩子們在課堂上有快樂的心情,有豐富的情感體驗。
1.以情導情
語文是人文性與科學性相結合的學科,和諧課堂的構建應突出其人文性,中心在于人,而基點在于情感。教學過程中人際互動中豐富的情感引導能夠喚起孩子們的情感體驗、孕育崇高的理想。用教師的情去點燃學生的情,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把心放到課文中去,成為文中的一員,這樣去體會課文的情感。教學活動用情感作為“催化劑”,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學習的佳境。
2.培育自信
自信是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催化劑,小學生希望其每一個進步都能獲得認可與贊賞,并在教師與同學的贊賞與鼓勵中形成進一步學習的強大動力,自信與成功之間形成良性循環(huán),和諧課堂首先應該是學生培養(yǎng)自信、享受成功的課堂。因此,在語文課堂中,要不忘用心去欣賞每位學生。首先,對學生的進步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贊揚。另外,可以盡量設置一些難度適中的問題,讓學生“跳一跳夠得著”,同時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心理需求,特別是照顧到那些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讓學生在克服困難后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在探求與成功的循環(huán)中不斷提高。
3.構建多維交流的互動平臺
和諧的語文課堂中的平等、積極、有機、互相尊重、互相肯定要借助于教學因素之間的多維交流互動來實現(xiàn),在此過程中應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
第一,構建學生與文本交流的基本互動平臺。語文文本是知識與技能的重要載體,也是師生、生生互動的共通性媒介之一。在教學中,注重指引學生充分理解教材等課堂教學文本,在自我理解和相互交流碰撞中深化學生的認識,并給予學生設問、想象和創(chuàng)新的機會。
第二,構建師生平等交流的核心互動平臺。和諧課堂的教學理念就是要改變傳統(tǒng)以教師為權威的“一言堂”局面,應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師生之間平等的交流溝通,鼓勵學生會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首先達到師生交流中意見與情感的真實,然后通過教師的分析、引導,促進學生理解其中蘊含的善與美。
第三,構建學生競合的拓展互動平臺。和諧課堂不是教師對學生由上至下的灌輸,更不是師生之間的單維互動,還包括學生之間的競爭、合作與共享,以此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拓展。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創(chuàng)設學生之間競合的機會,比如通過分組討論、分角色扮演、辯論等形式,既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個人能力,又使其能凝聚并感受集體的智慧。
(二)營造學生自由全面發(fā)展的環(huán)境
1.培育課內寬松的氛圍
學校是學生社會化的重要渠道,和諧課堂是和諧社會理念的深化,應該是學生自由全面發(fā)展的舞臺。對于正處在人格快速養(yǎng)成期的學生,教師應秉持“因材施教”的精神,針對不同個性的學生,發(fā)掘其興趣點和優(yōu)勢,避免“填鴨式”教學,避免以“成見”和“規(guī)矩”去抑制學生的天性,應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這需要在課堂教學上營造寬松自由的氛圍,而教師的主導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語文課堂上,老師應充分信任學生,引導學生自主表達,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感受、領悟、表達、探索與創(chuàng)造。
2.延伸課堂的活動空間
和諧課堂的構建,不能僅局限于課堂教學,還應延伸出相應的課外活動空間,成為課內教學的有益補充。和諧的語文課堂所傳授給學生的科學的學習方法,需要學生在課堂外大量閱讀和反復實踐,進而積累學生的知識,鞏固和提高能力??梢砸龑W生從教學內容出發(fā),通過相互的討論與共享,自主建立其相應的閱讀書目如經(jīng)典名著、童話書、寓言書、故事書等;組建讀書交流會分享相互的課外書、讀書心得與情感體驗等;創(chuàng)建興趣小組或實踐小組,帶領學生參與社會,從課本中來、到生活實踐中去,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與表達的欲望。
總之,課堂的一切都應為了孩子的發(fā)展。和諧課堂的構建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高屋建瓴,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自身的功能,兼顧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以學生為中心,引導、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和諧課堂構建中的主要驅動力。只有不斷地探索,深化語文教學和諧課堂建設的理論和實踐,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才會不斷提高實效,才能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參考文獻】
[1]董蓓菲.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張春莉.走向多樣化的評價:小學生學習能力評價的理念、方法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譚文麗,文莉.新課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改革與創(chuàng)新[M].重慶: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
[4]蔣碧艷,梁紅京.學習評價研究:基于新課程背景下的實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5]金感芳.新課程小學語文探究性教學實例[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