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漢語》是高等院校中文系必修課之一。教師覺得它難以講得生動有趣,學生覺得它是兩個黃鸝鳴翠柳——不知所云。因而很難達到課堂教學的高妙境界。怎樣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是眾多教師一直在思索的問題。對此筆者在平常的工作中作了一些探索,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現(xiàn)分述如下:
一、講述故事 吸引學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薄冬F(xiàn)代漢語》課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呢?我主要運用故事增趣法,就以事明理,在講述中穿插一些有關(guān)的軼聞趣事來吸引學生。
如上語匯部分的同音詞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同音詞就是讀音完全不相同而意義完全不同的詞,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有個書生帶著仆人進京趕考,路上,他的帽子被風吹落在地上,仆人對他說:‘相公,帽子落地了。’書生聽了很不高興,因為他聽起來就好像是說‘落第’一樣。他叮囑仆人說:‘以后東西掉在地上,不許說落地,要說及地?!腿艘缽牧?,挑起行李,準備上路,他又關(guān)照仆人說:‘要小心地挑?!腿苏f:‘相公放心,無論如何也不會及地的?!瘯犃烁傻裳郏驗樗犉饋砗孟袷钦f他不會及第一樣?!睂W生聽后都笑了起來。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下,對同音詞是讀音相同而意義完全不同的詞就很好理解了。如“落地”與“落第”,“及地”與“及第”。
在教學中,借助講述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方法,把枯燥的理論知識融化在如山泉般悅耳的故事中,通過故事學生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
二、幽默風趣 快樂教學
莎士比亞說:“幽默與風趣是智慧的閃現(xiàn)?!睂τ凇冬F(xiàn)代漢語》課來說,尤其需要幽默,它可以增強課堂教學語言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幽默是教師須臾難離的法寶,它像開胃的作料,能起調(diào)味的作用。
在講語音部分的聲調(diào)時,我說:“聲調(diào)有區(qū)別意義的作用,不信請看幾例外國人學習漢語時的‘創(chuàng)作’:我恨(很)高興扔死(認識)你。我的媳婦(西服)在皮包里。我想吃報紙(包子)和轎子(餃子)。我在街上撿(見)到我太太了。他們是大肥雞(搭飛機)去的?!边@幾句話,使學生興味盎然。
實踐證明,幽默風趣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用它可以調(diào)節(jié)氣氛,吸引學生。幽默風趣是人的高尚情操和智慧的外露,教師通過鮮明生動的幽默語言,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味,實施快樂教學法。
三、對聯(lián)謎語 激起興趣
在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史上,對聯(lián)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品種,被譽為“中國文化百花園中的精美小花”。上下兩聯(lián)往往可以概括出一個豐富的故事、深邃的哲理。謎語是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測的隱語。猜謎語時就要根據(jù)一定的線索或憑想像來尋找正確答案。在教學中,我巧用一些描摩傳神、趣味橫生的對聯(lián)謎語來說明事理,渲染氣氛,收效甚好。在教學中,教師如能穿插一些對聯(lián)、謎語,不僅可以說明事理、渲染氣氛,而且還可以激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極大地增加現(xiàn)代漢語知識的魅力。
四、設(shè)置問題 調(diào)動學生
教師是導演,一堂課的整個教學構(gòu)想全操縱在教師的手中;教師是魔術(shù)師,完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眼睛不由自主地跟著教師轉(zhuǎn)。在教學的雙邊活動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除了想方設(shè)法自己講好外,還要調(diào)動學生參與。若教師自己不停地講,不給他們以發(fā)言、插話、動筆、思考的機會,他們就興致減少,積極性受打消。因此,在適當?shù)臅r候教師就要設(shè)置問題,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
在講同音字時,我是這樣來調(diào)動學生的:“俗話說,讀書讀得通,難寫十三‘gōng’。意思是說,即使有學問的人,亦難寫出‘gōng’的十三個同音字來?!蔽揖妥屗麄凂R上寫,看誰寫得又快又對。學生興致很高,紛紛動起手來。最后有一學生自告奮勇在黑板上寫出了十三“gōng”:工、弓、公、功、攻、供、肱、恭、蚣、躬、龔、觥。全對了!我讓同學掌聲鼓勵。
在講數(shù)詞時,我說:“當你去存錢時,就會用到‘一’到‘十’的大寫。這個問題看起來比較簡單,可寫的時候可能就會出錯。不信,大家馬上試試看?!惫唬械腻e得千奇百怪。
教學中,教師要想當好“導演”,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別忘了調(diào)動學生參與,給學生以發(fā)言、動筆、思考的機會。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上述幾點只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摸索,實際上教學內(nèi)容一節(jié)一個樣,學生情況一班一個樣,教師完全可以隨機應(yīng)變,只要是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情趣的,都可以“拿來”。如我在講授修辭格中的通感時,我就讓學生聽音樂——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曲《柔如彩虹》。然后分析道:“彩虹是視覺感受,柔是觸覺感受,音樂是聽覺感受。剛才的活動就把視覺、觸覺、聽覺溝通起來,這就是通威,即溝通五官的感覺?!庇捎趯W生親身體驗了通感,因此他們對這一修辭格的辨認就很好把握了。
綜上所述,我認為教師在教學中,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教學,利用講述故事的方法,根據(jù)適當內(nèi)容幽上一默,適時地穿插一些對聯(lián)、謎語,設(shè)置一些問題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課堂上就會色彩紛呈,現(xiàn)代漢語課就會走出枯燥無味的怪圈,散發(fā)出它特有的魅力?!耙涣I忱锟词澜?,半瓣花上說人情?!倍潭痰乃氖宸昼?,教師帶領(lǐng)學生去“囊括四海”、“包舉宇內(nèi)”讓學生明白“學海無涯樂作舟”,變苦學為樂學。其誰曰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