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經(jīng)常抱著我的脖子,對我說:“爸爸,你是上帝送給我的最好的禮物!”這如同天籟的話語,是對一個爸爸的最高獎賞,也是我和女兒6年來共讀圖畫書的結(jié)晶。
我女兒現(xiàn)在6歲多,我和她一起讀書最早的照片記錄,是女兒2個月零4天大的時候,我給孩子看《嬰兒畫報》,后來,還給孩子讀過一些唐詩宋詞三字經(jīng)等等。
我至今還記得,剛剛知道繪本(也叫圖畫書)這個詞,第一次看到繪本的時候,給我的震撼。那是在女兒快2歲的時候,我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繪本”,有這樣美好的書!
從我第一次聽到“繪本”這個詞匯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4年多了。這4年,我和女兒一起,差不多讀了1000本繪本。2011年6月起,我在微博上記錄、分享和女兒的閱讀之后,身邊聚集了非常多的“繪本控”,受他們的影響,我和女兒讀的繪本越來越多,速度也越來越快。
和女兒共讀6年后的今天,我要說,繪本,是最好的親子閱讀讀本,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書;在讀了千本繪本后的今天,我要說,為什么讀繪本,繪本給我們帶來了什么,這個問題與我來說已經(jīng)越來越明白——這就是,通過這些年來的繪本閱讀,在讀了那么多的優(yōu)秀繪本的今天,我想,我已經(jīng)在孩子的童年,為她建立了一個審美的基準(zhǔn)。這個基準(zhǔn),既包含對于文學(xué)的、圖畫的審美,更主要的,是通過圖畫書,讓孩子了解和學(xué)會了分辨美丑、善惡,讓孩子在閱讀中,從心底里生長出快樂活潑、安靜專注、勇敢自信、勤勞善良、幽默風(fēng)趣、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的品質(zhì)。
我們都有個體會,就是媽媽做的東西最好吃。這就是我們的食物觀,是從嬰兒期開始,每一次吃飯間潛移默化得來。就像喂孩子吃東西,我們希望營養(yǎng)全面、味道好吃、花樣多變一樣,我們給孩子讀書,希望這些書好看、有趣、孩子會喜歡,讀完之后有收獲。家長為孩子購買童書時,都受自己愛好、閱歷的影響,所以,孩子的閱讀品味,一定是從家長提供的書中得來。孩子沒有分辨能力,我們最好一開始就給他提供好的作品。
關(guān)于這個問題,我在微博上曾發(fā)表過一篇小短文,即:圖畫不好的書不買,故事不好的不買。畫面美麗,構(gòu)思奇特,氣氛溫馨,特別重視人間情感,是我給女兒購買的繪本的共同特點(diǎn)。這些書,即使是大人來讀,也有很大的收獲。
——假如面對眾多的繪本不好下手,那么,就先從獲得國際大獎的作家、作品開始,比如獲得凱迪克大獎、格林納威大獎、豐子愷圖畫書獎、信誼圖畫書獎等等的作品。還有獲得國際安徒生兒童文學(xué)獎插畫家獎的作品,一定要多留意一下。
孩子在閱讀中找到自己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說,讀圖畫書的最高境界,就是大人和孩子一起用手翻書,在講述中,大人摟抱著孩子,共享讀書的快樂。對此,我有個體會,就是孩子愛上讀書,首先愛上的是被父母抱著,眼睛看著圖畫,耳邊聽著父母溫柔的聲音,愛上這種人類最原始的淳樸而優(yōu)美的感受。
當(dāng)然,經(jīng)典的繪本,是最愛孩子、理解孩子的優(yōu)秀作家、畫家,為孩子創(chuàng)作的作品。每一本經(jīng)典作品,無疑都是從孩子的心理需要出發(fā),用孩子最能夠接受的語言,采用最形象的表達(dá)創(chuàng)作出來的。比如低幼兒童的讀物,故事的形象都非常接近孩子——狗熊、大象、小老鼠、小貓……它們圓圓滾滾的形象,與幼兒們真的差不多,首先就獲得了孩子的認(rèn)同。作家和畫家,把孩子們最關(guān)心的事物,借這些孩子非常喜歡的小動物們,表達(dá)出來,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故事的趣味和道理。
舉例來說,《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故事的主題,是大人們很難講述的“大便”,在故事里一共出現(xiàn)了鼴鼠、鳥、羊、馬、牛、蒼蠅、狗等形象,出現(xiàn)了這些動物大的、小的、干的、稀的、軟的、硬的等不同的便便,用小鼴鼠找是誰在它的頭上便便的故事,把這些動物的排泄介紹出來。在閱讀中,孩子一下子就會聯(lián)系到自己的便便,對便便這么臭不可聞的東西,有了自己的答案。有了正確的認(rèn)知,孩子的情緒就會得到舒緩——這是所有的動物都做的大事兒啊。這本書的作者,獲得安徒生大獎。
繪本,是精美的圖畫,有趣的故事,精煉的語言的結(jié)合。這么多的繪本讀下來,孩子的詞匯掌握得越來越多,內(nèi)心的感受也越來越豐富。而且,孩子很快會用繪本來解決問題。
女兒1歲7個月大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她開始有自己的脾氣了,有時候生氣了會大喊大叫。正好這時接觸了一套情緒管理繪本,沒想到,女兒特別喜歡這套書。每當(dāng)我有空閑的時候,女兒就自己去拿來一本要我講給她聽——她拿來的也往往是《我不要生氣》(新西蘭作者特蕾西著)這一本。有一天晚上,孩子的紙尿片沒有包好,尿到床上了。半夜里,我有點(diǎn)氣急敗壞地給她換衣服、處理被尿濕的床褥。女兒迷迷糊糊地問我:爸爸,我是不是尿床了?我說:是。語氣里可能有很多的不滿不耐煩。女兒迷迷糊糊中接著問我:那,你有大火球嗎?(大火球是書里對生氣的說法)女兒這么一問,我的火氣一下子全都消滅了……過了不久,有一天孩子媽媽發(fā)現(xiàn)她自己一個人呆在小房間里,就問她怎么了,為什么一個人在那里。孩子回答媽媽:我生氣了,在自己滅火球……
是呀,每個人都會生氣,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會主動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呀。讀繪本,可以讓孩子不知不覺地,就學(xué)會了很多東西。他們在閱讀中,找到了自己,很快就學(xué)會了分析、理解自己的情緒,會對癥下藥了。
幸好,我們不算太晚
中國的現(xiàn)代繪本,起步稍稍滯后,所以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經(jīng)典繪本很多都是2000年以后從國外譯介來的。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國內(nèi)不少大專院校,在美術(shù)系里開設(shè)了插畫班,講起了繪本課。這是非常好的。
我在繪本的閱讀和推廣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象,就是有許多大器晚成的繪本大家。簡單列舉幾個(以出生年月為序):
威廉·史塔克(1907~2003),1968年,61歲的他出版生平第一本兒童圖畫書《驢小弟變石頭》,獲得凱迪克獎。
李歐·李奧尼(1910~1999),49歲時出版第一本圖畫書《小藍(lán)和小黃》,四次榮獲美國凱迪克大獎。
赤羽末吉(1910~1990),50歲才開始創(chuàng)作圖畫書,卻是亞洲第一位獲得“國際安徒生大獎”的插畫家。赤羽末吉的經(jīng)典《蘇和的白馬》創(chuàng)作于1967年,他57歲的時候。
安野光雅(1926~),1968年,42歲的他以《不可思議的畫》(福音館書店)出道,從此開始了源源不斷的繪本創(chuàng)作。1984年,58歲的他獲得國際安徒生大獎。
艾瑞·卡爾(1929~),1967年,38歲的艾瑞卡爾作為插圖作家,出版第一本圖畫書《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1969年,40歲的他出版了《好餓的毛毛蟲》。
安德烈·德昂(1935~),52歲才推出第一部繪本作品《月亮,你好嗎》。他的作品獨(dú)樹一幟,其中所描繪的既溫暖又純真的夢幻世界,以及每一幅圖畫里色彩與情境的美妙共振,都強(qiáng)烈吸引讀者的目光。
巖村和朗(1939年~),1970年開始從事繪本創(chuàng)作,1975年,36歲的他開始“14只老鼠系列”繪本的創(chuàng)作——這時,他舉家搬離東京,來到擁有更大樹林的地方生活。1983年,44歲的他獲得了日本繪本大獎。
安東尼·布朗(1946~),1984年,38歲時出版的《大猩猩》獲得格林威及艾米克兩項大獎。中國大陸引進(jìn)繪本,多為他40歲以后的作品,如《朱家故事》,“威利系列”等。在2000年獲安徒生大獎,他已經(jīng)54歲了。
……
列舉上述大師的例子,我是想說,這些大家,是在他們有了豐厚的人生和藝術(shù)積淀以后,才把自己的人生,映照在圖畫書里。所以,我不僅期待藝術(shù)院校的學(xué)生,將來可以為孩子們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作品,更期待有著豐富人生閱歷的中老年畫家,也能拿起畫筆,用圖畫為孩子們講故事。
我從一個帶孩子閱讀的爸爸,到現(xiàn)在的推廣人,我想,我正在從事的是一項非常美麗的事業(yè)。到目前,已經(jīng)有4萬多人在我的影響下為孩子讀起了繪本。有一位媽媽在我的微博評論中這樣說:“孩子在肚里的時候就關(guān)注楊政老師的“女兒愛看的書”系列微博,正式讀大概是兩三個月時,《月亮晚上好》是第一本,開始的時候只是安安靜靜的在懷里聽,慢慢要自己翻,現(xiàn)在能準(zhǔn)確在一堆繪本中找出月亮姐姐,會到里面找貓,找烏云,跟著說再見,一轉(zhuǎn)眼都11個月大了!”
啊,這個感受,真是讓我開心!