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北宋進士,官至翰林學(xué)士,著有《夢溪筆談》、《蘇沈良方》等。
據(jù)《夢溪筆談》載:“(括)苦腰重,久坐不能行,有一將佐日,此乃病齒數(shù)年,用苦參揩齒,其氣味入齒傷腎所致也。后有太常少卿昭亮亦用苦參揩齒,歲久亦病腰。自后悉不用之,腰疾皆愈”??鄥⑿晕犊嗪?,常用之可損陽傷腎,故可招致腰痛。
苦參,又名苦參片,為豆科植物苦參的根。中醫(yī)認為,本品性味苦、寒,人心、肝、胃、大腸、膀胱經(jīng),有清熱燥濕,祛風殺蟲,利濕通淋之功,本品味苦性寒,其功似黃連,既能清熱,又能燥濕,為治濕熱內(nèi)蘊常用藥,且本品祛風殺蟲,解毒止癢之功,尤為皮膚癢疹瘡癬所常用。又因本品苦寒降泄,性善下行,既能清燥中焦?jié)駸?,又能滲利膀胱濕熱,因而有良好的利濕通淋之功,適用于濕熱淋癥,泌尿系感染等?!侗静菡x》言其“苦寒,大苦大寒,退熱泄降,蕩滌濕火,其功效與芩、連、龍膽皆相近,而苦參之苦俞甚,其燥尤烈,故能殺濕熱所生之蟲,較之芩、連力量尤烈”。藥理研究表明,本品含苦參堿,臭豆堿等,對心律失常有對抗作用,能增強心肌收縮力,有平喘止咳作用,能升高白細胞,對多種病菌有抑制作用,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其抗滴蟲作用與蛇床子相同。本品性味苦寒,內(nèi)服不宜久服,以免苦寒傷胃損陽,與沈括同疾?,F(xiàn)介紹幾則外治方,供選用。
苦參膏:將苦參擇凈,研細,與凡士林適量調(diào)勻成膏備用。每次適量,外涂患處,每日1次,連續(xù)5~7天。可祛濕殺蟲止癢。適用陰囊濕疹,皮膚瘙癢癥,外陰瘙癢等。
首烏苦參膏:何首烏、苦參各等量。將上藥擇凈,切碎,用香麻油適量浸漬1天,而后煎枯,濾凈,按藥油500克,蜜陀僧、輕粉各120克比例調(diào)勻,煮沸收膏。用時攤貼患處,每日1換。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適用于風損諸瘡,癰疽腫毒。
紫白苦參油:紫草30克,白癬皮20克,苦參15克。將諸藥擇凈,共研細末,加入香麻油內(nèi),浸泡7日后過濾取汁備用。使用時局部常規(guī)清洗后,取藥液外搽患處,每日2~3次,連續(xù)5~10天??汕鍩峤舛?,祛風除濕。適用于外陰瘙癢癥。
苦參蒼術(shù)糊:苦參、蒼術(shù)各適量。將苦參、蒼術(shù)研為細末,熱重者3:1配合,濕重者1:3配合,以米醋調(diào)敷雙足心,外用紗布包扎,膠布固定,4~12小時換藥1次,瀉緩則換藥時間可適當延長,以愈為度??山∑⒗麧瘢鍩嵩餄?。適用于嬰幼兒腹瀉。
垂柳苦參膏:垂柳枝1 50克,苦參60克,黃芩30克。將上藥擇凈,研為細末備用。每次適量,加水2碗,煎至1碗,濾凈,加墨汁適量攪勻,再熬成膏,候冷即成。每次適量,外涂患處,不拘時。可清熱利濕,祛風止癢。適用于漆瘡癢痛,蕁麻疹等。
虎參軟膏:虎杖、苦參各等量。將二藥擇凈,研細,加基質(zhì)適量制為軟膏即成。外用,涂敷患處,2日1次??蓻鲅舛?,化瘀消腫。用于輕度小面積水火燙傷的輔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