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名稱】古代詩歌形象鑒賞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較高的文學素養(yǎng)與閱讀理解我國古代詩歌的能力。
2.使學生能夠觸摸古代著名詩人的思想脈搏、探究我國他們的人生軌跡。
3.培養(yǎng)學生評價古代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養(yǎng)成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
二、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復習中學時學過的寫人敘事古詩詞,并能運用“知人論世”的鑒賞方法。
2.采取由淺入深、從感性到理性的技巧,通過詩歌形象示例分析,結(jié)合一定的訓練過程,以培養(yǎng)學生鑒賞古代詩歌形象的能力。
三、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了解語文高考古詩詞鑒賞所涉及的形象類題目。
2.培養(yǎng)學生正確感受、分析古詩詞中各種形象的能力,能準確歸納、概括古代詩歌形象的特點,并運用相關(guān)知識正確解答形象類詩歌鑒賞題。
【教學重難點】
1.感受、理解、分析高考試題中古代詩詞鑒賞題目所涉及的形象類別及意義。
2.培養(yǎng)學生較高的文學素養(yǎng)、評價古詩詞形象的能力和積極健康的審美觀,能夠正確解答形象類詩歌鑒賞題。
【教學資源】
1.要求學生課前準備人教社(課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2.教師準備相應(yīng)的多媒體課件,包含音頻、視頻、幻燈等,并發(fā)放古代詩歌鑒賞的部分文字資料。
【教學過程描述】
一、導入新課(投影幻燈“中國詩歌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唐詩”,并講解)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源遠流長的中國古詩詞,從《詩經(jīng)》、《楚辭》發(fā)軔,到唐代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興盛,迎來了她的第一個高峰;而宋詞則是唐詩的變體和發(fā)展。唐代詩人燦若星河,出現(xiàn)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等著名詩人;唐代詩歌浩如煙海,風格異彩紛呈,單是流傳至今、收錄在《全唐詩》中的作品,就有48000多首。詞則是最早出現(xiàn)在唐、五代時期,成為“曲”、“雜曲”或“曲子詞”,到宋代發(fā)展到高峰,形成“豪放派”和“婉約派”兩大風格流派,出現(xiàn)了陸游、蘇軾、辛棄疾等“豪放派”著名詞人和李清照、柳永、姜夔等“婉約派”著名詞人,產(chǎn)生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著名詞作。大家以前從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學過的《春江花月夜》、《夢游天姥吟留別》、《長恨歌》等,就是古代詩歌中杰出的代表作品。
二、復習舊知,做好鋪墊
(1)播放《將進酒》配樂朗誦錄音,學生思考:本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提示:豪邁狂放、灑脫縱情、憤懣不羈)
(2)學生瀏覽王勃詩《滕王閣序》,然后思考、討論:
王勃的《滕王閣序》與李白的《將進酒》相比,有何相同點與不同點?(提示:①相同點:兩篇作品都塑造了形象鮮明、富有特色的抒情主人公形象。②不同點:《滕王閣序》是一篇熔對偶、聲韻、事典、辭藻于一爐、又運散文之氣于駢偶之中的古代駢文精品,它塑造的是詩人借以抒情的“物象”;而《將進酒》則是一首飽含深廣憂憤和自我信念的悲而不傷、悲而能壯、想象奇特的浪漫主義詩歌,它塑造的是詩人自我抒情寫意的“人物形象”。)
三、深入探究,引入新知
1.在鑒賞古代詩歌時,如何把握以“人像”為主的詩歌和以“物象”為主的詩歌呢?請看下邊詩詞:
①《江雪》詩中的“蓑笠翁”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詩人刻畫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②詩人在《山居秋暝》詩中描寫了哪些自然景象?它們有什么特點?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生活理想?
2.學生思考、討論,教師巡回點撥,最后由一個小組總結(jié)發(fā)言。
(提示:(1)A.“蓑笠翁”是一個孤傲、清高、決不屈服,與惡劣環(huán)境抗爭的人物形象。B.詩人刻畫這一形象,目的是贊美那種敢于與惡勢力抗爭、保持獨立人格的情操,從而寄予自己孤獨、超脫、自傲的復雜情感。(2)A.《山居秋暝》描寫了空山、新雨、明月、青松、清泉等自然景物,以及浣女喧竹、漁舟穿蓮的百姓生活。B.這些景象構(gòu)成了一幅清幽、明凈、恬美的雨后傍晚秋景圖。C.詩歌表現(xiàn)出詩人對安閑淳樸生活的向往。)
四、問題啟發(fā)、合作探究
問題:語文高考卷中的詩歌形象鑒賞有何特點?可從哪些方面著手分析?
(提問后投影幻燈片:《鑒賞形象要點》和《形象類詩歌鑒賞題題型》,學生再根據(jù)自身體驗討論、回答。)
1.鑒賞形象要點:形象,在詩歌中即意象,它是綜合了詩人情感的“景、物、人”的總和:
(1)分類: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2)思路:先把握形象特征,次分析形象中的感情,再理解形象的典型意義。
2.形象類詩歌鑒賞題考題特點:
(1)純形象題,如“描寫了怎樣的情景”,“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景”,“它們分別寫了什么內(nèi)容”等;
(2)形象特點題,如“所見景色有什么特點”;
(3)形象鑒賞題,如“從不同角度描寫了所見景物,請作簡要賞析”。
五、給出示范、鞏固提高
教師講解復習資料上的2010年全國一卷詩歌鑒賞題——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詠 素 蝶 詩
劉孝綽
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
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
問題:這首詠物詩描寫了素蝶的哪些活動?是怎樣描寫的?(3分)
(參考答案:(1)A.這首詩描寫了素蝶隨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襯日光騰起,順著風勢返回;在花叢中時出時沒,于樹葉間上下翻飛。B.是通過素蝶和周圍事物的關(guān)系、對不同情況的反應(yīng)來描寫的。)
六、歸納總結(jié)、收獲提高
1.學生根據(jù)學習情況,討論交流,教師再投影“解題分析”幻燈片
解題分析:
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求考生找準詩歌中所塑造的形象本身,再用幾個簡練準確的詞語概括其特點,最后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分析形象與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或說明其在詩歌中所蘊含的意義。
2.課堂練習(投影幻燈片)
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瀑 布
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
溪間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簡要分析詩中塑造的“瀑布”這一藝術(shù)形象。
(參考答案:涓涓細流不辭辛勞,匯集成一落千丈,雄偉壯觀的瀑布,而后又拒絕溪澗的挽留,繼續(xù)向前,流向大海,決心化作洶涌的波濤。這“瀑布”乃是胸懷大志、不懼艱難、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志士的化身。)
3.課外作業(yè):閱讀元代王冕的一首詩,回答問題: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風起,散作乾坤萬里春。
題目:在這首詩中,作者描寫的對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提示:作者描寫的對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報春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