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學經驗的不斷積累、對高考試題研究的不斷深入,筆者發(fā)現全國各套試卷考查形式“萬變”也離不開大綱這一“宗旨”,只有學到課本精髓,才能增長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yǎng)、語文能力,才能應對高考。如果能將高考知識點與課本結合,可以起到一石三鳥的作用,如何利用課本可以看出老師的教育智慧。本文以文言文閱讀、詩歌鑒賞、小說閱讀為例,說明相關復習方法。
一、如何利用課本中的文言文
人教版必修1-5冊共有17篇文言文,涉及到人物傳記、辭、賦、序、論等各種文體,是歷代各種文體的精選、各種風格的呈現、各種觀點的陳述……不同的歷史背景、不同的文學常識、不同的文言知識……老師如果能夠慧眼識珠,根據教學需要,科學智慧地利用這些名家的經典之作,一定可以收到奇妙的教學效果。
縱觀全國高考試卷和各省市試卷,文言文選材大多為人物傳記,所以人物傳記相關知識,是一輪復習的重點?!稄埡鈧鳌肥且黄浞兜脑u傳,涉及到傳記的許多知識,下面以《張衡傳》復習課為例,詳細說明如何將課本知識與高考知識點完美結合:
課前出示“雕龍”高手崔瑗給張衡寫的碑文:“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數術窮天地,制作侔造化。瑰辭麗說,奇技偉藝,磊落煥炳,與神合契?!蹦康氖亲寣W生了解后世對張衡的評價與課文選材的關系,從中明白人物傳記選材的依據之一。
(一)提問導入:人物傳記包括哪些內容?
(二)根據《張衡傳》了解人物傳記寫作順序
1.學生看課文1-4句,概括寫作內容
2.提問講解重點字詞游、屬,了解古代的學校名稱,了解五經、六藝。
出示課件:(1)
游于三輔(游歷,游學)
嚴仲子恐誅,亡去,游求人可以報俠累者(游歷)
皆交游貴戚(交際,交往)
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于魏(連綴)
出示課件(2)
古代的學校
周代的國學與鄉(xiāng)學
國學,是王都和諸侯國都城的學校。
鄉(xiāng)學有庠、序、校、塾等名稱,
宋代的國子學、太學
唐代再現的書院(白鹿洞書院、岳麓書院、石鼓書院和應天府書院)
明清的國子監(jiān)
3.根據一般傳記的開頭,強調學生譯文時需要注意的地方(劃橫線為學生易錯的地方)
出示課件(3)
朱修之……曾祖燾,晉平西將軍。祖序,豫州刺史。父諶[chén],益州刺史(期中試題)
范公諱仲淹,字希文,世家蘇州。公生二歲而孤,母夫人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衡水試題)
強調兩個重點:少孤、丁父憂
女子出嫁:歸,適
康保裔,河南洛陽人。祖志忠,討王都戰(zhàn)沒。父再遇,從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屢立戰(zhàn)功,及再遇陣沒,詔以保裔代父職,從石守信破澤州,又從諸將破契丹于石嶺關,領登州刺史。尋知代州,移深州,領涼州觀察使。(2010年高考全國卷2)(掌管、統(tǒng)領)
4.學生繼續(xù)讀文章,劃出與官職有關的詞語,老師提問了解,總結歸類:
出示課件(4)
官職任免升降術語
【舉、辟】舉:舉薦;辟:招用,如:“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范曄《后漢書》)
【征】君征召臣。如“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保ǚ稌稀逗鬂h書》)
【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如《(指南錄>后序》中的“于是辭相印不拜”,就是沒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職。
【除】拜官授職,如“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
【擢】提升官職,如《戰(zhàn)國策》:“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p>
【陟】提升,提拔,如“陟罰臧否,不宜異同?!保ㄖT葛亮《出師表》)
【升】提升,如“旋升寧夏道?!保簡⒊蹲T嗣同》)
【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為易于區(qū)分,人們常在“遷”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個字,升級叫遷升、遷授、遷敘,降級叫遷削、遷謫、左遷,平級轉調叫轉遷、遷官、遷調,離職后調復原職叫遷復。
【謫】降職貶官或調往邊遠地區(qū)?!对狸枠怯洝贰半泳┲喪匕土昕ぁ敝小爸啞本褪琴H官。
【黜】“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如《國語》:“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
【貶】降職并外放,與“謫”相近,如“貶連州刺史?!保ā杜f唐書》)
【去】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和調離屬于一般情況和調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
【革、削、免、罷、廢、奪】革職、罷職或停職。如“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保ǜ邌ⅰ稌╇u者事》)
【退】(1)撤銷或降低官職;(2)自己辭職。
【斥】屏棄不用。
【轉】遷職調任,無所謂升降,如“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保ǚ稌稀逗鬂h書》)
【徙】改任官職,特定語境下可以表示升職或降職,如“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保ǚ稌稀逗鬂h書》)
【調】調動、調遷,如“調為隴西都府?!保ò喙獭稘h書》)
【放】京官調任地方官,如“既而胡即放寧夏知府?!保簡⒊蹲T嗣同》)
【出】京官外放,與“放”意思相近,如“永和初,出為河間相。”(范曄《后漢書》)
【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如《張衡傳》:“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
5.準確翻譯最后一段,了解學生翻譯文章的問題所在:
出示課件(5)
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
6.讓學生明白人物傳記的寫作順序,概括官員一生常用到的“官職術語”
(三)課后思考:張衡有那些可貴的品格?請結合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二、如何利用課本中的詩歌
必修1-5冊,共有現代詩3首,古詩22首,從數目可以看出編者的用意。課本中需要背誦的篇目很多,但并不是每一篇學生都能理解。高三復習的時候,按照某一特點將這些詩歌重新組合,既能進一步理解欣賞,又能與高考詩歌鑒賞知識點相結合,效果會很好,畢竟課本中所選的詩歌是值得我們反復品味的。
以杜甫的詩為例,在欣賞的基礎上,可以講解詩歌的對仗、押韻、平仄等律詩知識。
將《采薇》、《歸園田居》、《聲聲慢》放在一起,欣賞疊詞的妙用。老師根據詩歌特點,具體設題,讓學生不僅能準確掌握疊詞的好處,還能掌握相關題的答題要點。
以《念奴嬌·赤壁懷古》、《夢游天姥吟留別》為例,講解詩歌的虛實結合,根據一輪復習知識點,詳細講解何為虛、何為實,虛實結合的作用,答題步驟……
三、如何充分利用課本中的小說
從近幾年高考的高考題型,可以看出小說閱讀應該是復習的重點之一。小說閱讀側重考查分析綜合能力、鑒賞評價能力、個性化閱讀、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能力等。而課本中所選篇目如果能充分利用,就可以提高學生上述能力,老師還可以自己設題,提高學生答題的規(guī)范性。
必修1-5冊,只有兩個小說單元,必修3選的是《林黛玉進賈府》《祝?!贰独先伺c海》,必修5選的是《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裝在套子里的人》《邊城》,均為歷代小說中的精品,必須認真復習。如我們可以以《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祝?!贰哆叧恰窞槔攸c講解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以《老人與?!贰堆b在套子里的人》為例,重點講心理描寫的作用,以《林黛玉進賈府》為例,重點講解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讓學生明白如何根據外貌、語言、動作描寫,探究人物內心。
雖然葉圣陶曾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可是這“例子”畢竟多為名家名篇,文質皆美,不僅值得反復品味、分析鑒賞、模仿寫作,更應該熟悉成誦。所以老師在教學中應該最大程度地以它們?yōu)槔?,讓這些美文成為學生最為熟悉的東西,成為學生知識遷移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